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赵启正:用“国际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2019-01-15 10:47:00 【关闭】 【打印】

  冬日午后的上海,阳光穿过红透的枫叶,为行人带来和煦的暖意。时光流转,岁月变迁,从北京退休后的赵启正选择回到他曾工作过20多年的上海。1218日下午,上海民主党派大厦6楼报告厅座无虚席。在这个全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日子里,赵启正向大家讲述了他在担任上海浦东新区首任管委会主任时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报告会后,赵启正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自己伴随新中国70年一路走来的激荡岁月。

20181218日,赵启正在农工民主党上海市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报告会上,讲述了他参与浦东开发开放的往事  /人民画报 万全

  他是师出名门的核物理专家,他是打造浦东奇迹的“浦东赵”,他是记者问不倒的“中国第一新闻官”,他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的“交流使者”……如今,在重大会议、国际论坛、报告会上依然能见到赵启正的身影。1940年出生的赵启正有着众多头衔,他跟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不断转换角色,演绎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青年时代:立志科技报国

  194910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国开启新纪元。

  “那一年我9岁,父母都在为新中国成立而高兴,广播里播放着毛主席的讲话。”提到新中国成立时的情景,赵启正回忆起童年。

  “当时老师告诉我们,新中国成立了,小孩子要努力学习,等长大了为国家多作贡献。”回忆起学生时代,赵启正说自己当时很淘气,学习也只能算中等。但就是这个淘气的“中等生”后来考取了天津南开中学。南开中学是一所有着爱国传统的名校,是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后来温家宝总理也就读于此。

  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58年中国建设了第一个实验性核反应堆。这对喜欢数理化的赵启正是一个莫大的鼓舞。他说:“那时候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刚刚起步,钱学森、赵忠尧、钱三强等科学家是我的偶像,我立志学物理专业,高考时报的几个志愿都是物理,其中第一志愿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核物理专业。”

  1958年,赵启正以优异的成绩如愿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核物理专业,师从中国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钱三强。1963年毕业后,他听从祖国的召唤,服从国家分配,来到第二机械工业部,开启了长达21年的科学工作者的生涯。科学报国,是赵启正的初心。

  那段时间,赵启正的工作默默无闻,因为涉及国防机密,他几乎没有向公众讲起过那段经历。但从他后来获得的众多荣誉不难看出,他是一个优秀的核工业专家。他曾获航天部和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称号,成为当时航天系统和上海市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在改革开放前,这是一份难得的殊荣。彼时,他正沿着预设的轨道在科技工作者的道路上一路耕耘。

 

1993年,赵启正陪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参观浦东开发模型

  浦东开发:“要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

  斗转星移,1978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时代的巨变让赵启正的人生发生了转折。1984年,他担任上海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不久调入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任副部长、部长,并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赵启正转身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

  19904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改革开放成就了浦东奇迹,也成就了一代浦东拓荒者。“从那时起,浦东的命运改变了,上海的命运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赵启正感叹今天的浦东取得了巨大发展,他身上有着深刻的浦东烙印。

  浦东奇迹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浦东新区首任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赵启正是浦东奇迹的创建者之一,也是见证者。

  “深圳面对香港,珠海面对澳门,厦门面对台湾,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面对的是太平洋,是欧美,是全世界。”1990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这样描绘他心目中的浦东新区。

  “上海要发展为一个世界级的城市,就要像伦敦、纽约、巴黎、东京一样,这样我们才可以参加国际经济对话。”赵启正回忆说。按照邓小平的设想,浦东建设起步就要对标国际大都市。

  “站在地球仪旁边思考浦东开发”。当年提议在浦东大道141号略显简陋的办公楼和食堂里悬挂这条标语的,正是时任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浦东新区管委会主任的赵启正。他解释说,这条标语将提醒所有的浦东干部要具备国际眼光、国际思维和国际战略思想。

  如今,浦东开放28年后,它用浦东奇迹打消了世人的怀疑。赵启正回忆起1993年浦东新区刚挂牌时的情景。当年浦东的财政收入只有4亿元人民币,除了发工资,补贴幼儿园、中小学,基本就不剩什么钱了。“我与国内外各界人士谈起浦东时,发现很多人不了解浦东,甚至不知道浦东在哪里。”没有人相信中国开发浦东的决心,更没有人知道浦东,投资无从谈起。赵启正意识到,让世界了解浦东、认识浦东是首要任务,赵启正从那时起变身浦东的“推销员”。

  刚出任浦东管委会主任那段时间,赵启正频繁接待各国和国内各地的代表团,他总是站在漂亮的立体模型前向他们详细介绍浦东开发的宏伟远景,最多的时候一天要接待十多个国内外访问团。

  1994年初,赵启正在访美期间拜访了迪士尼总裁佛兰克·威尔斯,提出在浦东建设迪士尼乐园的建议。“我希望借此引起海外媒体的注意,进一步吸引世界投资者的目光。”彼时,赵启正已经深谙现代营销艺术。听了赵启正的建议,威尔斯立刻派人去浦东考察,认为浦东符合迪士尼的要求。不幸的是,因威尔斯意外去世,此事随之搁置了数年。这也成为赵启正在浦东开发中的一个小遗憾。

