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全球供应链合作的重要平台,链博会成为观察中国供应链变革趋势的重要窗口。近日,以“链接世界·共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在北京盛大开幕。透过链博会可以看出,中国正以持续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开放姿态,与世界携手共建繁荣的未来。
“链”接绿色
在众多展览与合作成果中,绿色发展成为此次链博会的核心关键词之一,充分展现了中国在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与战略定力。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与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当前,正以完整的产业体系、持续的创新突破、开放的合作姿态,为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注入稳定动能。本次链博会上,绿色低碳成为一大亮点。
在绿色供应链协同领域,不少领先企业借助此次博览会集中展示了其绿色转型成果与技术路径。其中,施耐德电气全面呈现了从自身运营到绿色供应链协同、生态赋能等各大领域的创新实践,为全球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样本。
本届链博会上,施耐德电气展出的多项绿色创新尤为引人关注。例如,其推出的EcoMAP Digital Platform绿色设计创新平台,以数据为驱动,支持产品绿色设计与碳足迹分析,为产业链转型提供了科学高效的设计工具;而Environmental Data Program 评估体系则为产品提供涵盖全生命周期的14项环境数据支持,推动行业实现更高水平的数据透明度与绿色协同。
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表示,“供应链产业链仅靠效率已难以为继,韧性、高效、绿色三者兼具并重才是当下产业链破局的关键。”
不仅在理念引领上积极探索,施耐德电气在生态创新实践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据介绍,公司以自身技术优势与行业经验,积极引领上下游伙伴开展数字化转型并协同推进碳减排。其发起的“零碳计划”已帮助全球前1000家供应商于2025年前实现减碳50%的目标。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受益于该计划的全球供应商平均已减碳达42%,展现出绿色转型的系统性成效与强大带动能力。
“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窗口期。近年来,国家层面持续加强政策引导与制度保障,“双碳”战略为绿色供应链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鼓励重点行业建立绿色采购机制与碳足迹溯源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壮大绿色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打造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产业发展新引擎,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环保、高端装备、能源电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推动的背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宁德时代推动上游锂电原材料企业进行碳足迹披露;比亚迪制定“零碳供应链”路线图,将碳中和要求纳入供应商准入门槛;海尔则构建起覆盖设计、制造、回收等多个环节的绿色设计平台,力求从源头降低产品的环境负荷。这些实践不仅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展示了绿色供应链正在成为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新核心。
可以预见,绿色透明度、环境绩效管理与可持续协同能力,正从合规要求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指标。谁能率先构建低碳、透明、韧性的绿色供应链,谁就有望在新一轮全球供应链重塑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链”接科技
在链博会的广东展区,处处涌动着科技的活力。刚从日本大阪世博会归来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Walker C,在现场灵活地完成着各项交互动作,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朋友”在与观众打招呼;兆威机电的“灵巧手”以微米级的控制精度,在细微之处展现着工业制造的极致追求;亿航智能的低空无人机则静静陈列,但其背后所定义的空中交通安全标准,已勾勒出未来城市交通的新轮廓—这些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无一不折射出科技在全链条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025年7月20日,北京市,第三届链博会英伟达展位的人形机器人广受观众欢迎
科技产品的集中亮相,不仅展示了制造端的精工巧思,也预示着新兴产业发展的澎湃动力,尤其是在低空经济这一前沿领域更是表现突出。
先进制造链无人机展区,多家飞行汽车企业亮相。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正迎来高速发展期。据中国民航局预计,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有望升至3.5万亿元人民币,成为支撑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这一广阔的蓝海市场中,亿航智能凭借其在飞行器制造与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已初步完成了低空经济领域整体解决方案的生态建设。从载人交通到物流运输,从社会保障到应急救援,再到智慧城市管理,亿航正通过系统性布局推动行业落地。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表示,随着城市空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交通拥堵问题的持续加剧,传统的地面交通方式面临效率瓶颈,而低空经济则以其灵活高效、安全环保的特性,成为新型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空交通不再只是科幻场景的想象,而正在一步步走向现实。贺天星介绍道:“亿航通过构建覆盖‘空中交通管理+飞行器制造+运营平台+应用场景’的完整闭环,推动了低空经济从概念走向落地。”目前,亿航自主研发的载人级驾驶飞行器已在多地完成常态化试飞,并在城市观光、医疗急救、应急调度等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面对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日趋复杂的城市运行系统,亿航正致力于打造集技术、服务与监管于一体的低空生态圈,为“空中出行”从梦想走向现实奠定坚实基础。
