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端午故乡情

2019-06-03 14:06:00 【关闭】 【打印】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艾蒿插在门楣上,野田一片麦儿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一缕香,浸染着一个节日的灵魂,让端午积淀着文化的厚重,渲染着诗意的浪漫,讲述着故乡的味道。

端午的历史流传广泛。家家户户,老老少少,总是用亘古不变的虔诚,在粽叶的青青与粽香的袅袅中,纪念那位身赴清流的诗人——屈原。在时光的嬗变中,他已经定格为一枚多元的符号:有兴废存亡,以身许国的精忠;有心存一念,九死不悔的执着;有路虽漫漫,上下求索的笃志。这般执着与坚持,寄托于故乡粽子飘香的情怀,在缕缕的清香里,传递着像苇叶一样柔和却坚韧的力量。

端午的习俗有很多——龙舟竞渡、挂艾叶、吃粽子、挂香囊、佩荷包、饮雄黄酒……可谓色彩斑斓。北方的故乡,没有龙舟可划,唯有粽子、艾叶香包和五彩花绳是记忆中这个节日的特色。在节日里,孩子们的衣服上都系上各种香包,有桃子、蝙蝠、荷花等各种形状的,香包里面填充艾叶,可以驱蚊虫、保健康。大人们用五颜六色的丝线经过搓捻做成一条条花绳绑在手腕和脚腕上,缤纷的丝线,晕染着馥郁的芳香,寓意荫庇小孩子一年之中健康平安,护佑着故乡的安乐祥和。

除了装饰,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美食了,端午的日子,总是洇漫着清郁郁的粽香。不同于南派粽子的花样繁多,北方受气候与地域限制,所用材料也因地制宜。北方端午节美食排在第一位的是蜜枣粽子。其包粽子的粽叶通常使用苇叶,芦竹的叶子,又称为旱芦苇。有的地方因气候寒凉,没有这种植物,一般都是在节前买来。苇叶要水煮而且要恰到好处,晾干备用,接着把米淘好,洗干净枣,去掉枣核,材料准备妥当后,人们会先抽出一片比较宽的苇叶,折成一个漏斗状的角握在手里,接着填入米、红枣等原料,然后迅速地用另一只手往里插苇叶,接着转、捏、折、拍、捆、缠,优雅娴熟的动作一气呵成,很快一只圆中带方、棱角分明的金字塔状的粽子就包好了。一会儿功夫,一大堆沉甸甸的粽子已经整整齐齐地码在盆中。最迷人的是,当粽子放在水锅里蒸煮时所飘散出悠悠的诱人的清香,令人无限垂涎和陶醉。最终,热气腾腾的的粽子从锅里捞出上桌后,全家人围坐在桌前剥皮、蘸糖,享受甜甜糯糯、唇齿留香的滋味,内心升腾着的满足和对未来生活向往。那就是端午的味道,家的味道。而普通的日子因它则变得意味悠长。

如今,粽子这种时令食品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甚至已经成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早点。也许忙碌的现代人很少能再吃到儿时的那种味道了,不是现在的不好,而是记忆中的粽子是家人亲手包的,里面有沉甸甸的节日仪式感,满满的亲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这些,是再好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中国人爱故乡,更爱故乡的端午节。一年又一年,世人纵使肩头落满星辰、鞋履沾满灰尘,心头依然有来自故乡的一缕晨光。节日是有温度的,温暖着游子的心,不管在哪里,这颗心始终朝向故乡的方向。感恩那些古老的传统节日,它让中国人时时闻到故乡浓醇的味道,寄托心中的诉求和祈盼,启示并引领众人走向充满希望的远方……

 

丁一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