  随着浦东开发的进展,越来越多的西方政治家和企业家被浦东精神所感染。1994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来到浦东。赵启正拿着激光笔对着沙盘向他介绍浦东的开发开放。“我的笔点到哪里,哪里的高楼就建起来。”老布什点头称是,还说,“如果我再年轻几岁,我也要来浦东投资。”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问浦东后对赵启正说:“当时我就认为,浦东开发不是口号,而是行动。浦东开发最宝贵的不仅仅是建造了那些高楼大厦与高科技工厂,而是你们建立了一种良好的国际公共关系,你们讲究信用,你们说到做到,投资者才对你们有信心。”赵启正用执着与人格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浦东。

  “如果浦东开发是一首雄浑壮阔的交响乐,他的谱曲者是邓小平同志,我作为一个演奏员参与其中,体验其难,感受其乐,真是三生有幸,我要感恩于我们伟大的时代,感恩于伟大的浦东开发。”赵启正把浦东奇迹归功于改革开放,内心充满自豪和感恩。

199418日,赵启正向美国前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介绍浦东发展规划 

  向世界说明中国:永远没有“无可奉告”

  浦东建设如火如荼。199710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全面开工;19988月,88层的金茂大厦在浦东陆家嘴封顶,成为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同年,赵启正调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几个月后出任国新办主任,他的任务从“向世界说明上海、说明浦东”,变成“向世界说明中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息需求是空前的,当然误解也随之而来。

  赵启正刚刚走上国新办主任的岗位,就遇到了难题。199952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特别委员会抛出《考克斯报告》,污称中国盗取美国导弹、核弹和卫星等的军事技术,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一时国际舆论哗然。

  报告出笼六天后,赵启正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名义,召开了批驳《考克斯报告》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715日,又召开了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大量事实,把考克斯批驳得体无完肤,中国和世界各大媒体纷纷对赵启正的讲话和答记者问做了详细报道,美国《时代》周刊把《考克斯报告》评为1999年的“十大国际丑闻”之一。

  “我们不能总抱怨外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不够客观,要想想我们向世界说明中国的效果如何。”赵启正意识到,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读很大程度上源于中国那时的信息发布还不够及时。

  他看到,许多国家都有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新闻发布第一时间把正确的信息传播出去,中国需要规范的发言人制度。在赵启正的推动下,2003年,国新办第一期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开课,有66个部委的100多名新闻发言人参加。

  “新闻发言人”一时间成为中国媒体最时髦的词语之一。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新闻发布会制度的逐步建立与完善。

  赵启正在担任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的十年里,主持过无数次新闻发布会,接受过无数次中外记者的采访,从未出现过“无可奉告”的场面。在他看来,给每一个问题一个答案是新闻发言人的职责,动辄用“无可奉告”的挡箭牌来应付记者和媒体的提问,是一种失职。

  赵启正拥有了“中国第一新闻官”的称号。香港《大公报》这样评价他:“严肃的新闻发言人、微笑的公关大使、爱挑战的新闻官、诲人不倦的学者、善解人意的长者。”

20123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召开,大会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画报段崴

  跨文化交流:“真”“诚”可贵

  2005年赵启正离开国新办主任的岗位,随后出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2008年,他开始担任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新闻发言人。离开了国家新闻发言台,他依然致力于向世界说明中国。

  他深知,理解一个人不容易,理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更难。法国戴高乐将军曾说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比地球和月球的距离还大,但他希望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能够克服地理和文化上的距离,走得更近,走得更亲密。让世界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是赵启正不渝的追求。

  在他看来,世界上有一本很厚的书叫“中国读本”,这本书有13亿页,每个中国人都是其中一页,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这一页做好,中国的形象就更完美了。赵启正因为工作性质和岗位的原因,则成了让更多人读到、更加引人注目的一页。

  他博学多闻、交友广泛,与法国总统希拉克谈长城、故宫、巴尔扎克和雨果,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讨论中美关系和世界秩序,与宗教领袖路易·帕罗讨论科学与宗教,与以色列政治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佩雷斯切磋哲学、历史,向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古巴领导人菲德尔·卡斯特罗介绍上海的发展……

  “故事比理论更接近生活,更接近真理。”赵启正爱讲故事,他希望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如何讲好故事,赵启正有自己的方法。

  他认为,要想讲好故事,首先要“说真话”。“首先要选择真实的故事,能感动你自己才能感动别人,如果你自己不相信,自己不受感动,你就不用去讲。既然是真故事,就不要用过多的修饰语,不要把它拔得过高,那让人感觉你不够真诚。”他还说,如果我们的故事一味说中国好,而回避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就像缺少了起伏跌宕的情节,故事的吸引力会打些折扣。

赵启正坦言,自己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闲下来读读书,写写文章,但各种邀约让他难以真正“退休”。闲暇时他会在浦东这片倾注了心血的土地上走走、看看,他还在给更多的外国人讲述中国发展的故事。

 

于佳 张雪 人民画报记者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