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外国人士眼中的百年政党

2021-07-23 17:01:00 【关闭】 【打印】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经济累计实际增长约189倍,目前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过100万亿元,连续11年位列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提高到17%以上。中国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且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众多外国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并从不同角度分享对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不懈奋斗,并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观察与思考。

 

高铁列车驶过广西桂林阳朔幸福源特大桥

  为什么能创造发展奇迹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1989年1月,他应当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健邀请,成为为中国研究机构提供咨询的美国投资银行家中的一员。他用了30多年时间来观察中国,并且一道参与了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最大转变。

  在他看来,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或许是世界所有国家中可持续发展的最成功案例。纵观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人身自由比其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此外,中国的庞大人口终于摆脱了大范围饥荒、瘟疫以及其他社会灾难。

  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创造发展的奇迹主要有10个要素:一是为改善家庭生活和国家命运而长期奋斗的人民;二是打破意识形态的藩篱,将经济社会发展置于优先地位;三是中国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提高政治稳定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四是中国采取分级管理—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省、市、县、乡)及村民自治组织;五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优先教育、培训、选拔、考核和监督关键人员,并培养其高度的行政管理专业精神;六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征求并重视专家—无论是否是中共党员—的意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加就是例证;七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征求并重视人民的意见;八是制定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持续监督调整的短期政策,这些政策需要长期承诺并得以保障;九是在实施和推广前进行实验和测试的思维方式;十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可以通过反腐机构来制衡。

  包括意大利共产党全国书记毛罗·阿尔博雷西在内的很多外国政党领导人都表示,中国的发展成就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他们认为中国的发展经验是对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贡献。

  西方国家有“选举经济周期”的现象,但在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保证了国家大政方针的长期稳定性。党善于紧紧围绕人民重大关切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设定各阶段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并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回忆2002年首次访华与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交流时的情景,英国共产党国际书记约翰·福斯特仍旧记忆犹新,“我们当时谈到了未来20年到30年中国希望实现的目标以及即将面临的问题和要应对的挑战。”之后让他觉得难以置信的是,“在此后的访问中,我亲眼见证当时所谈及的目标在中国被一一实现”。

  从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一步一步实现发展规划。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习近平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十九大又对未来中国30多年的发展做了新的战略安排。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感慨:“当中国为了下一代而制定规划的时候,我们的一切计划都是为了下一次选举。”

 

2020年4月24日,“华中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玛丽亚·特雷莎·莫拉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要为人民着想,而不像那些资本主义国家,为少部分人的利益着想。莫拉表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将人民放在第一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中共这个百年大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的源泉”。

  过去数年间,西班牙共产党主席何塞·路易斯·森特利亚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获得巨大成功,数亿人口成功实现脱贫,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强大生机和活力。”当前,中国正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掀开中国发展新篇章。森特利亚注意到,中国共产党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消除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加快科技创新,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中国共产党以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特点为基础制定各项政策,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是真正的人民的政党。”在森特利亚看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一直保持活力,离不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中国人民也信任、支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紧密地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开展各项工作。

  1998年,中国与南非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不久,恩齐曼迪便以南非共产党总书记的身份访问中国。此后20多年里,他率团访华十余次。“每次去中国我都会有新的发现,产生新的思考,一同随团出访过的数百位南非共产党干部都对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人民的生活改善赞不绝口。”恩齐曼迪表示,“中国共产党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注重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真正认可,因而能够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动国家实现大踏步发展。”

  尼泊尔共产党(马列)总书记钱德拉·梅纳利表示,中国共产党在扶贫方面的经验,对于尼泊尔来说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有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他认为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和政府才能取得如此了不起的成绩。“我想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的话: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为世界树立发展的典范

  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标语“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宣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世界谋大同、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成功道路,可以为各国政党建设、治国理政等提供有益经验。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卢塞贡·奥巴桑乔指出,中国的发展成就给非洲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有益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认识到本国的优势在何处。埃及社会主义党总书记艾哈迈德·沙班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发展实践,有太多地方值得借鉴,对阿拉伯世界而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郭业洲表示,“党的对外工作100年,是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100年;是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紧密相连、不断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的100年。”他强调,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引领力显著提升,前所未有的走进世界政党舞台中心。目前,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的560多个政党和政治组织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

  1954年,周恩来总理率团出席在瑞士万国宫举行的日内瓦会议,新中国首度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亮相国际多边政治舞台,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2017年,也是在万国宫,习近平主席发表了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呼吁各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曾经表示,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是完全“独立”的存在,只有积极对话才能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他认为中国智慧带给世界很多启示。英国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埃塞俄比亚执政党繁荣党公共与国际关系部部长比基拉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经验。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中国的成功经验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包括埃塞俄比亚认真学习和借鉴。

  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宗旨,这是中国创造发展奇迹的最重要秘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比基拉说,正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中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成就。这一重要思想根植于中国实际,同时对世界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从而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成功实践,也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任何一个国家要取得发展的成功,一定要寻找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机械地照搬他国经验或理念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七一前夕,中国红色旅游胜地西柏坡迎来客流高峰,有机关事业单位团队,也有家庭为单位的参观者,他们重温入党誓词

  为人类更美好未来提出方案

  当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新时代的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深度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应对全球风险挑战、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2018年5月26日,布基纳法索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外交关系。同年9月2日,中国共产党同布基纳法索执政党争取进步人民运动正式建立党际关系。布基纳法索争取进步人民运动主席西蒙·孔波雷高度赞赏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追求的目标是崇高的。因为当今世界需要多边主义,需要更好的全球治理,需要和平、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在世界上开展的团结与援助行动是有目共睹的,也激励着其他国家共同努力,为全人类的发展繁荣作出贡献,这是建设更美好世界的唯一途径。”

  斯里兰卡共产党总书记吉甘纳格·维拉辛哈提到,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比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疾病等。“这些问题不是单个国家能够解决的,需要各国团结合作。所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的,我们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认为中国共产党目前不仅仅是为本国人民谋幸福,而且把目光放到了更远大的世界范围,去推动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人类未来。我们认为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大势的一个重要思想。”意大利共产党全国书记毛罗.阿尔博雷西认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暴发,再次说明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他认为中国应对疫情有效、独特的方式与有些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的方式在意大利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共正确执政理念的必然产物。”阿尔博雷西说。

  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这一重大倡议。如今,该倡议已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英国剑桥大学前高级研究员马丁·雅克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意义深远,让中国逐渐从既有规则接受者转变为全球治理格局的设计师。”他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一个典型范例。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重大挑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展现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马丁·雅克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与世界各国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加深彼此的了解,“让更多国家看到中国共产党开放、包容、自信的形象。”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