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618张照片,一位法国青年:让历史真相回归

2025-08-11 09:32:00 【关闭】 【打印】

 

84日,抗战历史照片交接仪式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举行(受访者供图)  

  84日,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27岁的法国公民马库斯·德雷特斯(Marcus Detrez)完成了一项跨越时空的交接。他将一份沉甸甸的家族遗产——618张记录了侵华日军暴行的抗战时期原始照片,无偿捐赠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这批影像是其外祖父作为战争亲历者于近九十年前在中国留存并珍藏的。“真相是和平的基础,”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人们,尤其是西方社会,不了解二战期间在中国发生的惨剧,世界就永远无法实现真正的和平。” 

马库斯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生前拍摄的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传承记忆:践行跨时空的使命 

  故事始于2021年。马库斯在整理家中阁楼时,在一个旧皮箱里发现了被遗忘数十年的照片。他的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Roger-Pierre Laurens1935年来到上海,在法租界担任种植园主管。作为第三方见证者,他通过拍摄和交换等方式,留存了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的中国影像。  

  这些照片均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洗印的明胶银盐相纸原件。许多照片背后,留有劳伦斯用法文手写的现场说明;部分照片上,甚至浸染着暗沉的血迹,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残酷。上海战场的硝烟、街头被屠杀的平民……一幕幕影像让马库斯深受震撼。“照片里的每一道裂痕,都像是历史的伤口,”他回忆道,“我们不能再让它们继续沉默。” 

  驱使他行动的,不仅是影像本身的力量,还有一段深埋于心的家族伤痛。“我的家人也曾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在战争中丧生。”马库斯的声音低沉而严肃,这份个人记忆与宏大历史的交叠,成为他行动的强大动力。 

  马库斯认为这些照片承载着整个民族的苦难记忆,它们的归属地在中国。从20242月首次携带照片赴华寻求捐赠,到20258月在巴黎完成正式交接,马库斯与两位好友士杰、钟灏松为此奔走了近500天。“我们并不是为了成为英雄,也不想要任何报酬,”他说,“真正的英雄是照片里那些遇难者。每一个了解真相的人,都有责任站出来,为在二战中做出巨大牺牲的中国人民发声,承认他们的苦难与贡献。”  

88日,马库斯(中)与好友士杰(左)、钟灏松抵达北京(摄影/喻捷)

  直面真相:重估被遮蔽的历史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这段历史,捐赠仪式后,马库斯与两位好友一同踏上了中国的寻访之旅。他们的第一站,是哈尔滨的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 

  馆内关于活体实验和细菌战的详尽展陈,给三位在和平环境中长大的青年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马库斯在参观过程中数次哽咽:“科学家本应治愈世界,但这里的研究却是为了高效杀人。这让人悲伤和厌恶,每一个对此不知情的西方人都该感到羞耻。” 

  更令他警惕的,是延续至今的历史否认。“日本否认战争罪行的根源始于二战后,”他提出了自己的观察,“美国战后为换取生物战数据,赦免了日本战犯,这开启了日本政客否认、掩盖历史的传统。”他认为,这种“不谈论”大屠杀和侵略历史的传统,在现代日本政坛依然延续,他们甚至试图将这些从历史书中抹去。 

  在观看历史题材电影《南京照相馆》时,银幕上日军残害平民的画面与他家族照片中的场景高度重合,马库斯频频落泪,并为家族未能更早地将照片公之于众感到抱歉。他反复强调此行的目的:“我们不是想宣传仇恨,而是揭露真相,让正义与和平重现。”  

马库斯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生前收藏的历史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打破缄默:挑战世界性的遗忘 

  马库斯与两位好友的捐赠行为在中国获得了广泛关注,但在他的故乡法国乃至欧洲却鲜有人知。 

  他将此视为一种令人担忧的沉默:“西方世界对这段历史的态度是‘再次闭上嘴巴’,就像他们在战争期间对日本侵华保持沉默一样。我担心这种漠视会重演。” 

  正是这种担忧,让他深感责任重大:“因此,我有责任去让我的法国、欧洲和美国朋友,了解在中国南京等地发生的真实历史。” 

  谈及未来,马库斯表达期望。他指出,“中国在二战中是侵略的受害者,而非战争的发起者”,并注意到当今中国并未卷入全球任何冲突。基于此,他表示:“我希望并相信,中国能够成为领导世界和平的国家。” 

  马库斯与两位好友正在规划一系列项目:建立一个专门传播这段历史的协会与网站,撰写一本关于家族史与中国抗战史的书,寻求机会拍摄相关主题的电影,并举办全球巡回展览,将这些影像与故事带给西方观众。 

  马库斯一行的行动并非孤例。长期以来,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公共记忆与学术研究,存在偏重欧洲战场、忽视亚洲战场的倾向。中国在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中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在西方主流叙事中常被简化或忽略。近年来,从美国的埃文·凯尔到日本的大东仁,再到马库斯·德雷特斯,越来越多不同国家的民间人士正以个人行动,致力于拼接散落世界的历史碎片,共同挑战这一叙事失衡。 

  正如马库斯所言,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推动更多的西方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从而为构建一个更完整、更公正的世界历史记忆贡献力量。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