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3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经济视野 >

经济视野


高科技,占领经济制高点


随着知识经济的临近,上海作为中国最富代表性的现代化都市,正在向世界一流都市冲刺。“北有中关村,南有张江园”,为带动城市经济增长,北京、上海两个城市都将目光向高科技聚焦。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浦东乃至整个上海的支柱地位日趋显著。

1999年8月,上海市明确提出集全市之力“聚焦张江”。

2002年1至10月,浦东高新技术企业产值732亿元,占新区工业总产值40.4%。近两年来吸引投资达52亿美元,实现固定投资103亿元。

发展高科技已经成为21世纪浦东开发开放的新亮点!

驶入快速车道的高科园

据世界银行的调查评估,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80%的美国公司把印度作为国外软件来源的首选市场。

当记者走进位于张江园区内的上海浦东软件园时,遇到几位学者模样的印度人,细问之下才知道他们是来洽谈投资合作的印度软件开发商。2002年上半年,张江的软件园掀起了一股“印度软件风暴”,SATYAM、INFOSYS、TCS软件界三巨头先后进军浦东,这里已成为中国软件业最具潜力的地区!

目前,被誉为信息产业“心脏”的集成电路在张江异军突起。中芯国际、宏力两个超亿美元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户张江,并带动一大批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上下游企业在园区集结,形成了“集成电路产业链”,使浦东向世界芯片基地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仅2002年1至10月,电子与信息行业产值就达395亿元,占浦东高新技术企业产值的50%以上,排名第一。

建设亚洲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中草药现代化基地,是张江的另一个产业方向。目前已集聚了包括中科院药物所、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等10余家国家级药物研发机构,以及90多家中外知名生物医药企业,“药谷”初具规模。

张江的十年是海纳百川的十年,它由一片寂静的荒野魔术般地幻化成人才、信息密集的高科技聚集地。早在1990年浦东开发伊始,张江高科技园区就作为浦东开发建设的四大功能区而启动,被当时的媒体预测为21世纪的中国“硅谷”。当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发展和建立一批将来能够在国内引导工业发展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带动上海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传统产业的改造。


1999年8月,为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上海果断启动“聚焦张江”的战略,张江高科技园区驶入了快速发展车道,也由此出现了上述软件、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高速发展态势。

“聚焦张江”三年中,国家在这里每投入1元钱,就会吸引14元民间资本,12美元外资。现在,无论是欧美或是东南亚市场,标志为“中国制造”的产品,小到芯片,大至电信工程,相当部分产品原产地是上海浦东,每年有几十亿美元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目前已引进16家国家级研究机构以及IBM、通用(CE)、INTEL等研发中心,近百家创新企业,建立了6个孵化基地。

以张江为代表的浦东正在成为“国际品牌”和世界顶级制造技术的集聚地,成为海外投资家和创业者的瞩目焦点。

海纳百川的“深谷”

浦东就好像是一个深谷,海内外各地的人才都顺着这个走势向谷底汇集。在这里记者收到的名片,上面的头衔让人一阵阵炫目:高级经济师、博士、MBA、首席科学家……据不完全统计,在浦东各类专业人才中,其中70%具有本科或本科以上的学历,高科技人才比重过半。

2001年,到上海落户的海外留学人员比上年增长95%,创办的企业同比增长30%以上,增幅为历年最高。其中近九成的留学生把视野和生活的支点放在浦东、放在张江。

作为留德计算机协会的一员,韩俊先生目前是通过自筹启动资金而组成的孵化公司——华力创投管理(上海)有限公司——50名股东之一。“2000年的时候我们组成了一个九人IT博士团回国考察,希望能够带着留学成果回国创业。经过一番探讨后,我们又联络了8个类似留学生协会团体,每人都出资,组成了‘诚信基金’。第一批股东有30多个,带着140万欧元,我们在去年4月在张江成立了华力创投!”目前他们正在孵化的四个项目,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而浦东本身也非常重视对人才的主动吸引。2001年年底,浦东组团赴美举行人才项目洽谈会,招聘人数和应聘人数之比创下1:50的惊人记录。时隔4个月,浦东又组团到美国硅谷、波士顿、纽约以及加拿大招聘。韩俊用“火爆”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大家从网上、当地报纸等渠道得知消息后,都纷纷赶到招聘现场,我在国外的朋友说,会场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 对于地处东海之滨、长江之口,一直以观念超前、姿态开放诠释自己的上海而言,她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块极具吸引力的磁石。最近的一份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表明,32.37%的大学生以上海作为第一就业目标,北京、深圳排名其后。这给浦东发展高科技无疑带来了巨大优势。韩俊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比如我们现在要招聘一个技术人员,在网上登一个帖子,一天就能回复30多个简历,看都看不过来。可是如果招聘地点是在其他较偏远的地区,恐怕有3个就算多了。”

