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活力中国调研行|安徽蚌埠:用科创传感时代脉搏

2025-07-05 17:36:00 【关闭】 【打印】

  从手机、电脑到汽车、火箭,从低空经济到海洋探测......在万物互联的浪潮下,智能传感器如同空气一样,虽然不引人注意,却早已无处不在,支撑着我们愈发智能的未来。小小的传感器到底承载了多少科技和智慧?“活力中国调研行”记者团来到安徽蚌埠中国传感谷寻找答案。 

  万物互联 感知先行 

  传感器是数据采集的源头,各类智能传感器像灵敏的触角,通过各种设备实现信息监测和数据采集,为整个物联网输送着海量的基础数据。而智能传感器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克服甚至突破人类五感的生理局限,将现实世界同数字世界链接起来。它让我们的感知更宽广、更精细,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等各个领域。 

  在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鑫微纳”)厂房的天花板上,一个科技感十足的画面正在上演——一条条如同城市道路的轨道纵横交错,上面一辆辆白色“小车”搭载着制成芯片的材料,精准驶向各自的目标位置,进行上料、下料及跨工序传送流程。 

华鑫微纳生产线上,天车系统正在工作

  这个系统有个形象的名字——天车系统,它覆盖整厂,可将设备效能提升约10%,每年节省人力成本近2600万元人民币,并有效降低产品污染与损伤风险,提升良率5%-10%,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智能化和竞争力。 

  华鑫微纳副总经理丁敬秀介绍,这是国内第一条8英寸MEMS(微机电系统)晶圆智能产线,可以提供定制化开发和量产,自动化率超90%,实现了近无人化生产。他表示,该生产线目前正处于产品开发和爬坡阶段,全部建成后可月产晶圆3万片,预计2026年可以实现产值12亿元人民币。 

  串珠成链 痛点变通点 

  极具高精尖属性的智能传感器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基础,如何尽快实现国产化,不被外国“卡脖子”,是华鑫微纳的攻关重点。丁敬秀表示,华鑫微纳一直致力于打造国产标准化的MEMS工艺技术体系,目前已经形成了6套准标准的工艺体系。这条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项目,打通了高性能MEMS制造关键环节,为国内MEMS传感器核心芯片自主可控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鑫微纳生产线上,研发人员在进行设备调试

  蚌埠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陶广生介绍,“传感器应用领域很多,种类很杂,多达上万种,但单个产值却非常小,制约了很多科研企业的发展。”而在中国传感谷,这些痛点都能打通。陶广生说,8英寸MEMS智能产线可以进行批量生产,另一条6英寸生产线则能以低成本进行中试和小试。这两条生产线和诸多工艺有效解决了智能传感产业“有研无产、有产无研、研产脱节”的行业难题。 

  中国传感谷是中国传感器技术发展和创新的策源地之一。在这里,200余家智能传感器相关企业云合雾集,形成了从研发设计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生态,集群发展效益持续提升。 

  依托晶圆制造核心优势,产自中国传感谷的逾300种传感器产品,以其高集成、高精度、高效能、低成本的优势,既可满足航天级、车规级、工业级、消费电子类产品需求,又可为智能汽车、智能穿戴、智慧城市等多个场景赋能增效。 

  “十四五”规划将物联网作为数字经济发展重点产业,并明确提出聚焦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顺着时代大潮,蚌埠这座老工业基地城市,汇聚蓬勃力量,以科技创新激发新兴产业的新动能。 

  2024年,中国传感谷被评为全国MEMS传感器十大园区之一。同年,以中国传感谷为主体,蚌埠经开区规上智能传感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55.8%。预计到2027年,中国传感谷产值将突破300亿元。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