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

旅游

又见皇城根

行走在安徒生的故乡——丹麦纪游

品一次纯粹的江南味道



行走在安徒生的故乡

——丹麦纪游

文 图/ 樊 文

从北京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飞行了9小时,未出机场,即搭上了飞往日德兰半岛南部城镇松德堡的班机。这是架载乘几十人的小飞机,不像跨洲越洋的大型飞机,总飞在绵绵云层之上。它的飞行高度大约只有四五百米,透过舷窗可清晰地浏览多岛的丹麦,我的丹麦之旅即从空中开始。

小城镇的迷人风采

童话般的丹麦风光

被海浪镶上银边的大小岛屿,在机翼下一一掠过,岛上秋收后的田野阡陌裸露着灰黄,更大的面积则被葱茏覆盖,城堡和庄园的红顶紫顶点缀其间,像绿叶中吐蕊的花朵。海水湛蓝清澈,不由让人忆及毛泽东的词句“漫江碧透”,这里是漫海碧透。 丹麦就幅员和人口而言,是个小国,43000多平方公里,500多万人口,比中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小。国家小城镇就更小,松德堡机场又是我见过的最小机场,停机坪上只泊着三四架微型飞机,估计大飞机在这里降落不了。

在候机厅前等车时,我的感觉就像是在某个私人小别墅的后院,窄窄的车道,不远就被碧树屏障。一位丹麦作家说:“最小的就是最好的。”此刻已感受了“小”,那“小中之好”,还未见其详。

从松德堡到格拉斯汀的公路,按中国的等级划分,应该是国道。国道并不宽,只容得有上下两车道。但车走得井然有序,没有人超车,所以始终保持在100公里以上的高速。

明明是午后霞光璀璨,可来来往往的车辆无不车灯大开。丹佛斯公司驻北京代表杨先生告诉我,这是丹麦的交通规则:不论昼夜,只要汽车一启动,就必须打开车灯,否则罚款。这规则显然与丹麦地处北欧,每年有数月昼短夜长,且多雾雨天气有关。

沿途,葱茏的灌木和树林不断扑入眼帘。绿色,是现今被中国人们时时挂在嘴边的词儿,之所以老念叨它,是因为现今我们感到它有些珍稀和难得了。但走在丹麦小城镇之间的道路上,绿色从没有间断过。

这里的绿,不是单调的绿,因为灌木丛中还绽放着花朵,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这花朵不光开在原野、路边,还开在原野中街道边的楼宇、平房的窗口、阳台、甚至墙壁上,使每个路过的人看着,都感到赏心悦目。你不能不去推想,让鲜花陪伴着生活的人,他们的心灵该是怎样的美丽而富有情趣。

由于已是仲秋之后,庄稼早已收割完毕,但条块方正的原野上,还散留有用机械打成圆桶形的秸秆垛,所有农用机械都已整齐地收放在农家院落前的栅栏里,静候着下一个耕种的季节。三五成群的牛啊,马啊,在寂寥的田间或卧或悠闲地踱步……你就是有多少惆怅,也会在这如田园诗般的风景中消解。

也许,这样的景象在中国乡村也不难觅见,但有一点,这里无论是田野阡陌,牛羊马群,还有你呼吸到的空气,都如同被水洗过一般清馨洁净。就连我们车轮下的沥青路面,也像刚铺就的一般,让你根本不必顾虑行驶其上会沾染灰尘。在中国,形容快速开过的车子常用“绝尘而去”,但在丹麦的小城镇,我真的不曾看到哪辆疾驶的车后舞起一片扬尘。

此时及后来在丹麦旅行的日子,每当我看到井然有序的行人车流,满眼的碧绿和姹紫嫣红,如洗的乡村、耕地及牛马光泽的皮毛……我总会自然而然地将中国的情形与之比照,这些细微之处,颇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的修养和环境质量。中国的环境质量与这里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中国还需要加倍努力啊。

安徒生——丹麦的文化名片

  中国人游丹麦,不可忽略的城市是欧登塞,它是丹麦的第三大城市,也是安徒生的家乡。欧登塞由于孕育了这位世界名人而蜚声世界。

置身安徒生曾经居住过的房舍,听着利用课余时间到博物馆打工的陕西姑娘姚花妮的讲解,拉近了我和安徒生的距离。

这位童话之父1805年降生在一个贫苦的鞋匠家,他虽然终身未婚,却用自己充满爱意的心灵创造了一个不朽的童话王国,他的许多童话名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海的女儿》等,在世界各个国家广泛传播,代代流传。

如今,安徒生已经成为丹麦国的一张文化名片,丹麦政府通过安徒生的文化产品,架起了与世界文化交融的桥梁。丹麦专门成立了安徒生荣誉奖委员会,每年向为传播安徒生童话做出贡献的丹麦和世界各国翻译家、画家、出版商授奖。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的中文版译本,与美国译本被称为“当今世上最好的两个译本”,他因此获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颁赠的“丹麦国旗勋章”。在安徒生博物馆,我看到了珍藏于此的中文版的叶君健译本《安徒生童话》。

要说丹麦最具影响力的旅游景观,当属坐落在哥本哈根海滨的“美人鱼”青铜塑像,它是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中那纯情可爱、心地善良的“美人鱼”形象的艺术再现。20世纪初由丹麦知名企业嘉士伯啤酒公司第三代传人卡尔·雅各布森提议,丹麦雕塑艺术家艾特瓦·艾理克森以自己妻子为模特,创作了这座青铜塑像,雅各布森家族随即将之捐赠给了国家。铜像如真人般大小,小腿下呈鱼尾形,娴雅地坐在一块浸在海水里的礁石上,忧郁的双眸凝视大海,若有所待……

