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头条:
巴桑委员和他的提案的故事
2012-03-12 10:03 作者:本社记者 李媛

“看到自己的提案一个个变成现实,我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幸福感。”两鬓斑白的康尼·巴桑委员说。

康尼·巴桑今年72岁,来自西藏阿里地区,他已是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从1998年开始,他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了20多个关于促进阿里地区发展建设的提案。

我的家乡在阿里

阿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青藏高原的最高处,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由于恶劣的生存条件和气候条件,阿里大部分地方是无人区,所以这里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

1940年,康尼·巴桑出生在阿里普兰县——一个农牧结合的小县城。

巴桑的家族属于中农,有自己的土地。但回想起1959年民主改革之前的日子,老人还是用“很苦”来形容。

“那时候,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西藏自然灾害又多,年初打的粮食,年末就没有吃的了,难以达到自给自足,还要上交一部分。地里的农作物只有青稞和豌豆两种。”巴桑说。

“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就更苦了。租领主的土地耕作,缴纳赋税,收成不好的时候只能欠领主的债。欠债的农奴太多太多,以至于息加息、利滚利,债务从一时变成一辈子,从一代变成几代,没有穷尽,就这样永远成为了领主的工具。租种领主土地的农奴连给自己孩子起名字的权利都没有。”

那时,由于没有学校,正值少年的巴桑每天做的事情就是下地务农,和大人们一起为生计奔忙。“牵牛犁地是我童年最大的乐事。”巴桑说。幸好父亲有一些文化,教会了巴桑读、写藏文,给了他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把阿里人民的心声带进政协会议

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老百姓分到了土地和牲畜,免除了债务,真正成为了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民主改革以后,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地位权利,老百姓所经历的变化都太大了。”巴桑笑着感慨道。

1984年,44岁的巴桑到普兰县人民政府负责民政、教育、卫生工作,同时也成为了一名地方政协委员。

巴桑定期会收到中央政府用藏文印发的文件,这是他了解国家政策和制定工作计划最重要的依据。每周他都要组织同事们一起学习,把中央政府颁布的惠民、富民政策及时传达下去。

近年来,西藏实施了很多惠民政策,包括支持西藏大学生就业、个体工商户免税、宗教人士的养老和医疗保障等等,大大促进了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改善。

更多的时间里,巴桑要到处走一走,视察调研,检查政策落实情况,再把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收集上来,想办法解决。

“做好一个政协委员,不是自己的荣誉,而是代表一个群体。我要对得起我的乡亲们。”巴桑说。

他回忆自己的第一个提案是关于农田水渠方面的。“那时刚从农村过来,比较了解情况,所以问题也很具体,但面比较窄。”巴桑说。

1998年,巴桑成为了代表阿里地区的全国政协委员。他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更重了。

阿里是自治区距离首府城市最远的地区之一,为了参加全国和全区政协会议,巴桑每年都要在阿里到拉萨的路上往返两趟,极差的路况让他看着揪心,看着来来往往的汽车因路况不好出现事故,他焦虑不安。于是他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修建219国道阿里狮泉河至日喀则拉孜段公路和建阿里昆莎机场的建议。

1   2   下一页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