而除了“空中通勤”这一热门赛道,提升城市运行效率的另一关键维度—供应链智能化,也正成为数字技术深度赋能的新舞台。
近年来头部零售企业积极布局智慧供应链,加速构建以数据为驱动的数字底座,推动商品流转效率全面升级。数字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融合,正在深刻重塑商品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流通逻辑,提升着城市运行的精准度与灵活性,助力打造高效响应的现代流通体系。
以沃尔玛中国为代表的零售巨头,正凭借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持续优化其智慧供应链体系。该系统实现了从商品采购、库存管理、物流配送到门店运营的全链路智能化升级,成为企业提高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的重要抓手。沃尔玛中国整合供应链和科技高级副总裁邱涛表示,数字化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升级,更是推动全渠道运营协同、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关键引擎。“沃尔玛正通过深度的系统集成和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商品和购物体验。”他说。
从制造端的科技创新,到低空经济的生态建设,再到流通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一条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现代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链博会所展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新质生产力在现实场景中的集中体现,标志着未来城市运行逻辑的重大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链”接国际
在国际格局深刻演变、产业链重构加速的大环境下,中国也在不断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全球资源,通过链博会这样的高能级平台,“链”接国际,推动跨国企业、区域产业、科技资源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共建。
首次参加链博会的空中客车公司携手上下游8家供应链展商联合布展,展现出国际龙头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参与的姿态。空中客车全球高级副总裁、空客中国首席运营官柏舒曼表示,“空客希望通过联合供应商参展这种方式表明,空客作为中国航空业生态系统的一分子,正与供应商共同成长,铸就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一创新展出方式不仅传递出空中客车对中国市场的战略信心,也体现出企业间合作模式的升级与演变。通过“联合参展”,多方力量在价值链上协同发力,为国际企业在华本地化发展提供了全新范式。
德国联邦州中小企业协会莱美州对外经济负责人徐姗对中德间产业合作充满期待。她表示,中德之间在经济、技术、人文层面,合作机会很多。欧洲企业特别关注清洁能源、健康产业方面的合作机会。“未来中德合作不应只聚焦于大型企业的合作,也要重视中小企业之间的对接。德国的中小企业往往掌握着极具竞争力的专精技术,而中国正好具备将这些技术进行规模化落地的土壤和产业生态。通过这样的产业链接,双方能够形成更深入、更高效的合作路径。”她说。
正如徐姗所强调的那样,供应链合作不再是单向的技术输入或产能输出,而是多层次、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构建。尤其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小企业的灵活创新能力和本地市场的孵化落地优势,正在形成互补共赢的新格局。
罗马尼亚粤商会会长刘俊杰也表示,“今年第一次来参加链博会,希望通过这次展会,将罗马尼亚的需求和中国产业对接,以合作共赢的形式参与到全球供应链发展中。”
“在全球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我看到很多国家和企业参会,展现出对链博会的高度重视。”松下控股株式会社全球副总裁本间哲朗表示,链博会为企业搭建了与政府机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促进事业发展。“中国为外资企业提供巨大市场机遇,外资企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市场与外资建立起了双赢关系。”他说。
据悉,本届链博会吸引了650余家企业和机构参展,涉及7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展会范围覆盖先进制造链、数字科技链、智能汽车链、清洁能源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六大链条和供应链服务等展区。其中,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参展商与4.2万家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联系。据不完全统计,现场共签署合作协议、达成合作意向超过6000项,促进了产业链上中下游衔接和大中小企业融通,为全球经贸合作提供了开放平台。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