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在京津冀感受一场“人民的艺术盛会”

2022-09-13 14:43:00 【关闭】 【打印】

  初秋九月,首次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与京津冀联合举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正式拉开帷幕。作为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艺术盛典活动,中国艺术节自1987年至今已成功举办12届,对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京津冀携手共办盛会,则继续坚持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其中艺术评奖、特邀剧目展演、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美术作品展、演艺文创博览会等主体活动精彩纷呈,真正体现了“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

北京文化产业成就展展示“大戏看北京”“会馆有戏”等文化演艺新业态

  百部大戏让观众一饱眼福

  近日来,唐山大剧院可谓一票难求。就在9月4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又将三部参评文华奖的高水平剧目带到唐山,为河北人民带来亲身领略中国最高水平艺术表演风采的机会。

  “这次我们看了舞台剧《活动变人形》。”家住唐山市路北区的宋女士是带着上中学的儿子一起来观看的,在宋女士看来,这样精湛又富含文化底蕴的艺术表演十分值得一看,而更让她感到惊喜的,是孩子看完了全场,看来文化的力量打动了他。”

  而随后展演的《鲁镇》与《红色特工》同样令人期待,二者同属戏曲剧目,但在内容与剧作风格上却是各有千秋,让许多戏迷大呼过瘾。

  而这样的艺术盛会在京津冀各地不断上演。9月初,北京人艺话剧《香山之夜》和北京演艺集团舞剧《五星出东方》在京冀两地圆满完成文华奖参评演出;由国家京剧院、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现代京剧《风华正茂》于9月3-4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参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九届群星奖剧、曲艺类决赛在天津启动,来自全国30个省的56部优秀作品将登上舞台,共同角逐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项……

  在线下展演如火如荼之时,来自全国各地院团的部分精品剧目也通过线上方式与广大观众见面。“这次中国艺术节的线上体验同样十分精彩。”京剧爱好者小李熟练地点开线上演出的链接,画面便直接跳转到正在进行直播的剧目账号,“我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再也不担心错过精彩演出啦。”

  在为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线上沉浸式观剧”也随着5G和超高清视频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为打造“全民参与”的氛围,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还组织各类专家沟通活动、公共讲座服务等活动内容,吸引更多人走进剧场、走进美术馆、走进艺术节现场,让艺术节真正变成“人民的节日”。

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文艺精品荟萃,让观众大饱眼福

  千件展品为人民奉献盛会

  走进中国美术馆,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的主体活动之一,9月2日,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以下简称“三大展览”)开幕式在这里举行。据悉,“三大展览”分别在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和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馆举办,以千余件视觉艺术作品,向人民奉献了一场艺术的盛会。

  在中国美术馆“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雕塑《旗帜》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而由此展开的诸多现实题材美术作品、主题创作美术作品环绕展厅,展现出在党的领导之下各行各业取得的重大成就。

  在天津美术馆“全国优秀书法篆刻作品展”展厅,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这一主题展出的,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书法、篆刻佳作是中国书法篆刻创作在新时期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一次集中呈现。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美术馆“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展厅,展览作品聚焦时代主题,通过摄影作品生动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成就、重大活动、重要人物,展现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以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艺术等为代表的视觉艺术,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的重要艺术形式,时代和人民都对广大美术家提出了殷切的期望。”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表示,“本届中国艺术节‘三大展览’中的优秀作品,正是对这种期待的回应,是交给时代和人民的答卷。”

  万众活力成就艺术力作

  9月1日,作为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主体活动之一,“人民为中心 文艺攀高峰—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主题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8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这为党的文艺工作明确了方向。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文艺要反映好人民心声,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

  正是这些振聋发聩的讲话,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文艺创作的触角不断向基层延伸、向普通人延伸,汲取其中的万众活力,于是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涌现出来。

  话剧《香山之夜》就是其一。这部话剧不仅是北京人艺舞台上难得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是近年来第一部大规模下基层巡演的剧目。正是一次次巡演让主创团队深入基层群众,在观众的热情反馈中收获了更多创作与演绎的灵感。在剧中饰演毛泽东的演员王斑说:“去年我们除了首都剧场,还到机关、学校、社区等地方演出。我记得在怀柔演出时,观众们都站起来长时间地鼓掌,让我热泪盈眶。”

  而国家京剧院为献礼建党百年创排的现代京剧《风华正茂》在梅兰芳大剧院首演便吸引千余人现场观看,反响热烈。这部首次在京剧舞台上塑造毛泽东形象的史诗性革命群像作品通过一年多边演边打磨,最终呈现出了一部广受好评、尤为青年观众所喜爱的精品力作。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学校的青年学子看后纷纷激动地为该剧点赞:“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主席对理想信念的追求给予我很大鼓舞。”“唱词中化用了很多毛泽东的诗词,是很好的亮点,也都说到了我们心里。”

  这正是艺术为民,文化共享的生动体现。在植根生活、服务大众的深度互动中,艺术创作汲取营养,一路前行、攀登高峰,而让人民共享艺术成果,也是艺术发展的题中之义。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