近年来,网约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快速发展。然而,数据显示,在2018年相关部门扣车罚款等处罚措施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接单司机数从2018年3月到12月降幅高达42.4%,乘客从开始叫车到有车接单的时间大约是之前的1.5倍。原来以快捷方便争得市场的网约车怎么也出现了打车难?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一直关注网约车发展,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提交了《网约车健康发展》的建议,被媒体公开报道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专门派人与蔡教授进行交流,听取意见。今年两会,蔡教授又带来了一份关于助力网约车健康发展的建议。
《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施行以来,各地纷纷出台了网约车实施细则,在从业人员户籍、车辆、平台等方面设立了一定的门槛。在蔡继明看来,正是部分与安全和服务关系并不密切的高门槛,制约了网约车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司机就业难、行业合规难、企业经营难、百姓出行难、安全保障难,“五难”并存的现象。
如何破解“五难”并存的局面,蔡继明认为,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精神,凡市场能够有效配置资源、又能加强行业自律的新业态,政府监管应秉持审慎包容的原则。为促进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更好满足百姓多样化、高质量出行需求,建议从四个方面来改进现行网约车的监管政策。
第一,监管重点应切实转到安全和服务上。降低与安全和服务无关的车辆准入门槛,应该取消对网约车从业人员的户籍限制,保障本地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的平等就业权利。同时赋予网约车平台公共数据审核权限,助力平台抓牢、抓实用户的事前准入门槛,以及事中的动态安全监管。另外建议交通部牵头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制定符合网约车新业态特性的服务指标体系和基本规范,引导行业不断提质增效升级,全面提升网约车行业的出行安全服务水平。
第二,蔡继明建议,针对专兼职并存的特点,应当构建分类监管模式。对专职司机及其车辆,可以严格要求其获得准入资格,按照相关规定办理三证;对兼职司机则进行备案管理,仅需获得网约车驾驶员证,不再要求取得车辆运输证。
第三,建立“政府管平台、平台管司乘”的监管模式。“一方面打通公安、交通、金融等公共部门数据,为网约车平台赋能,构建政企协同、数据共享的信用监管基础。”蔡继明说,另一方面,完善网约车平台在服务过程中对司乘双方安全负责的监管机制,与网约车平台共同建立适应行业特征的大数据监管体系。
第四,蔡继明认为,对于新旧业态存在的共性问题不宜采取歧视性监管。对于合法经营的互联网+新业态出现的问题,要看清其原委,找到问题源头,不宜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建议交通部与企业密切沟通,加快推进业务整改,在筑牢安全技术和制度防线的基础上,尽快上线顺风车业务,更好满足公众上下班的高峰出行需求。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