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已删除来自藏区

西藏旅游研究所:为西藏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2018-06-26 15:37:00 【关闭】 【打印】


2015年承办中国民族旅游专业委员工作年会

  纯净的蓝天、舒展的白云,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雅鲁藏布大峡谷、布达拉宫、大昭寺……西藏的美磅礴壮丽,西藏的美神秘莫测。在中国165个旅游资源类型中,西藏就占了110个,西藏旅游资源可谓十分丰富。

  近年来,随着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地处雪域高原的西藏逐渐揭开神秘面纱,旅游人数呈“井喷式”增长。2015年,西藏被国家确立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西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指导和理论支持,在这一背景下,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旅游研究所应运而生。西藏旅游研究所为西藏旅游可持续发展和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探索促进科学研究与西藏旅游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机制,积极推进西藏旅游产品升级、促进西藏旅游目的地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也为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层次创新人才。


2017年课题组在山南进行红色旅游发展调研

科研成果

  西藏旅游研究所是以西藏民族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旅游专业委员会、西藏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旅游学院、桂林理工大学等协同建设,是从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学术实体。

  西藏旅游研究所成立于2015年,据朱普选所长介绍,西藏旅游研究所是一个全校性研究平台,采取项目制研究方式,灵活吸纳各方面人才参与研究,形成了跨专业、跨校际、跨单位的强强联合科研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既有旅游管理专业,也有地理信息专业;既有新闻传播专业、也有历史文化专业。这种研究机制的创新不仅提高了研究效率,更为研究所研究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朱普选说。

  成立三年来,西藏旅游研究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共完成研究项目14个,其中自主立项6个。2016年,西藏旅游研究所承担了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大委托课题“西藏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基于旅游产品供给侧改革视角”。2017年,西藏旅游研究所承担重大委托课题“西藏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三对关系研究)研究”之子课题“西藏优势资源与特色产业体系发展研究”,现已顺利结项;受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委托,与2011协同创新中心共同资助“2016—2025西藏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编写项目,该项目已进入二期评审阶段;西藏旅游研究所与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联合开展“2017年西藏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系列研究”重大课题,下设“西藏全域旅游实现路径研究”、“基于供给侧改革的西藏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研究”及“西藏旅游目的地营销模式创新研究”三个子课题;西藏旅游研究所还作为合作单位,参与了东北财经大学申报的2017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场中的仪式:地方性视角下的西藏民族文化旅游体验研究”。

  “旅游研究所成立以来已取得一些成绩,我们努力通过这一平台让高级别的、具有现实影响力的项目孵化出来,为西藏自治区政府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朱普选说。

  旅游产业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也是西藏民族大学西藏旅游研究所十分看重的。2018年,管理专业旅游管理方向和旅游专业硕士。其中,旅游专业硕士学位是西藏民族大学特有的。


2017年西藏旅游研究所承办“西藏全域旅游发展建设高级研修班

学术交流

  西藏旅游研究所积极拓展对外交往,充当西藏旅游的“宣传大使”,在各类旅游学界研讨会上大力推介西藏旅游,并且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到西藏民族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6年,朱普选所长代表西藏旅游研究所参加了2016中国旅游科学年会、全国旅游管理教指委委员会议、《旅游学刊》主办的“中国旅游研究年会”、民族旅游论坛等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三届藏博会上,朱普选所长带领陈娅玲,杨昆,余正军三位教师参加,并在旅游发展论坛上做了题为《西藏旅游标准化的构建》的主题发言,陈娅玲副教授在西藏旅游标准化建设沙龙上发言。

  2017年6月,西藏民族大学召开“2017年西藏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系列研究”重大课题研讨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楼嘉军教授、西北师范大学梁旺兵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孙根年教授、宝鸡文理学院周旗教授共同研讨研究工作。此外,2017年,西藏旅游研究所还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楼嘉军教授做题为“古镇游憩环境建设与旅游开发”的学术讲座、邀请西北师范大学梁旺兵教授做题为“旅游学科的学科属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联”的学术报告、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孙根年教授做题为“环境经济评价、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报告。在第八届民族旅游论坛上,余正军老师论文获论坛一等奖。

  “西藏各个地区甚至小到县、镇,都在积极进行旅游推介,这是社会层面的推介,我们要做的是在学界对西藏旅游进行推荐。”朱普选认为通过学界研讨和学术交流,可以吸引更多专家学者关注西藏旅游业产业的走向,共同研究西藏旅游产业遇到的问题,以便于更好的服务西藏旅游。

服务社会

  2017年11月,西藏旅游研究所通过招标,承担了西藏自治区编写西藏2000年-2010年旅游志的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前提下,研究所目前已经完成52万字的初稿工作,据朱普选所长介绍,这次旅游志收纳了西藏2000年到2010年的旅游发展,既包含了西藏的旅游资源,还介绍了西藏的旅游经营和旅游服务,而且此次编写特别加入了旅游援藏部分,这也是之前西藏旅游志所缺少的一部分。“西藏旅游志的编写意义在于通过这本书让大家对西藏旅游整体发展状况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朱普选说。

  朱普选认为,近年来从总量上看西藏旅游产业发展的确很快,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隐患。“首先就是大量游客进入西藏,给环境保护带来一定压力;同时,旅游淡旺季明显,游客集中,时空分布不均衡。”

  对此,西藏自治区已通过打造西藏桃花节、冬季旅游热点等方式完善西藏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与此同时,作为研究机构,西藏旅游研究所结合西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实际,进行供给侧改革研究,补齐西藏旅游短板。

  发展旅游产业研究对象不仅限于游客,旅游产业发展还会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影响。针对这个情况,朱普选教授接受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背景下的西藏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课题,深入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四地的四个小镇进行调研,历时两年提交研究成果。“实际上,旅游产业发展给当地民众带来的变化是社会文化的变迁,但这种变迁也不仅仅是旅游发展带来的,确切的说是旅游产业发展加速了这一变迁。”朱普选教授认为从目前状况看,这种影响还不足以阻断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但需未雨绸缪。

  在实地调研中,朱普选教授也发现了一些非常适用于西藏旅游的经营模式,建议推广。“在雍布拉康山脚下的门中岗村,村里将所有马进行编号,游客排队上山,按顺序分配马匹,避免了村民之间抢生意现象的发生。每户人家只能选择一个产业经营,村民根据积分分配酬劳。机会均等的统一管理模式营造了和谐的营商环境,每个村民积极参与其中,给游客也带来了很好的旅游体验,一举多得。”

  作为研究机构,不能只做理论研究,还要将理论和现实紧密结合,为西藏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保驾护航。“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落到实处”,这是朱普选所长对西藏旅游研究所未来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西藏旅游研究所成立的初衷之所在。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