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守护人类共同家园

2023-02-23 16:10:00 【关闭】 【打印】

  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之际,尼日利亚阿布贾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奈居在《中国与非洲》杂志上发表评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守护人类共同家园》,深刻分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给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带来的重要指导作用。全文摘译如下:

在利比里亚蒙罗维亚,中国第五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派出医护人员为本森威尔社区孤儿院的儿童和员工进行义诊。(新华社)

  2013年3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深刻阐述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凝聚人心、共担风雨、共促繁荣提供了结构性的指引。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对这一理念做了进一步阐述,他说:“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用简单的语言对这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世界做了深刻的阐述,体现了他对国际关系发展轨迹的深邃洞察力。他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明确提出:“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在习近平主席对现代国际体系发展变化趋势做出深刻阐述后的十年间,这个世界并不平静,新冠肺炎全球疫情的爆发向世界各国发出了警告,人类有着共同的敌人,仅靠个人能力或仅靠一国财力是无法解决的。新冠肺炎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摧毁了“一国敌万难”的幻想,充分证明了“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

  同舟共济 共促繁荣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申了守护人类共同家园的重要性,是新时代知性和理性的宣言。它不是政治上的花哨说辞,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项目支撑。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把两千多年前人们进行丝绸贸易的丝绸古道变成为进行货物交易、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的金光大道。当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也形成了“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特点的国际合作旗舰倡议。

  “一带一路”倡议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性表达。它明确了当下期待融合的趋势,认为带领人民直面挑战、应对挑战而规划清晰明确的路线图以及团结更为广泛的人民来化解挑战已经成为负责任政府的应有之意。在过去艰苦的努力中,中国共产党及领导人积累了深刻的智慧,提出“一带一路”这一关键倡议,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不可逆转的发展轨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中非合作 树立典范

  在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后的十年里,通过“有形的”和“无形的”桥梁,世界各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不同文明之间开展各种对话,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虽然人类进步的势头偶尔被西方大国和集团的政治霸权行径所打断,但人类利益交融的历史大势依然浩荡前行,不是西方国家所能阻挡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绝大多数人民所盼望的新全球治理框架与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借鉴,相互促进。这样的新全球治理框架具有包容性的特征,对所有参与者一视同仁。

  在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至关重要。在学习中相互借鉴,在实践中相互支持。当代中非合作的核心在于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关切,双方都深知其重要性。这一点在2021年11月在塞内加尔达喀尔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上也得到了印证。会议提出,双方“决心不断提升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水平,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

  由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推行集团政治和相互对抗,这个世界并不安宁。尽管如此,中国和非洲依然是维护全球稳定的重要一极,在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历史大势上发挥着战略性的关键作用。在全球关切问题和全球治理上,中国倡议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开放性,大开共商之门,广纳人类集体智慧,并赋之以全人类所有,世界各国均可加入。十年来,这一理念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和响应,也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实践伟力。

  作者:查尔斯•奥努奈居 (尼日利亚阿布贾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下一篇 责任编辑:

微信关注 今日中国

微信号

1234566789

微博关注

Copyright © 1998 - 2016

今日中国杂志版权所有 | 京ICP备:0600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