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的红色信念

——再读《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有感


2021-10-25 13:11:00 【关闭】 【打印】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在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年份,让人不禁想起了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奋斗一生的共和国“最美奋斗者”、已故优秀共产党员伊斯雷尔·爱泼斯坦(以下简称爱泼斯坦)。 

  爱泼斯坦1915420日生于波兰华沙,1917年随父母来到中国,1933年开始为中国革命工作,用自己的笔头和镜头记录传播中国革命和建设,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病逝。爱泼斯坦虽然是一副洋面孔,但他热爱中国,身上流淌是共产党人的血液,有着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他一生见证、参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积极、客观、正确地向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宣传战线做出了重要贡献。阅读爱泼斯坦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见证中国——爱泼斯坦回忆录》(以下简称《见证中国》),人们能深切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爱泼斯坦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对中国人民的热爱。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是这种爱把我的工作和生活同中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爱泼斯坦心中的这句话写在了《见证中国》书中,也同样也刻在了他墓碑前的雕塑上,令人值得尊敬。 

  红色信念启蒙:爱泼斯坦出生于犹太裔革命家庭,他的父母亲早期都参加了反对俄国沙皇专制的革命活动。父亲拉扎尔、母亲索尼娅和姑姑丽贝卡都参加了 “犹太劳动同盟”革命组织,这个组织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一部分,而社会民主工党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后来分裂成布尔什维克(共产党)和孟什维克(社会党)。爱泼斯坦在《见证中国》书中写道:“父亲个子小,背又驼,别人不会怀疑他秘密传递革命情报,而他所做的正是这样的工作。爱泼斯坦母亲索尼娅十六岁时曾因帮助其他革命同志们把马克思主义书籍藏在家里而被沙皇投入监狱,后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纳雷姆。可以说,父母和亲人的革命基因遗传给了爱泼斯坦,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的思想信念。“我幼儿时期常常闹病,被关在家里,所以常能听到人们的谈话,对他们所说的政治词汇也听惯了。所以,在我的字母卡片上,B字就注明是Bolshevik(布尔什维克)的BMMenshevik(孟什维克)M”。由此可以看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革命家庭氛围中,年幼的爱泼斯坦受到了红色信念的启蒙。 

  接触马克思主义:爱泼斯坦是新闻人,有着敏锐的政治嗅觉。20世纪30年代初,爱泼斯坦曾在天津《京津泰晤士报》英文报社工作三年。此时的爱泼斯坦还是一个年轻小伙儿,容易接受新思想,他开始逐渐接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见证中国》书中写道:“在此期间,我开始同几位年轻朋友聚会,大约每周一次讨论马克思主义与时事。” 事实上,爱泼斯坦在这个报社工作时间不长便被解聘,解聘的原因便是报社经理有一次看到了他口袋里插着一本美国共产党的刊物。在介绍中国抗日运动时,他这样写道:我是在中国,这里一场革命正在进行,我越来越强烈的为这场革命及其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所吸引。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爱泼斯坦已经对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有了一定的接触,有了红色信念的基础。 

  了解中国共产党:1944年,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前夕,爱泼斯坦作为“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的一名成员,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来到了延安进行采访,以文字和图片记录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言行,向世界传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期间,爱泼斯坦以美国《联合劳动新闻》、《纽约时报》、《时代》杂志的记者身份,采访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撰写了二十多篇新闻报道并公开发表在美国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向全世界宣传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抗战的真实情况。爱泼斯坦曾在国统区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但是在延安他才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希望。关于此次采访,在写给妻子邱茉莉的信中,爱泼斯坦透露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延安边区的信心:“这里就是中国的未来”。在这里,他仿佛看到了“一个新的国家正在出现”。延安之行,爱泼斯坦看到并感受到了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的工作作风和奋斗精神,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近距离的认识,这些都为他后来加入中国国籍、加入中国共产党打下了坚实基础。 

  坚定红色信念:从接触了解马克思主义开始,爱泼斯坦就逐渐坚定红色信念。1964年,爱泼斯坦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在外宣战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筹建并担任国家外宣刊物《中国建设》(现名《今日中国》)执行编辑、总编辑,对外传播积极向上的中国形象。值得一提的是文革期间,虽然爱泼斯坦受“四人帮”迫害入狱五年之久,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对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信念。“我坚信,历史、中国人民、中国的革命、中国共产党从根本上说是公正的。”在监狱之中,他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主动积极提高思想修养,设法要来了革命书籍,细致研读了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评主义》著作,并想办法在书中做笔记。“我把手纸撕成小条弄湿了贴在这些段落所在的页边上,干后很易取下……这两部书连同这些手纸小条至今我还保存着。 ”即使是在牢房,爱泼斯坦也没有忘记理想信念,用革命歌曲来鼓舞自己坚持革命信念。“尽量每逢五一节,我肃立着用英语、俄语和汉语低声唱《国际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给予了爱泼斯坦内心巨大力量,帮助他度过了困难的五年监狱生活。平反出狱后,爱泼斯坦并没有计较个人得失,而是立刻全身心投入了外宣工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无限忠诚。 

  西藏特殊情结:爱泼斯坦一生关心西藏的进步与发展,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第一批获批进藏采访的外国记者团团员之一。他曾经说过,“在新中国我看到的所有变化中,‘世界屋脊’上的变化是最引人注目的。”爱泼斯坦曾于1955196519761985年四次亲赴西藏,实地考察调研,保持着每十年进藏一次的工作节奏,先后共采访了上千名基层群众干部,笔记做了三千多页、近百万字。爱泼斯坦说道,“我写西藏,就是要向外界报道真实的中国。”在三十年的持续采访中,爱泼斯坦看到了西藏民主改革后发生的巨大变化、西藏人民脸上洋溢的喜悦表情和取得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是西藏巨大变迁的根本,通过笔下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一连串具体的统计数据,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即使是在生命晚期,爱泼斯坦还在病床上惦念着西藏的发展,他说:“等西藏铁路建好了,我要坐火车再去西藏看看。”这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外宣事业的无比忠诚。原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阴法唐曾撰文纪念并评价爱泼斯坦:爱泼斯坦三十年间克服艰难险阻四赴青藏高原采访,对藏族同胞怀有浓浓的情谊,十分感人。 

  爱泼斯坦虽然长着一副洋面孔,但是身体流淌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他坚定的红色信念犹如一座灯塔照耀着其革命的一生。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见证者、经历者、传播者,爱泼斯坦始终坚持革命理想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积极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读爱泼斯坦的《见证中国》,字里行间中人们能感受到他的红色信念,感受到他对中国外宣事业的热爱,对中国人们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爱泼斯坦在《见证中国》一书中写道: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从一开始,就不断地有人宣布它的‘死亡’,但直到现在,它一再地复活,并被奉为实践的指南。”中国共产党也没有忘记这位优秀党员,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曾亲切接见过爱泼斯坦。爱泼斯坦2005年去世之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授予他“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   

高全孝,西藏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带领团队翻译爱泼斯坦著作《西藏的变迁》(Tibet Transformed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