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超3.85亿人次,同比增长38%,收入同比增长50%;其中黑龙江省接待游客、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7%和674%,哈尔滨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消费多点开花,实现旅游收入1248亿元,同比增长500%。非哈人员在哈尔滨购房4650套、增长94%,哈尔滨租房成交量增长272.8%,旅游住宿、餐饮等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122%。
不久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到2027年,中国冰雪经济总规模要达到1.2万亿元;到2030年,冰雪经济总规模要达到1.5万亿元。黑龙江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旅游度假胜地、冰雪经济高地。在多重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进一步找准冰雪消费风向、丰富冰雪消费产品、优化冰雪消费环境、健全冰雪标准体系,必能带动就业、促进消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为此建议:
一是提升人群参与热情。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来,全国居民冰雪运动参与人数3.13亿人,参与率超过22%。冰雪运动参与度的提升有力带动了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装备消费,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运动项目、民俗冰雪活动、冰雪观赏体验、陆地冰雪运动等消费规模超过1500亿元。建议厚植冰雪经济消费人群基础和冰雪运动人群培养,加强群众身边的冰雪运动设施建设和完善,鼓励有条件的公共冰雪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继续充分发挥国家和省的主导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小学校将冰雪运动纳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发展,培养一大批冰雪运动爱好者。
二是充分打造消费场景。具体到黑龙江省来说,有的县区虽然有很好的冰雪资源,但由于特色不足,缺乏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吸引物”,冰雪资源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无法实现。建议加强各类冰雪运动赛事活动供给,发展冰雪项目竞赛表演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市(地)申办、举办国际冰雪赛事,持续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和冰雪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围绕冰雪赛事,设计和发布冰雪赛事旅游线路,推出个性化的定制冰雪赛事和冰雪旅游融合性产品,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推动冰雪旅游由一季红火变为全年持续、由一地兴隆向全域拓展,同时健全服务保障体制机制,维护消费者权益,让游客敢消费、愿消费。
三是促进消费模式转换。冰雕、雪雕、冰雪嬉戏、冰雪景观欣赏等传统的冰雪消费产品,覆盖的市场半径有限,游客忠诚度不高、吸引力不强。建议推动冰雪经济由单纯的观赏型简单消费向深度的体验式、沉浸式、社交式消费转换,实现单项产业变为全链发展。深挖资源禀赋,注重差异化的冬游体验,从游客视角规划冰雪产品,拓展冬日露营、冰雪垂钓、创意雪屋等新业态。将龙江冰雪、工业、科技、民俗等特色资源与冰雪资源结合,开展冰雪季研学旅游系列主题活动。坚持精准营销、创意传播,通过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冰雪经济全面扩容,实现从冰雪旅游向多业态冰雪经济延伸拓展,助力提振消费。
四是借举办亚冬会吸流引流。在哈尔滨举办第九届亚冬会,为龙江打造冰雪IP,点冰成玉、化雪成金,提供了难得机遇。建议因地制宜创新“冰雪+”新业态模式,宣传龙江冰雪与东北文化、乡村民俗融合的“人文”特性,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冰雪品牌,讲好亚冬会故事和龙江体育故事,吸引更多冰雪爱好者走进龙江各地,带动区域经济繁荣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消费市场活力。结合举办亚冬会,积极推动建立产业联盟,鼓励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建设冰雪产业智能管理系统及大数据应用,缩短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在核心技术、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提升我省冰雪经济“数智化”水平,让亚冬会持续释放的冰雪产业红利为龙江高质量发展打造消费新引擎。
五是推动“文旅+百业”融合发展。一段时间以来,文体旅、文商旅、农文旅融合催生的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制造了许多消费热点。推动冰雪、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俨然已成为拉动内需、促进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建议站在全局角度加强制度设计,从系统规划、资源统筹、政策保障等方面,因地制宜厘清融合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建立各部门之间有效的协调机制,共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统筹新的融合业态监管。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激发经营主体创新活力,创造多样化、品质化有文化味、科技范、烟火气、年轻态、时尚感的融合新品,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激发消费新动能。
(作者系黑龙江省工商联一级巡视员)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