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秋分:昼夜均 寒暑平

2019-09-23 08:45:00 【关闭】 【打印】

  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9月23日前后。自这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由赤道逐渐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北方大部分地区相继进入“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的秋实之季。 

  正如《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道:“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分”意为“半”,有双重含义:一来表示昼夜时间均等;二是反映气候由热转凉。根据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正好平分了秋季。 

  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云: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过盛而发声。随着秋分的到来,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标志着秋寒的开始,更是万物开始衰败的征兆,在此之后,天气也逐渐转凉。二候蛰虫坯户。《礼记》注曰:坯,益其蛰穴之户,使通明处稍小,至寒甚,乃墐塞之也。由于天气寒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防止寒气入侵。三候水始涸。《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得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部分沼泽及水洼之处便处于干涸之中。由此可见,从春分时节的“雷乃发声”,到秋分时节的“雷始收声”,历时半年的“雷人”季节就此结束。 

  秋分这天既是“秋收冬藏”的起点,也是“春耕夏种”的终点,更是农事繁忙的时节。此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忙碌节奏,农民们忙活着不同的作物。在华北平原,从北至南,一直都有“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和“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的差异。再往南便是:“秋分放大田,寒露一扫光”“秋分种山岭,寒露种平川”“寒露早、立冬迟,霜降种麦正当时”的一番景象。此外,秋分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它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今,也是孩子们放风筝、大人们秋游的好时候。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疏朗气清,快意时节。此时,云彩由浓到淡,草木由密到疏,少了繁花缛叶,多了一抹秋意。对于南方而言,往往是“热至秋分,冷至春分”。北方一些地区在秋分时节则已见初霜,正如“秋分前后有风霜”“八月雁门开,雁儿脚下带霜来”,所以“秋分送霜,催衣添装”。 

  秋分节气,诗人们往往感时伤怀,在诗中融入诸多情感,将秋天和愁绪挂上钩,以此更突显出秋的浓郁。正如诗中有云:“玉剪掠飞花,谁似乌衣侣。转首又秋分,萧索孤情绪。”“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时候。”“八月秋分白露交,荒江古渡雨潇潇。此时有客推篷看,千里寒云没柳梢。”秋分、白露、雨潇潇、芦花、枫叶、琵琶语,构成了一幅秋日的别样景象,极具秋天的诗意。此时,秋分之日变得如此简约和静谧。 

  秋天,给人一种高峻邈远、天朗气清的感觉。秋分,正好将昼夜平分,漫天落叶的浪漫,大地丰收的喜悦,都藏在这秋分时节的故事里。秋夜,天高露浓,一轮明月静静地挂在天边,皎洁的月光缓缓洒向大地,在这静谧的夜色之中,点亮一盏灯,打开一本书,便可静静感受这清凉如水的夜晚。此时,不妨沉下心来享受秋天带来的美好,悉心体会自然四季的轮回转换,春风,夏雨,秋叶,冬雪,四时之景,各有韵味。 

 

  丁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