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驻华使节眼中的光影故宫

2022-01-04 14:52:00 【关闭】 【打印】

  “日晷,是古时候重要的计时仪器。明末,西洋钟开始进入中国宫廷,直到今天,故宫博物院收藏了千余件西洋钟表文物。” 

  “古代与当下,东方与西方,见证着时间的永恒与唯一。” 

  这是位于故宫博物院延禧宫东配殿,自2021年10月12日至2022年2月12日对观众开放的“光影共见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摄影展中并排展示的两幅摄影作品的文字说明。其中一幅是日晷特写,另一幅则是它的拍摄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Douglas Noble站在日晷前低头看手表的影像。 

  在驻华使节镜头下的故宫,不仅有恢宏的历史,也有有趣的故事。 

在众多驻华使节的镜头之下,故宫展现了“千人千面”的独特魅力

  一千个人眼中的一千个“故宫” 

  “我的想法是去比较故宫古代的钟表和现代的钟表。”对于拍摄时的灵感,Douglas Noble这样说:“时间是这个世界的永恒。” 

  身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Douglas Noble认为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应该放在第一位,每次来到故宫,他都希望让所有儿童、青少年都有机会感受故宫的魅力:“故宫博物院是一个非常好的场所,让儿童、青少年学习艺术、历史、考古。”这也是他热爱故宫的重要原因。 

  而对于巴西使馆Bruno Abreu先生来说,故宫有着别样的魅力。 

  2019年,在与妻子一起参观故宫的过程中,一位戴着帽子和耳麦、背着背包、举着旗帜的导游“闯”进了他的镜头:“我立即觉得他像一名勇士。” 

  “一个导游带领着他的旅行团。带着背包、旗帜和耳麦。他们的神情那么自豪。”在为自己的作品附上说明时,Bruno Abreu用了“自豪”一词,就像他自己第一次来故宫时,就自豪地告诉巴西的家人和朋友:我来过故宫了。 

  我来过故宫很多次。”几乎每一位驻华使节都有这样一句开场白,乌拉圭驻华大使Fernando Lugris先生也不例外。在来中国的6年中,他曾经十几次系统地参观过故宫,但故宫带给他的感受却每次都不同:“最令我惊喜的是,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Fernando Lugris大使喜欢拍摄故宫恢弘的建筑,他认为这样庞大的建筑群,每天都要进行修缮和保护,“而故宫雄伟的修缮工作让我印象深刻。” 

  “我们发现作者随着对故宫慢慢熟悉,开始通过不同的取景方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他们对景观的选择和表现手法的选择无疑受到自己文化的影响,甚至当下心情的影响,所以每个人眼中的故宫肯定是不一样的。”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的郭欣悦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面对众多参展的摄影作品,她如数家珍。 

  从泰国使馆的Natthira Krasaesarn女士走进故宫捕捉到第一眼“框中的故宫”,到比利时使馆的Marc Op De Weerdt先生拍摄的“无垠的故宫”;从阿根廷使馆的Gustavo Lioi先生拍摄的“全景的故宫”到南非使馆的Siyabonga Cwele先生拍摄的“细节的故宫”……在众多驻华使节的镜头之下,故宫展现了“千人千面”的独特魅力。 

  更有意思的是,将展览设置在延禧宫颇有故事性。延禧宫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起火,殿宇尽毁。宣统元年(1909年)在原址动工修建了如今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建筑,称“灵沼轩”。故宫里这座西洋风格建筑,其中的瓷砖来自德国,工字钢梁来自英国,此次作为故宫主题驻华使节摄影展展厅,也让文化互鉴的内涵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搭建文化交流的桥梁 

  据故宫博物院国际交流处袁宏介绍,在此次“光影共见驻华使节眼中的故宫”摄影展之前,故宫博物院结合院内举办的各种主题的展览和活动,自2012年开始每年举办“使节进故宫”活动。 

  例如2016年的牡丹题材文物特展期间,邀请外交官来故宫观展、赏花;2019年春节期间,邀请外交官参观“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年俗展示、民俗及老字号文化展示等内容;2020年驻华使节故宫文化沙龙活动中,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做了题为“从敦煌和故宫看文化交融互鉴”的讲座,分享了敦煌和故宫在建成、完善过程中体现的与各民族乃至各国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原本以为这些修复专家年纪都比较大,没想到一进修复室就看到了一些年轻面孔。”这是在参观文物医院之后,俄罗斯驻华使馆文化部负责人库金娜·安娜说的话,她认为博物院能吸引年轻一代投身文物事业,值得称赞。 

  匈牙利驻华使馆参赞宋妮雅是一名考古学家。在参观青铜器修复室时,她直言“中国的文物修复方式和标准与我们不太一样,很受启发”,并期待更多中国文物走进匈牙利,两国开展更多文化交流活动。 

  而此次以策划故宫主题摄影展的形式邀请驻华使节拍摄、投稿,更是得到了驻华使节的积极回应。为此,袁宏说:“6月17日举行的集中拍摄活动,外交官报名踊跃,当天参加活动的外交官达70余位,拍摄结束后投稿作品超过200幅。”这样的活动不仅让使节们有了更多的表达机会、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会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感悟,也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和体会他们看待世界的眼光,促进双方文化的沟通和互鉴。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助力 

  近十年来,“使节进故宫”活动加强了故宫博物院与各驻华使馆和国际组织的互动和沟通,增进了他们对故宫的了解和认识,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开展。 

  据袁宏介绍,在故宫博物院“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展”筹备和举办过程中,时任印度驻华大使顾凯杰(Shri Vijay Gokhale)及相关使馆工作人员都十分关注,不仅密切跟踪展览筹备进展,还积极疏通展品赴华所涉印度相关部门,为展览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必要且有力协助。此外,顾凯杰大使还在多种双边场合宣介该展览,积极促进中印两国文化交流互鉴。 

  此外,故宫博物院还曾与摩纳哥格里马尔迪会议中心合作先后赴摩纳哥及在故宫举办“继文绳武:清代帝王的家国天下”“贵胄绵绵:摩纳哥格里马尔迪王朝展(十三世纪二十一世纪)”。在两个展览筹备过程中,时任摩纳哥驻华大使冯德琳女士多次亲自参与到展场考察、展览协调工作中,并帮助推动涉濒危物种展品的进出境手续办理。在大使和使馆工作人员的努力下,两个展览均顺利举办,并促成了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参与两场展览的开幕活动,在两国友好交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仅是故宫,如今驻华使节已经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助力。 

  2021年,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的驻华使节、媒体记者参加了“第七届中国—东盟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外联合参访活动”,在一览甘肃古丝路走廊独特的地形地貌之后,印尼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李鸽仍感意犹未尽:“甘肃的美景魅力无限,游览甘肃就像穿越回到古丝绸之路的黄金时代。” 

  袁宏欣慰地说:“近几年来,由驻华使馆牵线搭桥、发起甚至全程协助和参与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如2018年我院与希腊的交换展、2018-2019年与葡萄牙合作的交换展,驻华使馆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故宫博物院将继续选择外交官比较感兴趣的主题,设计更多丰富多彩、参与度强的活动,让“使节进故宫”成为驻华外交官走近和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