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乘“博物馆热”讲好中华民族故事

2024-03-04 16:29:00 【关闭】 【打印】

  “如今,看展由小部分专业爱好者的行为变成‘大众探店’,尤其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对传扬中华民族故事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副主任们发延受访时表示,今年将就更好发挥文物古籍作用、讲好中华民族故事提案。 

  他说,许多文物是打动人心的历史见证。如宋代一枚小小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就能让观众眼前一亮。“桃花石”意指中国,是古代中亚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而新疆出土的喀喇汗王朝桃花石可汗铜币上,也有意为“桃花石可汗”的铭文,说明喀喇汗王朝认可自己是中国的一部分;西域虽远离中原,但这里的王国宋代便有中国一体意识。 

  再如,民族文化宫相关主题展中展出的继承发展唐三彩的辽代三彩器、明代藏文抄本古籍与历代达赖、班禅敬献中央政府的礼品等,都是各民族水乳交融的历史见证和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物证,“其对外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作用不可取代”。 

  在近年“博物馆热”和国家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利用的双重推动下,全国各地积极探索“让文物说话”。们发延指出,当前对文物古籍内涵挖掘阐释力度不足、展示传播形式有待丰富创新。 

  为此,他今年提案倡议,整合全国专家资源,协助各博物馆梳理反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物古籍“家底”,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提供坚实历史支撑。同时,加强历史文物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提供沉浸式体验、虚拟展厅等服务,增强中华民族故事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 

  采访中,们发延热情鼓励民众走进博物馆听文物“讲故事”,并推介了民族文化宫正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其中就展出有前述桃花石可汗铜币。他表示,除了1500余件呈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史的珍贵文物,取意“瓣瓣不同,瓣瓣同心”的“花瓣古籍墙”、用各民族乐器精心打造的“乐器墙”等,定能带给观众视觉震撼与感动。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