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旅游

“用影像连接友谊的丝绸之路”

——首届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展在京开幕


2018-10-24 09:11:00 【关闭】 【打印】

  2018年10月21日下午,由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工作委员会、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共同举办的首届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展开幕式在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举行。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摄联秘书长约安尼斯·利库利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交流合作部部长陈爱民出席并致辞。

  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作品展现场,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致辞

  此次参展的是丝路国家青少年国际摄影竞赛的获奖作品。该竞赛是以丝路沿线国家为主体的国际青少年摄影赛事,参赛人数超过61000人,共收到来自中国、缅甸、意大利等52个国家和地区摄影投稿157988幅(组)。展品内容包括丝路国家的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民俗风貌、历史古迹、文化遗产等。活动展示了世界各国青少年镜头下记录的"一带一路"精神风貌,传播了这一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建设工程的理念构想,加强了各国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为青少年担当丝路文化见证者、建设者和传承者搭建了平台。

  

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侗族小姑娘手持获奖证书合影留念

  在展览现场,记者采访了来参展的选手们。就读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李泽群是一个高个子帅气的大男孩,学习摄影专业的他参加了16-25岁青年B组的作品竞赛,并一举夺得了金奖。他告诉记者,自己的作品《温暖的"查尔瓦"》是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采风时拍摄的,照片中两个的彝族小孩裹着少数民族的特殊服饰"查尔瓦",一边取暖,一边嬉戏。"在凉山彝族自治州,不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羊毛织的披毡,当地俗称'查尔瓦'。它形似斗篷,长至膝盖之下,下端饰有长穗流苏,白天披在身上挡风御寒,夜晚则当被褥。"李泽群介绍说,看到彝族小孩天真无邪的笑脸,透过镜头就能感受到他们简单幸福的生活。

  在颁奖仪式第一排落座的获奖小选手里有一位腼腆的奥地利男孩萨巴斯蒂安·波罗斯,用相机全程记录着仪式的每个精彩瞬间。与其他参赛选手的视角不同,小小年纪的波罗斯参加的是1-15岁A组的竞赛,作品却体现了深邃的观察力,他拍摄的《淳炼》,记录的是自己家乡附近的一项传统手工制造工艺,一位带着毡帽、穿着马甲的老者正在炉子前专心致志地熔炼提纯钢铁,背后隐隐地能看到一座古堡的城墙。波罗斯告诉记者,他想把家乡的传统手工艺记录下来,并且介绍给丝路沿线国家的朋友们。

  

奥地利男孩萨巴斯蒂安·波罗斯用相机全程记录着仪式的每个精彩瞬间,并站在自己的获奖作品《淳炼》前留影纪念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视角去记录家乡的人和事,这样的拍摄作品获得了现场专家的特别认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摄联秘书长约安尼斯·利库利斯说:"从这些孩子的照片中,观众可以读取到很多信息,孩子们独特的视角记录了他们生活的时代,那些仍然存在的古堡和传统手工艺技术值得我们现代人去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摄联秘书长约安尼斯·利库利斯现场致辞。-宋庆龄基金会供图

  参展嘉宾阿提拉·杜拉克是土耳其籍的艺术指导,他认真参观了全场展示的青少年摄影作品,时不时停留在一幅作品前仔细端详,并跟记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这些作品很有创意,视角也很独特,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温情脉脉的、积极乐观的,能够从图像和构图中感受到他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期待。这是一种值得珍视的真挚情感。"

  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赞同地说:"青少年是世界的未来,希望他们用欣赏、互鉴、共享的观点看待世界,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共生,积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作为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国际合作交流部部长陈爱民表示,"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很愿意以青少年为友好使者,不断拓展内涵丰富的活动,为世界各国文化传播、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参观摄影作品展的小观众

  据介绍,这些参展的获奖作品将于10月20日至26日在中国宋庆龄青少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展出,随后还会在全国巡展,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促进彼此间的交流互鉴。

  (摄影:周琳)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