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

是短期现象还是新型商业模式?应对疫情,“宅经济”更火了

2022-02-28 10:53:00 【关闭】 【打印】

  办公在云端、买蔬菜瓜果用手机下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多数人在家里,给餐饮、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与此同时,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生鲜配送、远程办公等线上经济宅经济更火爆了,众多公司抢滩线上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异军突起的宅经济撑起了2022年中国春节档消费的半边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但更需要关注疫情可能对线上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 

  网上抢菜云端办公 

  前些天,离北京市民张女士家100多米的一家大型生活馆重新开业,里面蔬菜、瓜果、肉类、调料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但张女士还是选择在家里,需要的生活用品、生鲜都通过网络平台下单。 

  主要是害怕人员聚集造成感染,另外网络平台也很方便。张女士说,从事生鲜配送的网络平台不少,但价格适中、服务品质好的不多。评价较好的网络平台卖菜时间不一样,为了抢菜还要定好闹钟。 

  记者近日在北京市一家大型超市看到,和以往店里热闹的气氛不同,如今寄存柜台反倒一片忙碌:超市工作人员根据网上订单将商品装好打包,不时有电商平台的配送员前来取货。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一袋袋菜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数十名配送员迅速将其放入配送箱,送往下单客户的小区门口。北京盒马总经理李卫平表示,受疫情影响,人们线上卖菜需求激增,远超盒马服务能力,为此盒马紧急调配人力,与其他企业临时共享员工。随着复工复产推进,共享员工陆续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大量空缺岗位将出现。 

  盒马预计,今年全国盒马岗位人才需求将达3万。随后,苏宁、家乐福推出万人招聘计划,应对平台员工紧缺。 

  居家防疫期间,万物皆可网购已经成为趋势。除生鲜类产品大幅增长外,宠物生活、游戏设备和健身训练类的商品品类也颇受人们追捧。手游、直播、网购等以手机为基础的行业出现增长,新零售行业出现新的变化。此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电子商务,促进网络3D购物、实体店自助结算、无人超市24小时营业等,能够更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随着全国各地复工,云办公”“云会议成为新时尚。现在我都习惯在家办公了。每天上午9时,在北京一家企业办公的王俊都会通过在线办公软件钉钉阅读同事共享的文档。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他们还发起会议直播。很多企业运用共享文档,让员工线上填报健康状况、订餐信息等,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专门发布通知,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6个月以上云视频会议等云上办公服务,鼓励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企业提供集成式信息化解决方案,并支持培育电子商务、线上咨询、无人配送、大健康等新业态新模式。 

  “‘宅经济是疫情冲击下的产物。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姚余栋认为,在宅经济火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疫情对相关行业带来的长期影响,比如新的商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改变。 

  后续运营能力是关键 

  2003SARS防疫期间,阿里、京东等电子商务成长壮大,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人们的宅生活培养和强化了宅经济的消费习惯,生鲜配送等宅经济或将迎来新的风口 

  各级政府部门、行业组织近期陆续出台针对性的扶持政策。科技部火炬中心26日出台的10暖企措施中提出,鼓励相关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适当减免办公承租、实验、科研和生产用房的租金。成都新经济企业俱乐部日前发布首批《成都新经济企业疫情防控能力清单》,遴选了居家休闲、居家娱乐、居家办公、居家学习等一批适用于抗击疫情背景下各类场景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疫情结束后,宅经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 

  比如,一些顾客在体验网上买菜后表示,很多平台目前存在界面设计不符合顾客购买习惯、配送商品和下单菜品不符、质量不佳等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生鲜配送的火爆,跟防疫期间很多餐饮店暂停门店运营有关。疫情结束后,生鲜电商如何留住用户、增加黏性,能否真正拥抱行业的春天,考验着平台后续的运营能力。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