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已删除来自藏区

医教协同: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全科人才

2018-07-26 10:54:00 【关闭】 【打印】

  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创了西藏和平解放后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先河,70年代末开始培养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2015年,着眼于“医教协同、创新发展,建设一流医学学科”的目标,西藏民族大学将原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院和其附属医院的资源有效整合,成立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多年来,医学部为西藏和内地培养了大批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他们遍布西藏的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并成为骨干。从这里,走出了西藏第一位藏族医学女博士、走出了扎根边远乡村的最美乡村医生。


儿科教学查房。

医教协同 着力提升医学人才培养

  随着西藏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解决和改善民生问题成为发展要务。“医疗水平是衡量民生改善的重要指标,然而现在西藏医疗存在缺医不少药的问题。在西藏医药流通体制完善以后,药店到处都有,但服药必须得有医生,特别是基层,专业医生十分缺乏。”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袁东亚介绍说。袁东亚副院长在西藏民族大学工作30余年,见证了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的发展历程。

  怎样能够高质量地解决西藏这样一个西部边陲少数民族聚居区域人民的健康问题?2014年,西藏民族大学党委到医学院进行调研;2015年10月,根据国家加快医教协同建设的意见,校党委正式批准成立医学部。

  “成立医学部的目的是把基础医学和附属医院两者结合,切实加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有机融合。”袁东亚介绍说,医学部通过整合基础医学院、附属医院以及其他部门人力、物力资源,着力进行医学人才培养,提升对西藏高原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以满足学校、当地医疗卫生的需求。

  琼吉的家乡在日喀则,今年她完成了本科学业,选择回到家乡基层医院工作。琼吉认为医教协同学习方式给了她成为一名真正医生的自信。“我们经常到附属医院观摩学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东西能够在医院见到典型病例,这对于临床理论知识的掌握非常有帮助,学习起来更方便。”

  目前,医学部是以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为主体、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为辅的培养体系。针对西藏基层医疗现状,西藏民族大学对医学教育模式做出了新的探索,据袁东亚主任介绍,医学部将逐步建立“5+3”(5年医学院校教育加上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主体的院校教育和继续教育有效衔接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医学部尝试“5+3+X”本硕博一体化长学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通过长学制医学教育改革,培养能服务农牧区的实用型全科医生。

  “医教协同过程中仍需不断深化,下一步将探索如何实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人员之间相互交流,突出民族院校特色。”袁东亚主任说。


西藏民族大学主办西藏高原医学论坛。


医学院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

全科医生 着眼西藏民生发展需要

  据袁东亚主任介绍,目前医学部每年招生总数全校排名第一,其中藏族学生占60%。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面向高海拔地区和人才紧缺地区,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就业率达到1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8年1月,国务院印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基本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显著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西藏民族大学在培养适合西藏医疗事业发展需要的全科医生的道路上走在前列。从2010年开始,西藏民族大学医学部连续八年开展5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免费定向生的培养工作,重点为西藏各县、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适应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需要的医疗人才。

  袁东亚主任介绍说,按照5年制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医学部在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之间建立新的机制,构建“以基本实践教学为主体、知识技能拓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为两翼”的多层次、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基础理论学习阶段,医学部依托医学基础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注重与理论课程平行的实验教学,加强基础实验操作训练,为后期临床技能培训奠定基础;设置诊断全科及其他临床课程的平行见习课,加大“床旁教学”范围;同时强化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组织学生进入综合性医院实习前见习,初步了解综合性医院的科室设置、管理制度及基本工作流程等,为正式进入临床实习奠定基础。

  在临床实习阶段,学院安排学生进入内地三级综合医院学习并掌握规范的治疗方法及手段,学习预防接种、家庭随访、档案管理等方面的实践技能;安排学生进入西藏地区综合性医院实习,让其对西藏当地的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充分熟悉并适应西藏医疗卫生机构的工作流程及工作环境,也为日后开展工作奠定人脉基础。

  未来,学院将进行“三站式”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分别是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辅助检查的判读。“‘三站式’考核完全模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形式,既能多途径、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临床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形式与要求,以提高执考通过率。”袁东亚主任说。

  此外,“由基础医学老师和临床医学老师共同完成所申请课题也大大提升了附属医院的医疗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袁东亚主任特别提到,学校每年都有毕业生参加全国临床技能大赛,最近两年的成绩特别突出。

  藏医理论和应用非常广泛。为了满足学生进入西藏基层工作的基本要求,西藏民族大学还增设了藏医学概论选修课,老师们还专门撰写藏医理论相关图书推广藏医学。


童晓鹏副教授介绍实验室硬件情况。


医学部科研成果展示板。

硕果累累 助力健康中国健康西藏

  山东小伙儿邢晨也是今年的本科毕业生,他从小在西藏长大,“爷爷,爸爸为西藏发展建设奉献了青春,我毕业之后也要回到西藏,改变那里相对落后的医疗水平。”他说。邢晨对国家和西藏自治区对临床医生培养重视程度之高感触颇深:我们的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每年都在更新;医学院引进了很多高科技人才,老师们每年带着我们做大量研究实验,为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的确,经过两年努力,医学部学科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成果实现新的突破,诊疗水平明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科影响力逐年扩大。

  2011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西藏民族大学获得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成为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医学类硕士学位授权点。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8年获得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按照“民大2020计划”部署,医学部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申报工作,同时筹建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两个本科专业,力争使学科专业布局更加完善。

  医学部目前共有7个科研团队,科研项目主要面向西藏,围绕高原性疾病和藏药研究两大方向进行,共获国家级、部委级、西藏自治区及校内资助项目百余项。医学部共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0余篇,在西藏地区少数民族遗传多样性研究、藏药药化分析及药理研究等领域已进入了国内领先行列。此外,目前虚拟仿真中心建设、远程教学平台、科研平台建设等项目已完成论证,处于采购阶段;高原人类遗传基因备灾库建设及人体标本陈列库建设项目已经完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础医学院童晓鹏副教授研究创制的“新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筛查试剂盒”在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上获得铜奖。

  中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约500万,西藏地区尤为高发。此病可导致患者残疾,丧失劳动力,早期诊断可以极大降低此病患者的致残率。新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筛查试剂盒”对于早期筛查治疗,减少国家医疗支出,减轻社会负担有着重大意义,有很好的科技成果转化前景。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附属医院获得西藏自治区政府及陕西省政府共计2亿元资金的支持,用于附属医院的改扩建工程,改善医院的医疗设施与医疗环境,该工程计划于2020年完成。

  “党的十九大为高等医学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医学部将继续立足西藏,全力推进医教协同、科教协同、科卫协同,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西藏的宏伟目标继续努力。”袁东亚说。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