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

旅游

走进傣家人的生活

美滋滋品吉菜 乐呵呵看“二人转”
中欧正式签署《中国旅游团队赴欧共体旅游签证及 相关事宜的谅解备忘录(旅游目的地国)》
来自中国瓷都景德镇的邀请 ——景德镇千年华诞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拉开帷幕


走进傣家人的生活

本刊记者 张 桦

对西双版纳的神往来自于小时候家里挂的一幅窗帘:在挺拔伟岸的椰子树丛中,曲线优美、婀娜多姿的傣族姑娘或挑担前行,或临水梳妆,或婆娑起舞,她们曼妙轻盈的身姿如同仙女一般构成一幅绝妙的傣族生活风情画,令我着迷。那时我就想,如果世上真的有古书上写的世外桃源的话,那一定在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

当2003年底,我真正走进梦寐已久的西双版纳傣家村寨时,我看到的傣家人的生活远比我想像的丰富得多。她实在是一个不可不去的好地方。

傣家竹楼

傣家竹楼

如果说傣族人生活在一派诗情画意中真的是一点也不为过。在翠竹丛林以及香蕉、椰子、仙人掌等热带果树和花木之中,掩映着一座座外形像孔雀一样的别致玲珑的傣家竹楼。尤其是在晨光熹微或夕阳斜照之时,傣家竹楼就如同傣家姑娘一样美丽而羞涩。

关于傣家竹楼,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远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给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让他们不再栖息于野外,他几度试验,都失败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见到一只卧在地上的狗,雨很大,雨水顺着密密的狗毛往下流。他受到启发,建造了一个坡形的窝棚。后来,凤凰飞来,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让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随后又以高脚独立的姿势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让他把房屋建成上下两层的高脚房子。帕雅桑目蒂依照凤凰的指点终于为傣家人建成了美丽的竹楼。 傣家竹楼的造型属干栏式建筑,是上下两层的高脚楼房,高脚是为了防止地面的潮气,竹楼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的地方。上层为人的居所,室内的布置很简单,一般分为堂屋和卧室两部分,堂屋设在木梯进门的地方,比较开阔,在正中央铺着大的竹席,是招待来客、商谈事宜的地方。现在的傣家人生活比从前好多了,许多人家都有组合家具以及电视、冰箱、洗衣机等日用电器。堂屋内一般还设有火塘,在火塘上架一个三角支架,用来放置锅、壶等炊具,是烧饭做菜的地方。从堂屋向里走便是用竹围子或木板隔出来的卧室,卧室地上也铺上竹席,这就是一家大小休息的地方。在堂屋的外部则是阳台和走廊,在阳台的走廊上放着傣家人最喜爱的打水工具竹筒、水罐等,傣家妇女喜欢在这里做针线活,一些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大象图案的织锦受到许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整个竹楼给人的感觉非常宽敞,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于西双版纳多雨的气候条件。

走进竹楼,让人感受特别强烈的是傣家人对自己文化的信仰、尊崇和热爱。热情的傣家主人会一一告诉你竹楼中每一部分的不同含义。比如,竹楼中被称为“坠落之柱”的顶梁大柱,是竹楼里最神圣的柱子,不能随意倚靠和堆放东西,它是保佑竹楼免于灾祸的象征,人们在修新楼时常常会弄来树叶垫在柱子下面,据说这样做会更加坚固。除了顶梁大柱外,竹楼里还有分别代表男女的柱子,竹楼内中间较粗大的柱子是代表男性的,而侧面的矮柱子则代表着女性,屋脊象征凤凰尾,屋角象征鹭鸶翅膀等等。

在天花板的四周,傣家人有意挂满了犁、耙、纺线机、织布机、鱼篓、竹箩以及他们常用的生产、生活用具和乐器,体现出傣族人引以自豪的稻作文化、生活习俗和音乐爱好。看得出每一户主人对房屋的布置都是颇费心思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傣家竹楼承载并传递着傣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爱水的民族

泼水节是云南最隆重的少数民族节庆之一

傣族人喜爱水是出了名的,因而被称为水的民族。在傣家人心目中,水是孕育万物的乳汁,是生命的血源。傣族创世史诗《巴塔麻嘎捧尚罗》中讲到,开天辟地的英叭天神,就是用水混合其他物质造成了地球。是水形成地,水是万物之源。

傣族人对水天生就有一种崇敬感,村寨一般都建在水边,他们在村里的饮水井上修建起一座神塔,装饰得五颜六色的塔身上,还镶嵌着许多小镜子,以求得到神灵的保佑。塔身将水井盖住,避免灰尘、杂物落入井里,傣家人就连小孩子也都自幼受到大人的影响,从不到井边玩耍,傣家人对关系他们生存的水的爱护可见一斑。

