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携手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2023-10-16 14:05:00 【关闭】 【打印】

  “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各国人民安危与共。”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早在2019年就提出的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论述。 

  926日,在北京举办的一场国际研讨会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再次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参会的毛里求斯驻华大使王纯万(Marie Roland Alain Wong Yen Cheong)强烈呼吁,国际社会应尽快落实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融资,为小岛屿发展中国家提供充分支持。他表示,毛里求斯是一个海洋国家,在海洋问题上和各国面临着共同挑战。我们希望能够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巴黎协定》的实施。 

  此次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和中国外文局共同主办的环境、发展与人权: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0余个国家的150余名驻华使节、国际组织代表,以及有关智库、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生态保护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研讨会发布了为了世界明天 加强蓝色合作共同倡议,旨在推动各国在智库交流、舆论传播等多方面合作、在维护航行权利与自由和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通过双边或地区协议等方式达成共识,携手推动海洋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9月26日,中外嘉宾在“环境、发展与人权: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现场宣读 “为了世界明天 加强蓝色合作” 共同倡议  

  海洋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海洋和沿海资源及相关产业的市场价值每年达3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5%,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各种生物。 

  西班牙埃菲社前驻京分社社长哈维尔·加西亚(Javier Garcia)告诉记者,保护、勘探和开发海洋对地球上的生命和全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他进一步指出,全球海洋生态目前正面临着严峻挑战,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洋垃圾等问题威胁着海洋生态,制约着人类社会和海洋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环境、发展与人权:现代化进程中的海洋生态保护”国际研讨会现场外宾

  哈维尔·加西亚与记者分享了今年夏天他在家乡西班牙的一段见闻。我发现大西洋的海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暖和。成千上万的海蛤蜊,漂浮在海面或被冲上海滩。他表示,这些残酷的事实为我们再次敲响警钟,要坚决抵制海洋污染,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资深媒体人,哈维尔·加西亚敏锐地指出,塑料垃圾污染和鱼类资源的过度捕捞是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两大元凶。他补充道,80%的海洋污染来自陆地,而塑料占全球海洋垃圾的85%。比如,世界各地的海滩上随处可见雪茄烟头,它们由微塑料组成,其中包含的危险化学物质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此外,海洋吸收了23%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并捕获了90%的过量热量。全球变暖和污染进一步导致了病毒和细菌的传播,以及有害海草的过度繁殖,这些都会对水生动物和人类产生深远的影响。 

  国际人士普遍承认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挑战之一,必须果断和紧急采取行动,改善海洋及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生产力、可持续利用和复原力,并强调以科学为基础的创新行动以及国际合作,以提供必要的解决方案。哈维尔·加西亚表示,是时候采取紧急行动了。如果我们想给子孙后代留下健康的海洋生态,就没有时间再浪费了!”   

923日,嘉宾参访山东省沿海城市青岛,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对话的方式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经验

  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权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洋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环境和发展经济,同时保障人类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哈维尔·加西亚援引习近平主席的话指出,中国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而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经验值得在全世界推广。 

  研讨会前夕,与会嘉宾曾到访山东省沿海城市青岛,通过实地走访、交流对话的方式了解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中国经验,也为此次国际研讨会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研讨案例。 

  嘉宾到访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是一家高科技公司,拥有海藻提取和制造海藻酸盐(一种从棕色海藻中获得的化合物)医用敷料等技术。在公司的海藻科技馆,嘉宾沉浸式地体验了神秘的海藻世界,详细了解了一棵小海藻如何发展成一个大健康产业,涉及海藻的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生物技术研发、海藻精细加工、海藻产品创新应用等等,还了解了海藻开发的海洋健康功能食品、海洋中医药、相关化妆品和农产品等产业板块。 

西班牙埃菲社前驻京分社社长哈维尔•加西亚(Javier Garcia)(左二)认真听取青岛的蓝色经济发展案例

  来自太平洋岛国斐济的阿尔帕纳·普拉塔普(Arpana Pratap)是太平洋岛屿发展论坛(PIDF)的项目主管,她供职的组织致力于保护海洋和淡水环境,并通过利用海洋资源寻求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触摸着柔软而坚韧的深海巨藻,她体验了褐藻胶保湿和抗氧化的美容功效。普拉塔普表示:海藻行业的技术运用的确是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 

  她告诉记者,斐济地处太平洋岛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非常敏感。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海洋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已经对太平洋的一些岛屿构成了严重威胁。 

  阿尔帕纳·普拉塔普指出,一方面海洋生态保护刻不容缓,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创新解决方案,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因此,她对于如何利用海藻,为农业、卫生和食品等各个领域开发零污染产品有着浓厚兴趣。 

  谈到未来的合作机会,阿尔帕纳·普拉塔普对于参访的另两家高科技企业同样印象深刻,它们都致力于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青岛海大生物产业园是一家领先的研发企业,生产用于改善种子、植物和土壤的生物刺激剂、天然或合成物质,也是为国内外市场制造特殊肥料的行业领导者;逢时(青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透明工厂的南极磷虾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该项目是中国最大的南极磷虾油研发生产基地。  

  中国在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生计、创造就业机会,同时还可以保护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她表示,希望未来与青岛开展合作,在太平洋岛国发展可持续的蓝色经济,并希望与中国开展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中国蓝色经济的崛起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有机组成,讲究全面推进、协调发展,这是中国人的治理理念和智慧体现,中国-巴西研究与商业中心主任罗尼·林斯 Ronnie Lins)告诉记者,他在研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现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国际借鉴意义。 

  以青岛的蓝色经济为例,其发展可以追溯到2011年,当时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青岛丰富的海洋资源和坚实的工业基础是其发展海洋经济的主要优势。 

青岛这座北方海滨城市拥有海、山、湾、滩交互映照的滨海美景

  海洋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是全球气候的重要调节器,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研讨会上,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王晓训详细介绍了青岛如何有效融入全球海洋治理 促进人海和合共生。他特别提到,2023年,我国首个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落地,着力打造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创新型平台。海洋十年全称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是联合国发起的最重要的海洋倡议。海洋十年的发展愿景和使命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发展蓝色伙伴关系等重要理念高度契合。 

  王晓训表示,青岛正在努力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制定了五年规划和三年行动方案,为扎实开展海洋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引。他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国际社会能够进一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海洋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