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广东 > August 2001

广东:永远开启的南大门
广东一览
活力广东 精采纷呈
省长与洋顾问

 

 

省长与洋顾问

本刊记者 李霞

像不少领导干部一样,广东省省长卢瑞华有着骄人的学历――中山大学物理系的研究生,这差不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标志――干部知识化。比其他省份的官员不同的是卢身处中国的门户大省广东。很难说是良好的教育背景给了他开放和睿智的头脑,还是广东这个一向开放领先的省份培养了他敏锐和追求新奇的特性,或是二者兼有,无论如何,卢在这个省的一系列作为中,充满了创新的意味,其中最突出的要算在1999年聘请洋人作政府经济事务的顾问。

有人说,聘请洋顾问的由头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造访广东有关。大概在1997年左右,江泽民到广东视察,提出了他对广东的希望“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后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江泽民到广东团时,又在这两句话后加了一句“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省长卢瑞华和他的同事们为此殚精竭虑,最终想出了聘请洋顾问的招术。

尽管这个说法符合事实,但显然没有完整地表述广东聘请洋顾问的深层背景。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近二十年,从开放之初,广东在其经济发展中就有许多创新的动作,诸如放开物价,“以电养电”、“以路养路”、“以桥养桥”,筹集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市场的开放等等在今天看来不足挂齿的举动,在当时都是新的尝试。二十世纪末,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广东省的经济转型期,广东如何应对便成为重要的问题。而江泽民的希望恰恰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提出的。从中不难看出中共领导人对全球经济发展大势的敏锐以及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的关注和对广东这样一个领先省份的期望。正因如此,卢瑞华试图寻找再次发展的突破口也是势所必然了。

对于卢和广东省政府来说,有三个问题他们不得不考虑:一是广东的经济经发展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如何将江泽民的希望变成现实。而这一切都落在当时最紧迫也是最具体的一个问题上,即如何制定广东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2005)。广东省上个世纪后2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开放与合作的历史。开放初期,与港澳的合作给了广东莫大的机会。而在上世纪末,当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后,广东的再次发展就不能限于与小企业的合作,应转而与大的跨国公司合作,进一步提升产业水平。从另一个角度讲,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以及跨国公司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且颇具管理经验,广东未来的发展重要的是与谁合作,基于上述考虑,卢瑞华提出了聘请洋顾问的设想。

在此之前的1990年,朱镕基任上海市市长时,曾以“国际企业家联谊会"的名义听取过国外企业家的意见。但广东的这个设想显然比上海的进了一步,在中国,这一举动从严格意义上说,涉及到外事和外交,因此广东首先就此设想给国务院和外交部提交了报告。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报告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顺利批复了。广东省因此也感到了国家对此事的肯定,所以很受鼓舞。

最令卢和他的同事们没有想到的是洋人的反响。在宣布聘任之前,卢瑞华给定了五项原则:1与欧美联系的原则,一反开放之初80%的合作者来自亚洲尤其是港澳的作法,被聘者除一家外都来自欧美;2排位原则,一定要《财富》500强中的企业,在行业中一定是世界前100名的。3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从广东产业发展方向考虑,偏重石化化工、电子信息、机械设备制造等支柱产业方面的企业;4同等条件下优先的原则,即已在广东投资或合作者优先;5数量的原则,即宁精匆滥。

原则制定下来,媒体报道此事,符合标准的公司纷纷申请加入。原定聘请10名,后来增加到15名,再后来追加到20名,现在已是25名。这些人都是《财富》500强中前100强企业的总裁或董事长。1999年,第一届洋顾问咨询会召开后,一些没有被聘请的企业的总裁甚至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加入。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的公司都是通过其驻广州总领馆以及其外交部长访华的机会向省府要求成为顾问的。这简直让卢瑞华始料不及。

作为一个务实的省份,广东聘请洋顾问的举动并不是表演而是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寻求积极的发展,因此咨询的效果是广泛的。参加筹备此项工作的现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将咨询的效果归纳为这样一个过程:听取意见――寻求合作――落实项目――开拓市场——共同发展。首先,省府根据参予公司的业务范围、广东的产业方向,给洋顾问设定题目,他们则依据相应的咨询机构作出报告,比如英国的BP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就请伦敦商学院、哈佛大学等为他们撰写咨询报告,双方探讨合作的可能性等事宜。如此高水平的咨询,针对性强,对广东发展和双方合很有好处。

在一系列的咨询内容中,最令卢瑞华和他的同事们满意的项目之一是创建广东“光谷"。那是1999年第一次咨询会的结果。当时朗讯公司的洋顾问在广东考察之后,发现在深圳――东莞――广州150公里已形成光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和软、硬件的生产基地,认为广东有搞光电子产品的条件。当即向卢省长表示,朗讯在美国已经在美国已了一个光谷,他们愿意协助广东,搞世界上第二个光谷——“广东光谷”。。朗讯公司承诺他们可以负责传授经验,协助建设。专业是光学的卢瑞华对此很有兴趣,他惊讶于朗讯公司在光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突破,也希望在广东建成光谷。咨询会于1999年11月结束,卢交给中山大学制定方案。2个月后,这一项目启动。现在,以广州为中心的光谷已初具规模。有趣的是,此举引发了全国的光谷热,武汉、沈阳等地都到广东请求协助创建当地的光谷。

洋顾问引发的效应也许是卢瑞华和他的同事们始料不及的。1999年第一届咨询会结束后,中国其他省市如海南、湖北、福建、天津、陕西等纷纷向广东取经。按照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的话就是,这25位洋顾问已经形成了品牌,北京等地的产业界也开始聘请洋顾问。

咨询会期间国外媒体的报道,更给广东作了效果极佳的广告,使其声名远播,正所谓一石三鸟。根据两次咨询会编撰的《洋顾问思维旋风》(I 、II册)也成为畅销书,使广东名利双收。

当然最被省府看重的效应要算是推动了大项目的合作。广东南海石化项目谈了差不多十年也没有结果,直到第一届咨询会期间,项目的合作者也是洋顾问之一的壳牌公司总裁通过深入的了解,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项目,遂于1999年12月底派人谈判,2000年3月签署合同,10月即成立公司。

高瞻远瞩的聘请洋顾问之举,产生了广泛的效应,广东人的创新和敏锐在又一轮的发展中又一次占了先机。正象《南华早报》所说“洋顾问受聘于经济转型之时。"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