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备受各界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前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高级研究主任凌友诗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纲要》的发布鼓舞人心,这表明国家关心香港发展,了解香港的优势产业,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全国政协委员凌友诗
凌友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在新时代改革开放下的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方针下的实践创新。《纲要》中对香港产业的规划是优中选优,在既有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基础上,增加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等具有竞争力的产业规划,为香港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凌友诗看来,香港有很好的诚信体系,包括廉洁的政府、完善的法制、专业服务严格的伦理规范和专业守则等,这些均是香港最杰出的品质。因此,香港在大湾区建设中应当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她举例说,香港拥有600多家经过香港特区政府认可的检测认证公司,经过这些公司认证后的产品同时也会获得世界其他经济体的认可;同时,在专利发明登记方面,香港拥有7所大学,有足够的理工科人才可以做专业资格的鉴定,一旦发生知识产权的纠纷,香港良好的司法体系将是解决纠纷的重要保障。
当然,机遇与挑战并存。凌友诗表示,尽管香港在专业服务领域具有优势,但是服务业是很容易被迅速取代的行业,它需要和服务对象紧密对接在一起。消费者一般都会首选在身边的服务,比如微信支付、支付宝的兴起,对香港的银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此,凌友诗建议要为香港的服务业创造对接平台,把内地企业对服务的需求引到香港来,或是介绍香港服务业到内地去发展。同时,内地各省政协、海外联谊会以及各个群团组织要加大与香港的法律、会计、保险、工程、医疗等专业人士的交流,增进他们对内地的政治体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了解。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多元文化共存和融合,香港、澳门青少年如何融入大湾区是凌友诗一直思考的问题。她认为,要主动提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而其中让年轻人学习中国传统的礼仪文明,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例如,孩子们应学会对亲属的称谓,学会写信,学会上下尊卑应有的礼貌等,这些不仅是孩子个人品德的修养,也能使得大湾区所有的青少年都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这些也正是国民教育和爱国教育的一部分。“如果一个人能够孝亲敬长,兄友弟恭,那么他自然也会爱国。爱国本来就是一种人伦关系,忠臣出于孝子之门,爱国情怀要从基本的人伦开始。”凌友诗说。
对于香港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凌友诗表示,如果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能够再上一个台阶,将香港作为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将有助于香港进一步在“一带一路”建设上开拓发展新空间。另外,很多港商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都有投资兴业,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这些都是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势。而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结构非常完整,经济总量巨大,将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筚路蓝缕胼手胝足取得了巨大成就,凌友诗感叹“国家非常得不容易”。令她感触最深的是全民族认识到需要建立文化自信。“内地现在对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而且提倡进入正规的课程教材,香港在这方面还有改善的空间,但我认为,我们最终会越做越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凌友诗充满信心地说。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