屹立在哥本哈根海滨的"美人鱼"青铜塑像。

“美人鱼”吸引着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据说每日在雕像前留影的照片逾5万张,堪称世界之最。同中国长城一样,她成为丹麦的国家标志和象征,甚至有“不睹美人鱼,枉到丹麦游”之说。 我赴丹麦旅行的日子,正逢“美人鱼”铜像安放海滨90周年纪念,本想一睹纪念节日里的“美人鱼”风采,却不想行前突然看到报载:9月11日清晨,“美人鱼”不翼而飞。后经哥本哈根巡逻警察一番寻找,最终在水下找到了失踪的“美人鱼”,她是被炸入水底的。

尽管有些失落,但我还是去了安放“美人鱼”铜像的海滨。游人们并没有因“美人鱼”的消失而冷落了这一景观,我来到那块礁石边,安放“美人鱼”的痕迹清晰地映入眼帘,许多人依然在那里拍照留影。

导游告诉我:铜像坐在这里时,经常可以看到她被戴上花环桂冠的情景,仅政府收集的就达数万件。每当天气转冷,人们还会给她披上各种御寒的衣衫,为了保持她婀娜的身姿,有关部门虽一次次拿掉,但不久就又有新的衣衫披上。有位美国人曾开价270万美元购买铜像,理所当然地遭到拒绝,可见“美人鱼”在丹麦人民心中的地位。

但有个别人,为了一夜成名或寻求刺激,对“美人鱼”屡施毒手。1998年1月,一个小报记者为制造轰动新闻,竟将“美人鱼”的头割了下来。1990年她也曾险遭“斩首”。破坏者还在她的身上画胸罩、短裤,涂抹油漆,甚至砍断她的右臂……幸亏雕塑家埃理克森保存了当年铸塑铜像的模具,才使屡遭损坏的“美人鱼”一次次得以复原。

据近期报道,这次被炸落水中的“美人鱼”铜像被打捞上来后,技术人员对之进行了全面检查和修复,如今又重新安放在了海滨原处,我想如有幸再赴哥本哈根的话,将不会在海滨空对礁石上的遗痕了。

形形色色的博物馆

临行前,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丹麦的博物馆众多,仅首都哥本哈根,就有150余座博物馆。当亲临此地才发现,这里的博物馆不仅数量多,而且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在著名的“乐高积木城”,有乐高博物馆;在安徒生的故乡,有安徒生博物馆;在哥本哈根著名的步行街上,不仅有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香烟收藏博物馆,还有个世界闻名的色情博物馆;在17.5公里长的北欧第一长桥贝尔特大桥边上,则建有专门的大桥博物馆。

有意思的是邀我访问的丹佛斯公司,其创始人梅兹·柯劳森的故居,如今也是一座颇有特色的“丹佛斯”博物馆。

通过丹佛斯博物馆的收藏,你能领略到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庄园主过渡到四五十年代的企业家的历程,他的家庭陈设,他创业的氛围。他办公桌上的老式电话,他使用过的绘图板,他那根有着传奇故事的手杖,都会向你诉说。

更具妙趣的是博物馆中的“丹佛斯世界”,这里摆放着许多机械或电子设备,但它们并不是用来生产或让你感叹其制造精湛的,而是让你用来做游戏的。你可以操纵机械手绘制抽象派图画;你可以用喷气装置,控制气球的运行……

这个远离首都的乡镇博物馆,曾吸引当今丹麦女王的父亲、国王腓特烈九世夫妇亲临。因为这座老式楼房楼道狭窄,身材高大的国王在上楼时还碰了一下头。

丹麦著名的海盗船博物馆,在首都哥本哈根以西36公里的罗斯基尔,据说这里是昔日丹麦人的第一座首都。1957年,两位潜水爱好者在罗斯基尔海湾发现了一些木船残骸,后经考证是丹麦海盗时期的遗物。

经过打捞,5艘海盗船重见天日。它们经历了千余载的波涛冲击、海浪销蚀,已经只剩骸骨了。可丹麦人把它们视同宝贝,在精心修补后,专门为之修建了博物馆。在这博物馆里,除陈列海盗船外,还不时举办一些与北欧海盗时期相关的文物展览。 我盘桓于首尾高翘、充满弧线的海盗船边,有关海盗的纷繁记载、罪恶和传奇遂浮泛于脑际。思绪中流过的,不光是打家劫舍、攻船掠货;也有海盗们驶向未知的大海深处,披涛驭浪的特殊果敢,倾酒狂欢的豪放不羁……对于后者,英国著名诗人拜伦在《海盗生涯》诗中曾有淋漓尽致地描写:

“那狂喜的感觉、那脉搏畅快的欢跳,可不是只有‘无路之路’的闯荡者才能领略?是这个使我们去追寻那迎头的斗争,是这个把别人眼中的危险变为欢情,凡是懦夫躲避的,我们反而热烈地寻找……” 海盗在北欧语言中的发音是"维京",其兴盛到式微与北欧的历史、文化乃至人格形成发展,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如今的北欧,仍能感受到"维京"的深深烙印,所以当你走出丹麦,还会在挪威、瑞典看到海盗船博物馆。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