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大暑:蝉声起 夏正浓

2019-07-18 14:32:00 【关闭】 【打印】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小暑”一样,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俗话说,“热在三伏”。大暑,是“三伏”之中伏,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可谓热到了极点。东汉刘熙的《释名》解释,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由此可见,大暑之日,天气十分炎热。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变,溽热的夏夜,执一柄小扇,轻扑流萤,幽幽萤光,穿透黑暗,那便是秋的信使。萤火虫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袅袅神秘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季已经不远了;二候:土润溽暑。大暑时节,土地上湿气升腾,整个世界仿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蒸笼;三候:大雨时行。湿气积聚,常常会招致大雨滂沱。以华南为最,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而对于少雨的地区,便滴雨似黄金,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十天不雨一大旱,一月不雨地冒烟”,这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大暑节气的民俗主要体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区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台湾地区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而且有败火的作用。

  与此相反,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山东地区这一天“喝暑羊”,俗称“吃伏羊”,蒸新面、杀只羊,吃新馍、喝羊肉汤。

  大暑时正值三伏天,耳边蝉鸣聒噪,周遭暑气炎炎,的确让人难耐。但是,盛夏也有盛夏的的乐趣。王安石有诗云:“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只要以平常心对待,四时皆有其美。

  其中,斗蟋蟀是民间流传已久的夏日游戏。大暑节气,是喜温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也是乡村田野蟋蟀最多的季节,很多地区的人们茶余饭后以斗蟋蟀为乐,在虫鸣稻香中忘却烦忧。

  此外,在暑最热时,大家以各种方式乘凉避暑,“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于星斗满天之夜作“感凉会”,都是盛夏乐趣。而午后盼风雨欲来,迎大雨滂沱,山晚听轻雷断雨,亦别有一种清凉诗意。在星斗满天的夜空下乘凉,轻罗小扇扑流萤,若是这时再有一杯好茶,更是盛夏的一番享受。

  正如古人所说,绿树浓荫夏日长。漫长的白天,蝉鸣聒噪的午后,燥热的温度,一切好像都带着一二分的不耐烦。但是,清茶一盏消酷夏,与其出门去蒸桑拿,不如悦聚于小舍,喝喝茶,任凭它室外是骄阳似火还是风来雨急。

 

  丁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