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跨越时空的记忆

2022-11-29 18:28:00 【关闭】 【打印】

  本应在2020年出版的《在瑞士的岁月纪念中国-瑞士建交70周年专集》,因各种原因在2022年夏天才与读者见面。这是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自2005年起出版的《在瑞士的岁月》系列丛书中的第五册。 


《在瑞士的岁月》系列丛书 

  这一丛书收录了中国几代留瑞学人、驻瑞外交人员、媒体人士等在瑞士工作学习的经历和故事。书中除了有个人的回忆录外,还有瑞士国情介绍,以及瑞士分会的历史沿革、校友组织的相应机构介绍等。书中那些过往记忆和泛黄老照片,成为了中瑞两国文化交流历史长河里泛起的一道道闪光涟漪。 

  出版缘起 

  瑞士分会是欧美同学会15个国别分会中的一个小分会,注册人数不过400人,但1992年从法比瑞分会独立出来后,就一直是欧美同学会里最为活跃的国别分会之一。瑞士联邦195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当时最早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小国之一,彼此始终保持着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友好外交关系。 

  从瑞士学习工作回来的会员们都深受祖国和留学国的眷顾,都有强烈愿望维系、促进和发展中瑞两国友好关系。多年来,在欧美同学会总会和瑞士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瑞士分会通过举办友好、有益的民间外交、学术外交活动,为中瑞友好做贡献。 

  时光流逝,岁月有痕。为留存各自记忆中的那份美好,欧美同学会分会学长们便萌生了用笔墨留下集体记忆的愿望。于是,在2004年中瑞建交55周年纪念活动之际,瑞士分会决定出版《在瑞士的岁月》。 

  其实,在这之前,欧美同学会已经出版了留苏、留美、留德、留日等回忆录,记录了几代留学人员的留学历程、归国心路、创业成就和伟大贡献,其中不乏党和国家领导人、革命前辈的留学生涯,着实令人钦佩。但作为欧美同学会里的一个小分会,瑞士分会能在15年的时间里连续出版五册《在瑞士的岁月》丛书,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170多篇文章100多万字,为中瑞友好留下最美好的见证。 

  众星捧月 

  在五册书里,除了第三册纪念欧美同学会百年诞辰专集外,其它四册都收录了中瑞双方大使或前大使写下的序言寄语。从2004年开始,除了一位任职短暂外,其余五位大使均欣然提笔,热情响应瑞士分会的出书创意,肯定此书在中瑞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周铎勉先生(Dominique Dreyer)是一位资深瑞士外交家、中国问题专家,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在1999年至2004年任瑞士驻华大使。在他30多年的外交生涯中曾三次出使中国,深刻了解中国的巨大变化,对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不仅中国话说得漂亮,而且通书法、懂古琴,了解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文学作品。他在任期间与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结下难得的友情,几乎年年应邀到欧美同学会参加总会、分会的活动。当瑞士分会计划集体撰写回忆录之时,恰逢周大使即将离任之际。但周大使对这个出版计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繁忙公务中他为本书做了三件事:一是抽空写了序言;二是确定本书的法、英文书名;三是把这个计划交代给使馆文化处,以便接任的外交官们知情。这为后任大使与瑞士分会的衔接做了重要铺垫。 

  200410月周铎勉大使离任,11月新大使马提内利(Dante Martinelli)先生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马提内利大使就约见了我,同意立即为在次年元月出版的《在瑞士的岁月》作序。马提内利大使来自瑞士意大利语区,他还把书名翻译成了意大利文。这样,这本为纪念中瑞建交55周年而出版的书上就有了离任和继任两位大使的序言。铎勉大使在序言中表示,他从书中感受到了存在于瑞中两国人民之中的伟大友谊,这是瑞中友好的有力见证,还将影响彼此的未来。马提内利大使在序言里表示,中国留学生在瑞士学习,不仅是一种自我丰富,对瑞士而言,这是两国友好关系长期稳定的体现,可以增进互信和相互了解。 


2005年,首部《在瑞士的岁月》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布 

  20051月,第一本《在瑞士的岁月》出版首发式在北京举行。此后,瑞士分会在中瑞建交606570周年分别推出三本专集(2013年欧美同学会百年大庆之年还加入一本纪念专集),形成系列丛书。顾博礼(Blaise Godet)大使、戴尚贤(Jean-Jacques de Dardel)大使和罗志谊(Bernardino Regazzoni)大使都为此书留下墨宝。周铎勉前大使对这套丛书关爱有加,十几年后还为第五册写了寄语,赞赏该书展示了人文交流和民间往来在瑞中关系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在丛书十几年的出版活动中,瑞士分会不仅得到瑞士外交官们的垂爱,而且收到一些瑞士学者的稿件支持,展现出中瑞文化交流的合作成果。其中有著名的瑞士汉学家、曾经留学中国的胜雅律(Harro von Senger)先生、白鹄(Gérald Béroud)先生、历史学家克劳德·奥赛尔(Claude Hauser)先生等。他们在书中都与读者分享了在与中国进行文化学术交流的经验体会和成果,广受读者们的称赞。《在瑞士的岁月》德文译名就是胜雅律先生敲定的。 

  提到书名,2004年时任瑞士驻华文化参赞的施罗凯(Lukas Schifferle)先生多次与国内沟通,终于确定了这本书列托罗曼语的书名,列托罗曼语是瑞士第四种民族语言,当时在中国应是首次向公众展示这种文字。 

  此外,侨居在瑞士的中国学人也积极参与了出版工作,他们中有著名华人女作家朱颂瑜、瑞士中国学人科技协会的丰建华、戴勇、魏逊等,这使得此书在内容涵盖上更加丰富、客观、真实。 

  长情陪伴 

  系列丛书能够十几年连续出版,是和中国外交官们的长情陪伴分不开的。 

  在策划出版第一本《在瑞士的岁月》时,中国驻瑞士特命全权大使是朱邦造先生,他是20世纪70年代末为数不多被派往瑞士的留学生之一。他在序言中回顾了自己对瑞士的认知,高度评价瑞士分会出版这本纪念文集很有意义,他说,此书会使读者更深刻地感受中瑞两国人民友谊的深长和两国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 

  回应朱邦造大使的友谊深长,第一本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多位在中瑞建交之初便在瑞士学习、后来担任中国外交使节的外交官们的文章。比如,曾经担任中国驻瑞士和法国大使的蔡方柏先生、中国驻玻利维亚大使谢如茂先生、中国驻乍得大使周振东先生、中国驻意大利米兰首任总领事陈宝顺先生等,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前驻瑞士大使田进先生、辛福坦先生等。他们不仅用文字记录下了两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的国家,他们还结合自身经历给后辈留学生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启示。 

  继朱邦造大使之后,几位中国大使,如董津义、许镜湖、耿文兵都在任期内分别为专集写序,他们对中瑞关系的精彩论述也使《在瑞士的岁月》这套丛书的内涵有了升华。 


2022年8月,《在瑞士的岁月》第五册在欧美同学会首发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两位前会长陈昊苏、李小林都曾在百忙中为丛书写过序言。陈会长曾高度评价瑞士分会是推动民间外交的一股强大的力量;李会长表示:通过这些曾经在瑞人士的视角,我们亦看到一个多面的、多元的、立体的、丰满的瑞士,它饱含中瑞情谊,拥抱更美未来。 

  端木美: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欧美同学会瑞士分会前会长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