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以来,欧盟面临的能源危机与日俱增。欧盟最新出台的两份政策文件均提出要通过结束对俄罗斯化石能源依赖,加快绿色能源转型以应对危机。这会对全球能源格局带来怎样的影响,又给予中国什么启示呢?
欧盟深陷能源危机
2021年下半年,一场以电气短缺和价格飙升为特点的能源危机席卷全球。随着世界各国逐步走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恢复生产的各行各业对能源的需求大幅攀升,但是由于此前许多国家实行了低碳转型政策,全球范围出现油煤气资源供应短缺并引发价格上涨,继而导致电力短缺和电价飙升。
对于欧盟而言,本次危机主要体现为天然气供应不足。作为能源转型的积极推动者,欧盟着力摆脱化石燃料。在过渡期中,天然气因价格低廉,比煤炭更清洁又比可再生能源更稳定的特性,成为欧洲能源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2021年能源危机发生后,欧洲天然气现货价格在当年第四季度从每兆瓦时85欧元涨至183欧元。
俄乌冲突则加重了欧洲的能源危机。欧洲各国高度依赖俄罗斯油气出口,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俄罗斯供应欧盟37.5%的管道天然气、29%的液化天然气和29%的进口原油。其中,意大利约40%天然气、德法分别约33%和20%天然气由俄罗斯供应。因此,俄罗斯天然气生产和贸易受阻加剧了欧洲天然气的供应短缺。此外,战争、制裁与反制裁都继续推高国际天然气价格,使其一度高达200欧元/兆瓦时。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给欧洲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了很大财务压力,通货膨胀大幅上扬,引发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鉴于此,欧盟在2022年5月发布了两个应对能源危机的政策文件:一个是关注欧盟内部的《重新赋能欧盟计划》,另一个是关注能源外交的《变动世界中欧盟对外能源接触》。这两个文件均提出,要尽快结束欧盟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以比俄乌冲突爆发之前的预期更快的速度完成能源的绿色转型。这意味着欧盟未来的能源政策既要寻找新的化石能源供应方,又要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寻找化石能源替代方
《重新赋能欧盟计划》设定的时间表是在“2022年将从俄罗斯的天然气进口量减少2/3,到2030年完全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因此,欧盟试图大幅增加从美国、中东、非洲等国家采购的化石能源量。但是接收这些能源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时间很长,中东产油国也不愿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油气产量,因此欧盟想要寻找化石能源替代方并不容易。
《变动世界中欧盟对外能源接触》明确指出要挖掘非洲的油气供应潜力。文件中,欧盟提出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特别是西非国家,如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安哥拉的液化天然气潜力,并与阿尔及利亚重启能源对话。
事实上,油气贸易一直是欧非能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非洲为欧盟28国(英国脱欧前)提供了超过22%的原油和约18%的天然气。俄乌冲突爆发前,欧盟一直在催促非洲国家加快终止化石燃料生产,推进绿色转型。但是,当前欧盟深陷能源危机,亟需解决保供问题。因此,欧盟及其成员国都加快了与非洲国家的天然气合作。比如,2022年4月,意大利埃尼公司与阿尔及利亚、埃及、安哥拉和刚果等国签署扩大天然气进口的相关协议;6月,欧盟与埃及、以色列签署东地中海天然气合作备忘录,推动东地中海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并鼓励欧洲企业加大对埃以两国天然气勘探的参与力度。考虑到欧非距离优势、从北非到欧盟的现有天然气管道设施和长期以来存在的天然气供应关系,可以预见,欧盟未来将扩大非洲的天然气进口来填补供应缺口。
加速能源绿色转型
除了采取措施满足迫在眉睫的保供需要,欧盟也在加快能源绿色转型的步伐。在呼吁节能和能效革命的同时,《重新赋能欧盟计划》还提出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目标,将欧盟在“减碳55%”政策组合中设定的“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0%”的总体目标提高到45%。
就具体举措而言,一方面,欧盟致力于获得能源转型所需的关键原材料以及确保有弹性的原材料供应链。2020年9月,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欧盟战略技术和行业关键原材料前瞻研究》指出,为了生产锂电池、燃料电池、风力涡轮机等清洁能源装备,到2030年,欧盟对石墨的需求将增加3倍,钴增加4倍,锂增加17倍;而到2050 年,这三类矿产资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现在的13倍、15倍、60倍。因此,欧盟希望增强原材料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变动世界中欧盟对外能源接触》明确提出欧盟正努力与非洲国家建立原材料价值链伙伴关系。
另一方面,欧盟还大规模增加氢气,尤其是绿氢,的生产和使用。绿氢是指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分解水获得的可再生氢能,具备零碳排放量的绿色属性。《重新赋能欧盟计划》确定了欧盟“到2030年,国内生产 1000万吨绿氢,进口1000万吨绿氢”的目标。由于非洲不仅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而且拥有现成的天然气管道用来运输氢能,因此被欧盟和成员国视为开展绿氢合作的重点对象。《变动世界中欧盟对外能源接触》提出,欧盟推进与埃及和摩洛哥建立氢能伙伴关系,也将推进与撒哈拉以南的南非和纳米比亚的氢能伙伴关系。
影响与启示
总体而言,能源危机背景下欧盟的能源政策既立足自身短期的油气供应需求,又兼顾欧盟长期的能源转型需求。这些政策也将影响全球能源格局:一方面,由于欧盟加紧摆脱对俄罗斯的化石能源依赖,以对欧盟能源出口为主要国家经济来源的俄罗斯将面临巨大经济打击;另一方面,矿产与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非洲将成为全球能源竞争的最前沿。
欧盟能源危机及其政策回应,说明21世纪的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对中国来说,需要立足自身能源安全体系建构,同时保持对外部能源局势的密切关注。中国需要吸取欧盟的经验教训,加强国内能源韧性,减少对外部能源依赖;同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审时度势,把挑战转变为机遇,谋求中欧非能源转型三方合作,为维护世界能源市场的安全稳定做出贡献。
匡舒啸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学院讲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政治学博士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