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不同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一时代课题已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关切。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
9月15日,在2023北京文化论坛“文明互鉴:相互尊重与合作发展”平行论坛上,来自15个国家的2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文艺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交流互鉴促进文明共同进步”这一论坛主题,从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旅及影视国际合作等角度展开探讨,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集思广益、建言献策。
北京文化论坛现场(图片来源:北京文化论坛新闻中心)
合作、对话、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基石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联合国秘书长高级别咨询委员徐步阐释了文明多样性的重要性。他表示,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文明差异有别,是人类丰富多彩的应有之义。文明交流互鉴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增进了解、建立互信、构筑友谊、加强合作的重要基础。他指出,落实全球文明倡议,首先是要维护世界和平、安宁,关键是要相互尊重,互学互鉴,根本是要合作共赢,共创美好。他呼吁,国际社会大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携手同行,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应有贡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从返本开新与中西互鉴两个角度论述文明发展之道。“人类最有创造力,进步最大,最有活力的时候,也往往是不同文化不同人群之间相互交流交融最充分的时候。”他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要返本开新,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要加强文明交流互鉴,从不同文明中汲取养分;还应弘扬发展群体本位而非个体至上的社会价值观、以人民为中心而非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观、团结统一而非分化对立的治理观、天人互益而非征服自然的生态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各自为战的天下观,推动构建更高更好的文明形态。
法国汉学家、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认为人类文明发展面临核武器与战争、人工智能、探索宇宙等方面的挑战。但文化对话、加强经济和政治合作、改革全球治理等措施仍是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和平、实现地缘政治平衡的前提。对此,他建议,要秉承以建设性和开放性为原则,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开展务实合作项目;要不懈努力,唤醒人们对普遍性的意识;要以全人类视角为出发点,为当今时代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文化是文明对话的钥匙”
“我不是汉学家,我是一个热爱中国的法国人。第一次到北京时我不会说中文,但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我要学习中国文化、学习汉语。”法国汉学家、作家柯思婷·佳玥自谦道。实际上,这位在中国已经生活20多年的作家一直致力于中法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已经是第二次参加北京文化论坛的柯思婷·佳玥以切身经历分享了她眼中的文明观。她认为,文化是文明对话的钥匙,连通着过去、现在与未来。文明互鉴要建立自由、清晰和友好的对话,通过对话进行不同文明间的情感表达与分享,构建通向对方的桥梁。
今年2月,习近平主席复信五位希腊学者,祝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成立。作为收信人之一,中希文明互鉴中心指导委员会主席、雅典大学哲学系教授斯特利奥斯·维尔维达基斯表示,“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致力于研究中希两大文明及其影响,希望借助该合作推动两国在语言、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研究,进一步促进民心互通。”据他透露,目前希腊有四所大学参与了该中心的建设,在中国,合作中心由西南大学牵头共建,其他参与的大学包括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山东大学。
“两周前,我参观了西安古老的清真大寺,那座清真寺建于1300年前,至今仍屹立不倒。这既是古老关系的象征,也是我们两个文明之间千年对话的象征。”约旦驻华大使胡萨姆·侯赛尼认为,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对话,重要的是要承认和肯定每一种文明对人类的贡献。中国文明史和阿拉伯文明史表明,历史关系建立在相互尊重、互动和共享的基础上。丝绸之路是文明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不仅揭示文明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也为阿中关系稳步发展铺平了道路。“我们有必要向年轻一代介绍中阿文明的历史关系,并鼓励他们加强文明合作互鉴。”他说。
以文化人 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几十年,中国电影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世界电影的发展注入了动力。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正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在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看来,电影作为最具视听魅力、最为深入人心的文化产品,是不同国家之间人文交流、文明互鉴的重要途径。如今在中国的电影市场,国产电影与进口电影相得益彰,不仅丰富了国内观众的选择,更彰显了电影文化的多元开放与包容。他表示,讲好中国故事,是当代中国是否被世界所了解、所认知、所接纳的重要途径,也是凝聚发展共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着力点和落脚点。“如何凝练中国话语与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全面、立体、生动的今日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是中国影人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
图为中国关键词文化文明系列多语种版图书《中国关键词:文明互鉴篇》《中国关键词:传统文化标识篇》(图片来源:北京文化论坛新闻中心)
在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观和全球文明倡议指引下,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创新策划了“中国关键词”文化文明系列,旨在用理念相通促进中外文明对话,用文明交往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用文化标识增进中外民心相通。作为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成果,《中国关键词:文明互鉴篇》《中国关键词:传统文化标识篇》多语种版图书在论坛期间举行了新书发布仪式。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