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山东威海不断提升经济“含绿量”

2023-07-31 09:34:00 【关闭】 【打印】

  威海目前是山东省唯一一个在新能源产业集齐了核风光储的地级市。威海市委副秘书长、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指挥部办公室主任谷衍宁介绍说,新能源为威海的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绿色动力绿色制造在不断提升威海经济的含绿量 

  近年来,威海聚焦八大产业集群、十条产业链,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推进生物医药、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十四五期间,威海规划建设的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超过1800万千瓦,届时市域全社会用电量可100%由清洁电力供应。 

  同时,威海在海洋碳汇研究、碳汇渔业、海草床修复等领域的经验做法也走在全国前列,出台了全国首个蓝碳经济发展行动方案,成立中国第一个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到2025年底,威海的蓝碳经济体系将基本建立,蓝碳经济在全市海洋经济占比也将超过30%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打造现代化的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既要依托庞大的生产体系,更要不断引入创新要素。威高集团总裁龙经表示,多年来,威高集团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优势,强链、延链、补链,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大力研发行业细分领域产品,攻克难题。 

  威高集团坚持大投入研发,并以每年20%速度递增,其中近年重点用于远程医疗手术机器人、质谱仪、生物疫苗等400多个高技术研发项目。据龙经介绍,该集团打造的全省首个技术领先的mRNA疫苗技术平台,填补了山东省疫苗产业空白;还先后研发了留置针、血液净化、骨科、预灌封注射器等产品,打造了国产第一品牌。 

  2023214日,中国首例量子远程手术在山东顺利实施。随着位于威高集团妙手手术机器人的主手操作臂顺利连接并带动位于青岛青大附院手术室里的从手操作臂,这场跨越260公里进行的手术开启了远程手术的新天地。 

  这款手术机器人由威高集团自主研发。威高集团逐年加大科研投入,今年将投入13亿元(人民币,下同)专项研发基金,开展先进医用材料关键技术、4臂机器人、内窥镜等重大项目攻关,不断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龙经表示,多年来,威高研发的高端产品,在全球医疗器械前15大细分市场中已进入11个领域。 

  打造高水平绿色节能的船舶制造基地 

  我们的客户群包括瑞典 Stena集团、芬兰Finnlines公司、法国Brittany Ferry、丹麦DFDS公司、加拿大Ma-rine Atlantic等全球知名船舶航运公司。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和辉介绍说:公司目前手持造船订单25艘,生产任务排至2027年。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占有陆域面积140万平米,可使用海域面积165万平米,码头岸线2841米;有5万吨级船台1座,10万吨级船坞2座,配套800吨、400吨龙门吊等设施,主要从事大中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制造和维修改装业务。 

  我们造船产品主要包括客滚船、滚装船、特种工程船、海工平台等。目前,出口欧洲和北美的高端客滚船交付量、在手订单量在全球细分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郑和辉表示,为全方位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工作,公司建设分布式屋顶光伏电站,采用清洁能源,平均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7600吨,节约标准煤2700吨,节约电费约212万元。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航拍图。威海宣传部供图 

  招商局金陵船舶(威海)有限公司还改造了分布式智慧空压站,优化压缩空气供气系统,采用两台永磁变频双级压缩螺杆空压机,有效解决压缩空气风压损耗大的问题,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71吨,节省用电75.9kWh,折标煤250.5吨,并加大VOCs无组织排放治理。 

  数字化赋能传统服装外贸企业蝶变 

  借助大数据标准化数字平台以及3D、虚拟现实等技术,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同时,完成面料、辅料等选择,还能根据客户要求随时调整服装颜色、细节等,把数字化样品快速发送到大洋彼岸的企业进入生产环节。威海迪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尚”)副总经理朱洪韬说,通过数字技术,公司实现了从来料加工向自主设计制造、再到数字化设计制造的转型,整合全球500多家品牌公司、3000多名设计师、4000多家面辅料供应商,新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3,每年生产品牌服装1亿件套。 

  朱洪韬说,近年来,迪尚集团突破为国外品牌做代工的传统经营模式,着力推动主营业务向设计、品牌等价值链中高端延伸,ODM(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业务占出口额95%。公司在米兰、巴黎等设立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工作室,吸引设计人才近3000名,在中国、缅甸、孟加拉国等地设立11大生产基地,在欧美日韩等国成立20多个公司和办事处,贸易业务直达零售终端,并打造了中国服装设计创新中心。 

  四港联动深耕韩国市场 

  早在2018年,威海与韩国仁川就创新实施四港联动,这既是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的创新之举,也是威海迈向国际化发展进程的重要一步。 

  “‘四港联动的最终目的,是把威海打造成东北亚区域的物流交通枢纽。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促进中心副主任夏志成表示,威海原本是陆路交通的末梢,但劣势中也蕴藏着优势。随着四港联动、中欧中亚中蒙铁路班列常态化运营、海铁公多式联运等工作的持续推进,威海已经构建起东接日韩、西连欧亚的东西互联互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近几年,惠普、软银等2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威海设立外资企业,马夸特、欧喜、贝卡尔特等一大批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在威海发展。2022年,威海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0.77亿美元,与RCEP成员国进出口1083.3亿元,占比51.7%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