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十九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上,榉溪村以“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荣获2024“新可持续城市与人居环境奖”,成为2024年全球惟一获得该奖项的村落。评委会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婺州南宗”,榉溪村的人居环境具有惟一性。近千年来,这里的山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没有变,空间形态和街巷结构的原真性保存良好,气势宏大且特色明显的传统建筑群大量保有,精彩和多样性的乡村生活、聚落文化及家族礼制的传承,均与婺州南宗这一孔子嫡传裔孙在此聚居关系密切,是不可多得、宝贵的范例。
坐落在大盤山中的孔子婺州南宗祖庭榉溪村全貌 图 / 徐逸雄
林庙三宗,鼎立南北
近900年前,因靖康之变“扈跸南渡”的孔子后裔孔端躬一行20多人来到榉溪落地生根。“林庙三宗,鼎立南北,衣冠后先辉映,猗欤盛哉。”说的就是山东曲阜之外,孔子后裔在浙江的衢州和婺州另被朝廷分赐两座家庙的故事。不过曾经世人多知衢州为“南孔圣地”,却少有人知深藏山中的“南宗阙里”榉溪。
其实,榉溪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氏家庙、18个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明堂院落、900年前山东孔林带来幼苗栽活的太公树以及宋代的太公墓,最难能可贵的是聚族而居的孔氏后人。榉溪村现有人口1300余人,孔姓占95%以上。从榉溪发脉的孔氏后裔则达近2万人,分布在周边11个县市的91个村落,是孔子后裔在江南的最大聚居地。
“从2022年至2023年,《孔子婺州南宗传家》一书作者翟明磊、杏坛书院的主理人卢震和管理员采方山,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走完了孔子婺州南宗聚居的92个村子,画出孔子婺州南宗分布图,摸清了孔子婺州南宗家底。”盘峰乡党委书记董君介绍说,在这92个村子中,有11个村近乎全村孔氏(其中6个村为百分之百孔氏),计十七支派、五盟宗,聚居在相邻的11个县市,共15118口人。“这样的一个宗族,历经千年仍紧紧聚集生活在一起,在世界宗族史上也是少见的,而像这样的文化人类学意义上,深入到每一个村的毛细血管式的宗族迁徙史全域研究在国内甚至国际也是首次。”
董君表示,对孔子婺州南宗所做的田野调查,让他们掌握了很多遗失在村落中的故事。92个村都有自己的故事,92个村以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儒家思想,也让儒家思想变得可亲可见可感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们的许多村庄在逐渐消失。消失的不仅是村庄,还有对于先祖的记忆。某种程度上,我们是和时间在赛跑。92个村庄,彷彿祖先的血脉在汩汩流动,他们的基因、习气都在子孙的身上。”
翟明磊则透露,寻访的标准是婺州南宗孔子后代聚居村,“但即使只有一个人(孔子婺州南宗后代)的村庄,我们也会去寻访;在宗谱和口头传说中曾经有人居住,但现已无人的废村,与已下山移民的荒村,我们也会去。为了留下祖先村庄最后的回望,92个村子就是这么找到的。虽然还是会有遗漏,不过我们尽力了。”
他回忆起过程的艰辛:一开始,92个村子像92个盲盒,每个村子都是出乎意外,有惊喜有沮丧,也有不理解。“我们走过荒草萋萋的路,车前有野猪在跑,前面已看不到路,只见到海一般的芒草。为爬深山废村九头石,采访团队成员在夜行中扭伤了脚……站在空无一人的荒凉村落,我们却似乎听到了孔氏祖先的心跳。”当听到一个孔家年轻人不解先祖为何要来到如此荒凉的地方时,翟明磊动情地说:“祖先为了逃避战乱、屠杀,寻找到一个如此安全宁静的家园,难道不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故事?”
传递火种,而非崇拜灰烬
时任东阳市文化局局长,婺派建筑学说创立者、全球人居环境论坛规划设计委员会委员洪铁城是最早提出孔子婺州南宗,并发现榉溪孔子家庙历史地位的学者。
家庙是孔子婺州南宗的实证。
孔庙是唐代开始朝廷勒令县治所在地都要修建的公共祭祀建筑,而孔氏家庙是皇帝钦敕世家才能修建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洪铁城在翻阅1993年《磐安县志》时发现,在“北孔曲阜、南孔衢州”的定论之外,居然还有一个家庙。洪铁城再找到榉溪孔氏宗谱明确记载,而最有力的证据恰恰是衢州五经博士(七十代衢州南孔宗子)孔广杓所写的榉溪孔氏宗谱序言:“南北之所由而三派之所自始也”。
1996月6月1日,当洪铁城赶到榉溪,看到的家庙是这样的:墙上一个洞,里面有种香菇的、有中药材加工厂,烘白术、元参的烟雾让家庙黑乎乎的。还有锯板厂,以及村民七七八八的农具全部放在里面。大门关不起来,甚至路都走不进,他要举手抓着个东西、身体上抬才能跨进去。
探庙后,洪铁城马上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中国第三圣地:婺州南宗阙里》的7000字长文,由此成为打捞孔子婺州南宗第一人,引发史学界轰动,并得到了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会年会会长、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时年近90岁的单士元,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者楼庆西等同行专家的有力支持。当时的榉溪村廉村支书孔火春也动员全体党员,只花了3天时间就将家庙搬空,整理干净。
不料,家庙出师未捷,评“省保”失败。这让洪铁城十分失望,他开始埋头写《沉浮榉溪》,系统地为榉溪家庙、孔子婺州南宗正名。同时曲线救国,花了两年时间请来“三尊大佛”—中国最权威的古建、文物专家罗哲文、谢辰生、吕济民来断榉溪家庙案。
罗哲文师从梁思成,曾任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看着孔火春期待的眼睛,他当场表态:“这个保护下来功不可没,我们也感动,这是江南罕见的一座家庙。”回北京后,罗哲文和助手花了一个月时间对了上百张照片,确认榉溪孔氏家庙是从宋到明清的递修建筑,除了工字殿结构—只有在庙堂级的建筑中才会有这样的工字殿结构,这是家庙最有力的证据;还有二龙戏珠梁、南宋柱础两大铁证,甚至还根据光绪孔氏宗谱,找出元明两代,族人就在现址祭祖的理据,最后确定:家庙始建于南宋无疑。“榉溪孔氏家庙要申报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我们都支持。”罗哲文说。
同时,罗哲文、谢辰生、吕济民3位老先生发动了郑孝燮、陈志华、楼庆西、张忠培、周干峙、张柏等全国知名古建专家为榉溪孔氏家庙正名,后来干脆直接上书时任总理温家宝,呼吁为当时仅为“县保”的榉溪孔氏家庙报“国保”开辟绿色通道,希望为以后类似的具有珍贵保护价值,且濒临险境、亟需抢救的文物建筑保护开辟一个新方法,而不必再通过县保、省保、国保这样一步一步去申报。“这条路走通了,就能救更多的东西。虽然绿色通道目前还没有过第二例,但指定文物保护单位的方式产生了,这是三老的贡献。”翟明磊表示。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榉溪孔氏家庙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榉溪村也先后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称号。2011年,婺州南宗祭孔典礼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婺州南孔研究会成立;2017年11月,孔氏家庙成功加入中国孔庙保护协会;婺州南孔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虽然山高水远,榉溪传承的纽带从未断裂。历经30余代,在榉溪,儒家文化与乡村生活融为一体,展示了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董君说,“马勒说过,传统是传递火种,而不是崇拜灰烬。活着的榉溪古村与那91个村庄正是火种。”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