村边的小河成了傣家人的乐园,孩子们整日里泡在河里玩耍,连村中寺庙里的小和尚也不例外,人们在河边涮洗。每当傍晚时分,村里的女人们就会来到河里洗澡,平日里穿的五颜六色的筒裙,这时变成了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浴罩"浮在水面上,她们有时还在水中戏嬉,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显出几分妩媚。

最能体现傣家人与水的亲密关系的当属傣历新年的“泼水节”。傣族的新年在公历的四月中旬,云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泼水节"的形式来庆祝。"泼水节"堪称云南少数民族的数百种节日中,影响最广,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的这一天,傣家男女老幼盛装打扮,年轻的姑娘们更是戴上自己最喜爱的首饰和鲜花,喜气洋洋。大家早早地抬着供品到村寨的佛寺里赕拜,先在沙塔和供品前滴水,为全家祝福。这时,姑娘们将清水倒进用木料做成的龙身里,香水便从龙口中流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于是,人们用洗过佛的水清洗自己的眼睛,以祈求佛的保佑。接着,老人们用手或树枝洒水,彼此洗尘,互相祝福。年轻人先为老人滴水祝福,然后便互相泼水嬉戏和相互祝愿。泼水时,起初用手或碗泼洒,后来便用盆、桶泼,边泼边歌,越泼越高兴,越泼越激烈,鼓声、铓锣声,泼水声和“水-水-水”的欢呼声响成一片。吸引着过往的行人和远方来客一起参加泼水。

节日期间,还举行极富民族特色的斗鸡、跳孔雀舞、青年男女掷彩绣荷包、放高升以及在澜沧江里进行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等民族娱乐活动。入夜,人们在灯火的照耀下,纵情歌舞,欢呼声不绝。让特意前来观看泼水节的中外的宾客情不自禁地融入节日欢庆的人流中。

特色美味

烧烤为傣家一绝。

除了节日,在傣家竹楼上做客你仍能领略到傣家人淳厚古朴、热情率真的民风。这些,从在你走进任何一家傣家餐厅或傣家竹楼的那一刻起就能真切地感受得到。这时美丽的傣家姑娘会一手执水盆,一手用树枝蘸上水滴在客人身上表示欢迎和祝福吉祥。其亲切热烈的气氛让人颇有不饮自醉之感。

傣家餐桌上的菜肴十分丰富,多以猪、鸡、鱼、牛肉做主料。味道香、脆、酸、辣、鲜,十分可口。主要的风味食品有香茅草烤鱼、香茅草包蒸鸡、炸牛皮、酸笋煮鸡、菠萝紫米饭、黄蚂蚁蛋、酸笋煮螺蛳、油炸青苔、腌牛筋等。

香茅草烤鱼可以说是傣家菜中最具特色的招牌菜。其特殊的香味是采用了当地的一种制造香料的草本植物香茅草做为佐料,并用它捆在鱼身上,放在火炭上烘烤。喷香、酥脆的烤鱼常常使远方的朋友食欲倍增。用这种方法还可以烤制出香茅草烤鸡肉等几十种美味菜肴。

傣家香竹饭一定要品尝。一般多用作小孩子的点心或招待贵客。当地人告诉我,香竹饭是用糯米放在香竹筒里烘烤而成。香竹是一种细竹子,其内壁有一层竹膜香气扑鼻,故称为香竹。制作时,先将新鲜竹节按节砍下,保留一个竹节作为筒底,再将糯米放进筒里,用适量的水浸泡七八个小时,然后用芭蕉叶或者香茅草塞住筒口,将盛米的香竹筒放在火塘上焐,待竹筒里冒出蒸气10分钟左右,香竹饭即熟。食时用木棒将竹筒捶软,之后,再把竹片撕开,就露出了粘有白色竹膜的香竹饭,其饭柔软细腻,十分可口。

喜欢喝酒的客人,不能错过傣家人喜食的酸味菜,它是傣家人下酒的必备小菜。傣族人喜欢在菜中加入酸味佐料,或者将菜制成酸味。著名的酸味菜肴有酸猪脚、酸笋、刺猬酸肉、酸鱼、酸味鲤鱼汤。

傣家人喜酸食外,还盛行以昆虫为食的习惯,这种特殊的食品,是招待贵客的美味。比如,一道叫做竹蛆的菜肴,是选用生长在竹节中的一种白色的、一寸长短的蛹。取出后用盐水浸透,再用油炸熟,拌以酸醋而食。营养丰富,口感酥脆。

总之,走进远离繁华都市的傣家村寨,你会发现心灵在不觉中涤荡与净化,一种浓烈的乡情会告诉你什么是最珍贵,最值得留存的东西。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