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头条:
2012,内外兼修的中国经济
2012-03-12 10:38 作者:本社记者 李媛

2012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寒潮还没有过去。中国经济形势再度引人注目,人民币升值、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出口等话题成为焦点。在危机四伏的国际经济漩涡中,中国经济能否“独善其身”?

拉动内需,新时期的老话题

“中国扩大内需的问题早在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就提出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刘鹤说:“那场危机过后,大量资本回流美国,美国一度萧条后采取的宏观政策使国际市场急剧扩张。在全球化速度进一步加快的背景下,中国淡化了对国内市场经济激励的关注。直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外部经济环境发生突变,我们不得不再次面对如何扩大内需这个老话题。”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老话题”赋予了新语境——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推进,消费结构、产业结构逐步升级,经济结构多元发展……

在2012年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交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国内市场的开发成为推动发展的新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外部市场约束对开发国内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对本刊记者说。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也认为:“在中国经济全面开放、已形成高外贸、高外向依存度的情况下,世界金融危机冲击带来的重要启示之一是今后不论是经济相对高涨期还是相对低迷期,都必须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事实上,近年来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一直强调扩大消费,且对其表述呈现出递进变化。从2009年扩内需、保增长,到2010年继续实施和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再到2011年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直至今年的加快构建扩大消费长效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黄鸣说:“长效意味着拉动消费政策的连续性、规范性,同时这些政策的实施又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们企业和消费者都将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

自2008年以来,中国政府已陆续试点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拉动内需——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小排量汽车购置税优惠、节能惠民补贴,提高个税起征点,建立健全医疗保障制度等等。

“家电下乡政策会进行到今年底,同时,有关部门目前也在进一步研究,准备出台一些新的扩大消费的政策,方向是推出那些绿色、低碳、节能、环保、便民利民的项目。”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记者会上透露。

据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2011年家电下乡政策推动销售家电2.2亿台,销售额约5000多亿元人民币。201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51.6%。改变了以往经济增长依靠进口的格局。

发改委主任张平说扩内需,实际就是要让老百姓有钱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方便消费、放心消费。所谓有钱消费,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措施主要有通过扩大就业、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等。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最重要的措施是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无后顾之忧。要使老百姓乐于花钱,就要采取一些鼓励消费的政策和措施,如对节能产品、新能源产品采取税收减免或补贴等。方便消费,就是改善消费的环境,改善消费的条件,包括改善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新型消费业态等。放心消费,就是要加强对市场监管、防止市场欺诈行为、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等。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方法。

目前,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利用扩大内需这一手段企图摆脱经济增长乏力的窘境。如何扩大内需已成为摆在世人面前的全球普遍性难题,并将在未来几年长期存在。

中国很多专家学者都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结构性减税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加快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教育资源均衡分配,降低奢侈品进口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都被认为是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有效手段。

国际贸易,助力中国经济

当然,处理内外需关系也并非厚此薄彼,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给予了同样关注。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说,扩大内需的同时也要注意外需。作为第一进出口大省,广东还是十分珍惜已经取得的国际市场份额。在稳定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广东将加大对海外新兴市场的开拓。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对外贸易中心理事会理事长张志刚说:“中国一直鼓励对外贸易,奉行进出口平衡的贸易政策。中国决不关上大门,而是把门打得更开。这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互利双赢的必然选择。”

“双赢”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满足贸易伙伴对中国订单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让中国企业享受到世界先进技术带来的发展良机。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全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6420.6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2.5%,外贸进出口总值刷新年度历史纪录。其中,出口18986亿美元,增长20.3%;进口17434.6亿美元,增长24.9%。贸易顺差1551.4亿美元,比上年净减少263.7亿美元,收窄14.5%。

“造成现在这样一个外贸增幅下降的原因,主要还是外贸发展的内外环境总体趋紧的情况,国际上因为金融危机还在深化和蔓延,特别是欧债的问题影响了欧洲的消费等等,国内也有各项成本推高的因素影响。”商务部长陈德铭分析说。

“我们希望欧洲一边实行紧缩,一边也要鼓励就业,发展经济。”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对欧洲的进出口以及中国企业到欧洲的投资并购、绿地投资等等,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为当地增加了就业机会。“欧洲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欧洲也是中国进口技术的第一大来源地,欧洲的繁荣、发展,跟中国是休戚相关的。我们跟欧洲共同来克服困难,也是帮助和支持我们自己。”陈德铭说

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中国企业也面临严峻的市场形势,市场收窄、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一直令人担忧。但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一致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就要采取贸易保护手段。“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加速全球贸易环境失衡,对世界经济的复苏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稳定出口的同时,要继续鼓励进口。”全国政协委员、商务部原副部长马秀红说。中国政府一直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吸收外资政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自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之后,20年间中国吸收外资的环境不断地完善,规模和质量也都得到了不断的扩大和提升,目前吸收外资的水平已是1992年的10倍。外商投资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未来五年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将进一步加快进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也会释放出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会提供更多的机遇,这些都会为包括外商在内的各类投资者都会在中国的发展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马秀红说。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进出口工作会议传出这样的信息:继续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同时加大开拓新兴市场的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多元化外贸发展战略,力争实现全年外贸发展“稳中有进”。

内外兼修,实现共赢

“2012年,中国政府推行稳步发展战略,突出强调了国家扩大消费与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提出了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以及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的各项重要举措。这就表明,扩大内需与对外开放是有机联系和内在统一的战略整体。扩大内需不仅是我国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要求,同时也是提升发展战略和开放水平的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说。

“扩大内需与开发国内市场的战略不是改变了对外开放战略,恰恰相反,是开放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建立起了一个拥有巨大规模和潜力的中国市场。一方面,巨大的内需市场具有对外资流入的持续吸引力,改变过去单纯依赖出口的格局;另一方面,扩大内需也是形成国内高级生产要素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以低级生产要素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格局。”

“扩大内需战略绝不否定继续开拓国际市场,恰恰相反,提高开放水平需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而其中的关键正是‘全球销售网络’要素的培育。近年来人们已经十分清楚地看到,国际大公司廉价收购中国出口产品,而以高价在国外市场销售,中国只获得了劳动者的辛苦费。事实上,这种利益分配“不公平”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缺乏‘全球销售网络’这一当代全球化生产经营的高级要素。扩大开放和提高开放水平的重点在于建立中国的跨国生产与经营网络,使中国的制造优势真正体现为中国的出口利益。”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