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头条:
冯小宁:“千万不要忘了电影的艺术属性”
2012-03-11 15:23 作者:本社记者 张 桦

3月1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冯小宁。关于电影、关于电影产业、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他有着诸多理性的思考。

“只把电影当作商品就会出问题”

我是业内人士,是实践者,是这个行业站在最前沿的人,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砖头、每一块水泥、每一块沙子,我都在亲手制作着。

大家一说电影就认为是产业,这不完整。电影是商品,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电影的属性,它还是艺术品。最近几年,把电影极端到只是商品,出现了轰轰烈烈的票房大片。当电影没有思想、没有艺术追求,只是商品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我们冷静想一想,我们的电影出现了大量抽离思想、艺术层面的东西,成了大商业片,这些片子很火爆,明星很多,但是它采取的是快餐性商业生产,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而急于满足一些数字的追求。这样就为孩子们生产了大量的时尚的快餐店的缺乏营养的作品,票房上去了,但孩子们越来越空虚,价值观很难回到祖先传承的主脉上来,中国整体文化的偏差导致我们现在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混乱。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为民服务、克服浮躁”

电影是精神的、文化的东西,不仅仅是文化产业,政府报告中提到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两条腿,它合并成整个文化的发展。我们现在太强调文化产业、GDP等,拿经济工作来套文化特别容易出问题,这样一来,一些电影就被异化为快餐商品。让我们看看西方创作的作品吧,它仍然有扎扎实实的思想在里边,所以,中国的文化大发展有两件事情要确定。第一,目的。如果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为了业内的既得利益者,包括明星大腕满足他们获取更高的、巨额的天文数字般的私利的话,那大繁荣就是错误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我个人的浅见,它首先是为民,为大众服务,是为大众提升文化和文明程度,是让中国找回缺失的价值观和祖先的优秀文化传统。第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要做到的是克服浮躁,不要鼓噪多少艺人又迅速地暴富,获得了多少票房、酬金,这会加速社会的两级分化。另外一点,我们的民众首先是文化的受益者,他们应该享受国家给他们的优惠,而不是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之后。在文化大发展中发展什么样的文化?我认为艺术家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到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中,才能磨出好作品。

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我拍的《甲午大海战》用了20年打磨,陈忠实用了十几年沉淀写出《白鹿原》。我们不能只把文艺作品作为商品来推向市场,我们要把中国的电影作为有竞争力的作品,要让老百姓感觉到亲切。中国电影要解放思想,打开路子,所有途径都要努力尝试。

“祖先给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太优秀了”

现在很多人越来越排斥国产片,那些真正走进影院的是十七八到二十岁的观众,这样的孩子是看美国大片、玩电子游戏长大的。他们的价值观大量是倾向西方的,追求的文化口味是时尚文化。我们很少有人冷静地想一想。人类历史上的时尚文化,几乎都是泡沫。

怎样扭转这个局面?我认为要自己干。《甲午大海战》就是我对社会的一个回答。我拍这部作品用了22年,我是以年、月、日来计算,每天都在拼命工作,在锻炼和实践。我说自己是上不如祖先,下不误后代。我用作品说话,也就是说中国电影如何面对美国大片,我已经用作品回答了。

你问是什么原因让我坚持了22年?我想,第一是因为祖先,是我从小从祖先那里传承来的一种文化。还有,我到很多西方国家去看、去学习,包括从美国的很多电影中去学习,学习完之后,我钦佩很多东西,再回头看中国的时候,我发现,祖先给我们传承下来的文化太优秀了,如果我们不把它整合成为电影,我们就愧对祖先,所以我才坚持拍这些电影,体现中国人的精神的东西,那种无法用数字和金钱衡量的东西。这是我坚持的。第二是与时俱进。 比如,我的拍摄手段,让中国的老百姓更加能够看下去,能够感动。我就追求这两点。这对得起我的生命,我是用生命燃烧这部作品。

今日中国微博看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