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本刊特稿

民族大义、历史必然与人民依归

2019-01-04 14:31:00 【关闭】 【打印】

  民族大义、历史必然与人民依归: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三个关键词

    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是大陆对台工作重要的历史性文献,中共中央曾三次举办座谈会予以纪念。此次,中共中央进一步提高规格规模,隆重举办纪念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是新时代大陆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这既体现了中央对两岸关系和对台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新的探索,也标志着本次纪念会将成为两岸关系乃至民族复兴历史坐标系中的重要基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是在一个成熟的时机应运而生的。近年来,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累创硕果,两岸政治互动开创新局,孕育了两岸融合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与民意基础;更重要的是,国家到了强起来的历史新起点,彻底重塑了两岸的实力对比;与此同时,新的风险挑战也在台海内外集结酝酿,叠加震荡,岛内外出现新的诉求和动向亟待回应。因此,新时代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的系统性新论述,有其历史必然和现实基础,备受各界期待,可谓正当其时。 

  在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立论,全面阐述了民族复兴,国家统一和人民利益的关系。 

  首先,讲话以推动民族复兴为两岸关系定位。无论是从讲话所体现的大国格局、家国情怀、人文关怀和时空质感,还是从其中所体现的习近平清晰的思想脉络与鲜明的个人风格来看,此次重要讲话从逻辑、叙事和立意等方面,都与习近平所做的十九大报告和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的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简而言之,都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的宏大叙事和战略构想中,去论证和阐述相关的理念、路线和政策,总结过去,启迪未来。习近平明确指出,台湾问题因国家的弱乱而生,也必将在民族复兴中终结;台湾同胞必然不能,也不会缺席。 

  其次,讲话以促进国家统一为两岸关系定调。找到了历史坐标,就决定了促统一将成为新时期两岸关系和对台工作的重音和强音。有台媒统计,在4200余字的讲话全文中,统一一次出现最为频繁,多达46次;同时,讲话还指出,两岸一中,共谋统一是九二共识的初心和本质。如果以表及里地观察,九二共识是大陆反底线,有其阶段性历史意义。未来,大陆有充分的自信能够掌握两岸主导权,引领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讲话具体、立体地建构通向国家统一的路径模式和制度框架,包括创造性、历史性地提出或重申,要携手两岸同胞,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以及邀请与所有认同一中原则的台湾政党、各界人士进行政治谈判、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更首次明确展望和平统一后,会充分尊重保障台湾同胞的制度、利益和精神生活,释放出高度善意的政治信号。习近平向岛内发出倡议,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要主动思考台湾的角色和作用,已经在岛内激荡起回声和自下而上的政治能量。 

  另一方面,习近平也深刻阐述了不放弃武力手段的原因和条件,回应了岛内外的关切。作为主权国家,中国没有义务向任何人做出以何种方式解决主权问题的承诺来自缚手脚,大陆坚持以和平统一为最优选择,是着眼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两岸同胞福祉,追求明德至善之举,武统非不能也,实未为也。但是针对当前两岸关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现实,我们有必要划出更清晰的战略红线,减少因为模糊而产生的误判。 

  再者,讲话以增进人民利益为两岸关系定锚。讲话全篇面向两岸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以两岸同胞的利益关切和民生福祉为依归,阐述和平统一的利益格局。习近平用朴实直白的百姓语言指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应商量着办家里事;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中国人更要帮中国人,包括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为台湾同胞台湾企业提供同等待遇,帮助更多青年来大陆圆梦,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壮大中华民族经济,让两岸应通尽通;统一会让台湾同胞发展空间更大,更加安全、更有尊严。这些论述全面切中了台湾同胞的痛点和诉求。日前,台湾金门县长当选人赖峰伟就率先访问大陆,期盼能与大陆早日全面互通。金门县也多次提出,让金门做两岸关系的马前卒,做两岸和平和一国两制的试验田。 

  刘匡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