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2025北京品牌周正式拉开帷幕。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中国国际商会相关领导,北马其顿、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多国驻华使领馆代表,以及中外知名企业负责人、学界专家齐聚现场,通过经验交流、成果发布与合作签约,凝聚品牌国际化发展共识,为中国品牌参与全球竞争、实现高质量出海筑牢根基。此次活动既是中外品牌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更彰显了中国推进品牌强国建设、深度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的决心。

2025北京品牌周启幕仪式活动现场
中外共识:品牌是跨域合作的核心纽带
活动伊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大力强调,在全球化格局深刻调整的当下,品牌已成为承载国家产业实力与文化价值的重要符号,更是构建国际互信、深化经贸合作的关键桥梁,推动品牌高质量发展是各界共同的时代责任。
中国国际商会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党宏表示,商会将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平台优势,通过对接国际规则、强化能力建设等举措,为中外企业品牌合作搭建高效通道,助力打造开放共赢的品牌发展生态。
多国驻华使领馆代表也传递出强烈的合作意愿。北马其顿共和国驻华大使馆萨什科•纳赛夫大使阁下指出,中国品牌“走出去”为全球各国带来多元发展机遇,期待以品牌合作为切入点,深化两国经贸与文化交流。越南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黎忠坚、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馆经济处参赞黄丽香均提到,在数字化转型与全球供应链重构背景下,跨国品牌合作需兼顾本土市场适配性与价值理念共鸣,这一观点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探索方向高度契合,为中外品牌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
实践分享:企业解码出海核心逻辑
中外企业的实战经验分享,为品牌国际化提供了鲜活的借鉴样本。内蒙古蒙牛乳业高级执行总裁李鹏程介绍,企业聚焦不同市场消费需求,通过产品创新与本地化传播,在海外逐步构建起兼具辨识度与用户粘性的品牌形象,有效提升了国际市场份额。
恒源祥品牌传播中心联席总经理郭建晨以文化赋能为核心,讲述了如何通过非遗元素与国际设计语言的创新融合,让传统品牌在全球市场焕发新活力,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重提升。
塞浦路斯MAKKAS酒庄中国区负责人徐为从“引进来”视角补充,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需深耕文化适配与消费习惯研究,这一逻辑与中国品牌“走出去”的本地化策略相通,为双向品牌交流提供了参考。
尼尔森IQ中国高级研究总监刘晓辉通过数据解读指出,当前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认知已从“性价比优势”向“技术实力”“文化内涵”等维度升级,这一趋势为企业调整品牌战略、精准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提供了关键依据。
学界专家则从宏观层面建议,当前品牌国际化已进入综合输出阶段,企业需整合资源优势,构建适配全球市场的价值体系,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果落地:构建品牌出海坚实支撑体系
本次活动发布的多项重磅成果,标志着中国品牌出海支撑体系进一步完善,为品牌国际化注入强劲动力。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研究院首席专家苏彤发布的《品牌数字版权资产信托服务》,创新性地将信托机制引入品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通过明晰数据资产权属、规范合规运营流程,为企业应对海外产权风险、保障核心资产安全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填补了相关领域服务空白。
《2025中国“品牌出海”发展报告》《全球企业形象评价标准体系》等成果各有侧重:前者系统梳理中国品牌出海的现状、趋势及区域市场特征,为企业制定出海策略提供科学参考;后者建立可量化的企业国际形象评价维度,为品牌形象塑造明确指引方向。
此外,中国传媒大学品牌学专业建设汇报与《品牌蓝皮书》发布,进一步完善了品牌国际化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体系,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与人才保障。
活动尾声,北京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际奥艺委员会等机构与北京国际品牌周组委会完成签约,2025北京品牌周正式启动。这标志着政府、机构、企业三方将形成高效协同的合作机制。未来,通过政策引导、标准支撑、资源整合与国际联动,品牌出海生态将持续优化,助力更多中国品牌突破地域限制,在全球市场实现价值提升,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贡献品牌力量。
图片:主办方提供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