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中国对外开放开新局

2023-03-17 11:06:00 【关闭】 【打印】

  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谈到新一届政府的工作重点时,他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从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探索制度型开放,到不断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国正稳步走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路上,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

  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应时之举。

  中国已经从早期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和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正在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新高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这是海南自贸港连续五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被提及,这既令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海口市委副书记、市长丁晖说。

  丁晖是在3月5日下午举行的海南省代表团第一次小组会上做出上述表示的,海口市是海南省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区。随后的两天里,代表们围绕着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代表们呼吁相关部委加大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支持力度,主要集中在地方立法、资金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

  海南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2023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进入封关运行前的倒计时阶段,将在2024年底具备封关运行的条件,在2025年完成封关。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委书记冯飞在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海南首先以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为导向,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将做足自贸港战略功能,在制度型开放上为全国蹚路子、做贡献。 一方面,主动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加快构建制度型开放体系框架;另一方面,充分开展压力测试,确保封关运作平稳有序。

  时间回拨到2018年,彼时海南启动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始探索打造中国开放新高地之路,当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制度型开放”,海南被赋予了先行先试的重任。过去五年里,海南以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为重点的180多项政策文件落地生效,13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陆续推出。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我国构筑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之一,过去10年里,我国建立了遍布祖国东西南北的21个自贸试验区,同26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19个自贸协定,形成从内到外、由点及面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构筑起中国开放的新格局。

  持续深化对外开放 

  唯有改革开放才能闯出新路。从自贸区推出第一张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迈出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第一步,到清单上的项目从190项缩减到27项,再到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出了第一张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实现服务贸易管理模式根本性变革,自贸区和自由贸易港是中国探索高水平开放的先行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民建中央原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原副主席周汉民指出,外贸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也是我们融入世界的具体体现。建议下一步要考虑自贸区改革的新举措,比如制定统一的自贸区法,现在各自贸区都有各自的条例,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区,自贸区法在全国层面制定是必要的。

  202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2万亿元,同比增长6.3%。21家自贸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3.2%,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吸引、集聚功能凸显。和自贸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去年达到14.2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占外贸总额的34%。

  与此同时,自贸区已经向全国复制推广了278项制度创新成果,涉及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国企改革等方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荫凯在两会期间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2年我国吸引外资取得丰硕成果,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提质的三个新变化。一是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46.1%、28.3%;二是外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三是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9%、14.1%。

  事实上,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的网络。中国将以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性开放,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路径。

  渴望政策“及时雨” 

  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杨荫凯表示,中国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欢迎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尽管已经取得多项积极的进展,来自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的代表委员们普遍呼吁中央和相关部委加大对地方各项改革措施的支持力度,以推动地方的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

  在上海代表团云采访活动中,全国人大代表,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表示,临港新片区正在推进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重大功能性平台加快落地,在跨境业务外币收付、汇兑和资金流动等方面,比如资金进出、外汇管理等方面,对标国际高标准自贸区仍有一定差距,需要中央给予更大力度政策支持,支持临港新片区实行更大程度压力测试。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以住琼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主席李荣灿为第一提案人的住琼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提案,建议支持海南自贸港打造“两个总部基地”。提案提出,海南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相近,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实施,加上自贸港政策的叠加优势, 海南在自贸港建设起步阶段,完全有条件先行打造中国企业进入东南亚的总部基地和东南亚企业进入中国的总部基地(即“两个总部基地”),吸引以总部企业为重点的市场主体落户。

  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包括海南、浙江、沈阳等省份近期纷纷组团奔赴海外招商,在全国两会上,多个省份纷纷向外资伸出橄榄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区主席蒋颖表示,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利用外资也要更加注重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大力提升外商投资便利化水平,优化创新环境,吸引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加速外资研发中心融入中国创新体系,增强其在华研发黏性,鼓励其“与中国一起创新”,推动中国利用外资提质升级。

  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蓝图已经绘就,将发挥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服务业扩大开放示范试点、国家级经开区等平台的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努力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