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海峡两岸>热点

以民族复兴为锚 擘画祖国统一新篇

2025-11-20 15:13:00 【关闭】 【打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中,推进祖国完全统一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坚定不移的历史任务。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与“十五五”规划建议,凭借其高瞻远瞩的战略前瞻性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指导性,系统且全面地擘画了新时代推进祖国统一的清晰路线图,淋漓尽致地彰显了党以民族大义为担当、以国家强盛为根基、以人民福祉为依归的坚定决心。这一系列精心谋划的战略部署,既是对历史赋予使命的庄严回应,更是对民族光明未来的深远擘画。 

  战略定位:将统一大业深度纳入民族复兴整体布局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驾齐驱,共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这一精妙表述深刻且精准地揭示了统一与复兴之间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内在逻辑。从“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措辞的微妙调整折射出战略思维的重大升级,更加积极主动塑造有利态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这一系统性工程。“十五五”规划建议进一步将对台工作巧妙纳入“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宏大框架之中,与“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的目标深度融合、紧密耦合,凸显出统一进程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之间同频共振、协同共进的紧密关系。 

  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定位蕴含着三重深刻内涵:其一,统一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应有之义。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犹如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块绊脚石,必然随着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而终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其二,统一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试金石。推进统一大业需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积累宝贵经验,为“两制”台湾方案的顺利实施奠定坚实基础;其三,统一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在全球治理的大舞台上,中国需通过推进统一彰显自身主张,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让世界看到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实践路径:多维发力精心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十五五”规划建议以“深化两岸交流合作”“高质量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有力抓手,构建起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融合的战略体系,为两岸同胞携手共创美好生活提供坚实可靠的制度保障。 

  经济融合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升级。“十五五”规划建议紧扣“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核心主线,积极推动台湾优势产业深度融入大陆发展大局。在半导体、精密机械等传统优势领域,通过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两岸合则强”的共赢局面,共同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在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以“产业创新工程”为重要载体,为台企参与大陆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广阔机遇,助力台企在大陆市场实现转型升级。在制度层面,“落实台湾同胞同等待遇政策”成效显著,从医保、教育覆盖到社区治理参与,从知识产权保护到金融服务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地逐步构建“常住即定居、流动即迁居”的融合生态。福建作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正积极探索“极简政策体系、极短负面清单、极速通关流程”,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融合范式,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向更高水平迈进。 

  文化认同厚植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根基。“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共同传承弘扬中华文化”作为连接两岸同胞的精神纽带,从文物古籍保护到文旅深度融合,从非遗传承交流到青年文化共创,全方位、多角度激活中华文化基因的强大凝聚力。故宫文物联展、闽南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不仅让两岸同胞共同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共享文化遗产带来的精神滋养,更通过共同参与文化创新,使“两岸一家亲”从理念层面转化为情感共鸣,让两岸同胞在文化交流中增进彼此了解、拉近心灵距离。在教育领域,台生奖学金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职业资格互认不断深化,正在培育具有共同民族意识、文化认同的青年一代。这种“以文化人”的浸润式实践,从根本上消解“去中国化”操弄的社会基础,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筑牢文化根基。 

  法治保障构建反分裂斗争立体防线。“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启示我们用好用足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反“独”促统,这与《反分裂国家法》实施20周年形成历史呼应,彰显了法治在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完善“以法惩独”制度体系,如公布“台独”顽固分子名单、依法追究分裂行为刑事责任,构建起法律威慑的“高压线”,让“台独”分子不敢轻举妄动。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的协同实施,将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纳入全民法治意识培育体系,使维护国家统一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这种“标本兼治”的法治路径,既彰显国家主权的不可侵犯性,又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护航,确保两岸关系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前行。 

  战略定力:以国家实力筑牢统一坚实根基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科技自立自强”“新型工业化”“国防现代化”作为核心任务,为推进祖国统一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实力支撑。 

  经济科技实力的跃升。大陆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台湾先进技术的深度融合,正重塑全球产业链格局,为两岸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培育独角兽企业”等目标,为台胞台企参与大陆高质量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无限机遇。当两岸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的协同创新取得突破,打破国外垄断时,“两岸合则强”的现实逻辑将进一步消解“抗中保台”的政治谎言,让台湾同胞深刻认识到两岸合作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信心。 

  国防现代化的战略威慑作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与当前台海安全形势形成战略呼应,彰显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福建舰正式入列、东风-61导弹部署形成“分钟打击圈”等军事现代化成果,既彰显“以武止战”的强大能力,更传递“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前景”的政治智慧。这种“战与和”的辩证思维,既为和平统一创造有利条件,又为应对极端情况做好充分准备,让“台独”势力不敢轻举妄动,确保台海地区和平稳定。 

  国际战略格局的主动塑造。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大陆正积极巩固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格局。2025年10月2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一场主题鲜明、意味深长的会议——“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维护联大第2758号决议权威”,吸引了近40国外交官齐聚一堂。就在一个多月前,“美国在台协会”(AIT)悍然重提“台湾地位未定论”,声称“联大第2758号决议未解决台湾地位问题”,引起国际舆论强烈反弹。中方此举,无疑是以事实、法律与历史为有力武器,对这一谬论作出最有力的回击,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生动写照。这种“以合作促认同”的外交实践,使任何外部干涉势力在国际道义上愈发孤立,为推进祖国统一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未来展望:以融合发展开辟统一新境界

  “十五五”时期,大陆将以“两岸一家亲”理念为指引,推动融合发展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拓展。在经济领域,探索“共同市场”向“共同生态”升级,通过标准互认、规则对接,构建两岸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促进两岸经济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在文化领域,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纽带,推动两岸共同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华文化标识,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社会领域,完善台胞参与大陆基层治理机制,让台胞在社区服务、公共政策协商中感受“主人翁”身份,增强台胞对大陆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法治领域,进一步细化《反分裂国家法》等实施细则,构建“事前防范、事中处置、事后惩戒”的全链条法律体系,为维护国家统一提供更加坚实的法律保障。 

  这一系列战略举措,既是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创造性发展,更是对“两岸同胞共同缔造美好未来”的实践探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这种基于血浓于水亲情的制度设计,既充分考虑台湾现实情况,又为统一后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同胞的关怀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高度负责。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与“十五五”规划以民族复兴为锚,为祖国统一进程注入强大动能。这一系列战略部署,既传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又彰显了“以国家利益为根本”的战略定力;既延续了“和平统一”的真诚意愿,又强化了“底线思维”的斗争精神。历史必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两岸同胞携手同心、共担大义,定能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共同书写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时代华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王子旗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中国外文局西欧与非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24 | 京ICP备10041721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86-10-68996373

Copyright © 1998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