在人才方面,在上海常住的外国、港澳台地区专家就占到了全国近四成,其中一半流向了浦东。而像张江的中芯国际、宏力半导体两大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都是有国际一流的技术团体打造的,在中芯国际现有的1000多名员工中,博士、硕士占了1/5,来自美国、意大利、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的高级人才占了1/4。

如果说引进人才是一种相对意义上的短期效应,那么如何解除被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即为他们的子女创造优越的受教育氛围,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思考。上海市副市长、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周禹鹏说:“浦东开发不仅是项目开发,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新区政府每年将地方财政收入的1/4用于发展教育。”

目前,上海市重点中学华师大二附中耗资2个亿从浦西迁到了浦东,并建成了包括杉达大学、浦东外国语学校等标志性学校在内的高等院校13所,各级教育机构400多个。中国科技大学的研发中心眼下就建在了浦东张江,复旦大学的微电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的信息工程学院也将在张江落户。

没泥土的“高科”农业

中国是农业大国,用占全世界7%的耕地却养活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浦东是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也是上海乃至全国主要的农作物单位面积高产区之一,农村地区面积占到了整个浦东的80%。

但与牛耕犁拉的中国传统农业不同,自大开发以来,浦东就致力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采用20世纪90年代农业领域的世界高科技,形成了以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代表的蔬菜、水产、畜牧、花卉、苗木等特色农业产业。

1994年9月,浦东新区管委会刚刚成立,4平方公里的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就开始动工了。8年过去了,孙桥高水平的农业示范区已扩展到12平方公里,消化吸收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成为中国首创的科技含量最高、规模最大的农业开发区。这里的无土栽培、智能自控温室等先进技术设备,无公害果蔬、五彩花卉、奇瓜异果等特色农产品,令人目不暇接。

走进孙桥,好像进入了一个透明的琉璃世界。不锈钢作撑架的玻璃温室,一排一排连绵数百米,里面见不到泥土,施肥采用配方营养液滴灌;更不受天气的影响,可保四季如春,因此几乎天天都是收获季节。瓜红果绿,纤尘不染,大灯笼椒果实饱满,个个都足有半斤重,温室外的挂牌介绍“甜椒一年中可无限挂果,亩产是一般同类植物的3倍”。刚刚挂果的番茄,青翠欲滴,一嘟噜一嘟噜地悬挂在盘绕达4米多长的藤蔓上。

孙桥的姚永康副教授说,这里的蔬菜40%都用于出口,日本是一个对绿色食品极为挑剔的国家,但孙桥的产品在那里极受欢迎。正说着,一队日本农业观光考察团迎面走来,当记者问他们对孙桥农业园的感想时,他们兴奋地七嘴八舌地抢答说:“这里的技术和设备都一步到位,属于国际上一流的。”还有一位日本朋友突然冒了一句:“收门票真好!”细问之下,恍然明白,他们认为进这个农业科技园收12元的门票很合理,因为这样做会使这个示范区进入良性循环,把参观游览的收入注入园区的再发展。

博士后工作站就在一栋白色的小楼里,年近38岁的史吉平来自河北,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营养与施肥专业的博士,2000年来到孙桥专攻蔬菜无土栽培。“这里的设施、实验条件都非常理想,也非常重视新型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我完成博士后学业后仍希望留在孙桥工作。”目前,史吉平博士等人承担着很多大型课题的研发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大型温室标准化技术示范”项目。

这里的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上班,下班后衣服也是干干净净,就像在办公室里一样。难怪游客们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这些原来在外国电影中才能看到的情况,想不到在国内也有了。”如果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的成功范式能够有效地推广到全国,那么中国就不存在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了。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