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唯一的一本多语种综合性对外报道月刊
2003年2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中国各地>

中国各地
走蓬勃发展的特色之路——枣强

金秀之行访瑶医



走蓬勃发展的特色之路——枣强

文/武心怡

热闹的服装展销大厅

在中国,提到河北省的枣强县,年纪大一些的人都会知道,三四十年前有一部反映抗日战争的长篇小说《平原枪声》曾风靡全国,而故事的发生地就是枣强。至今,老一代的枣强人对此依然津津乐道。枣强置县是在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3)初期,当时因枣木强盛而取名为枣疆县,古语中的同音,后以枣强为县名沿用至今。

枣强不仅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是河北省主要的农牧业和工业基地。这里的红枣、奶牛、玻璃钢和皮毛四大产业远近闻名。

风味上乘的“马莲”小枣

红枣为温带作物,耐旱耐涝,素有“铁杆庄稼”之称,枣强自然条件优越,四季分明,是红枣生长发育的天然摇篮。全县拥有100多万亩土地,人均占有3亩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酸碱适宜,成了枣树落户的最好家园。

枣强红枣有着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古人曾用日啖红枣三百颗,不辞长做枣强人的诗句赞美枣强。当年祖先为了吃好这小小补物,曾兴师动众建起了煮枣城,以所煮枣汁作糖料,使得整个枣强城香甜四溢。枣强特产马莲小枣曾获全省红枣交易会金奖,是河北省乃至全国名特优果树品种之一。为了让品牌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该县利用马莲小枣的知名度,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以农户经营为主,发展起当地的立体农业。

“马莲”鲜枣表皮呈红色,果肉呈白绿色,肉质致密酥脆,汁液丰富,酸甜适口,风味上乘;干枣则皮薄肉厚核小,掰开可拉出黄色金丝,富含丰富的VC和人体所必需的铁、磷、钙等营养元素,是极佳的天然保健食品。

近年来,枣强县发挥传统农业优势,大力发展枣业,兴建“马莲小枣基地”,以种植“马莲”小枣为主,兼以紫枣、脆枣、冬枣等其他品种。在“红枣战略”的带动下,枣强红枣知名度日渐提高。1992年,马莲小枣在全省小枣鉴评会上名列第一,1997年获得河北省首届农业博览会优质果品称号,1999-2001年又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优质农业产品称号,2000年则在全国首届红枣交易会上获得金奖殊荣。

目前,全县以“马莲”小枣为主的红枣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枣树达到200万株。他们计划到2005年实现全县人均枣树30株,红枣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使枣强成为全国有名的马莲小枣基地县

“放心奶”生产基地

牛奶在许多国家被称为“白色血液”,日本人率先喊出“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有调查显示,中国人普遍缺钙,牛奶消费的巨大市场潜力吸引着枣强人。枣强有丰富的土地、饲草资源,从2001年起,枣强县把奶牛产业列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他们因地制宜,规模养殖,形成了小区、大户、专业村三种有效的饲养模式,使奶牛养殖业在全县范围全面启动。

为了切实保证奶源安全,枣强从上海光明乳业集团聘请了高级畜牧师,从优种牛购入、检疫、防疫、人工授精繁殖、科学饲养、封闭式采奶运销等方面环环把关,使“枣强奶”成为符合国家质量检验标准、让消费者满意的“放心奶”。目前县里已建成规范化奶牛养殖场6个,奶牛存栏数近3000头,日产鲜奶6吨,产品销往三鹿、光明、勤农等大型现代化乳品企业,日收入近万元人民币。

目前枣强县已着手建设乳品加工的重点企业,2003年,枣强县的奶牛存栏数将达到1万头,按照规划,2005年枣强县奶牛存栏数将达到2万头,届时将成为中国优质奶牛养殖基地县。

11亿元的玻璃钢产业

枣强县委书记邹立基陪同上级领导视察大营工业园区

红枣和奶牛是枣强的“养生”产业,而为生活建设服务的玻璃钢则是枣强的工业支柱产业。枣强是中国最早引进玻璃钢生产工艺的县地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成为全国三大玻璃钢生产基地之一,被列为省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国家星火区域示范产业,并被命名为中国玻璃钢工业基地县。继1999年成功举办中国玻璃钢发展现场会后,2002年又举办了全国玻璃钢行业可持续发展现场会。2001年,枣强玻璃钢总产量达到7万吨,总产值11亿元,约占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可谓河北工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近700家玻璃钢加工企业分布于全县,其中年产值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企业有一家,另有6家企业的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这些企业的主要产品有包括玻璃钢缠绕管罐、冷却塔、风机、空调、造纸等40多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

为了适应玻璃钢“枣强造”的发展强势,枣强建起的河北“十大民营科技园区”之一——玻璃钢工业园区,现已成为全县玻璃钢行业的龙头。2001年,园区实现产值8.6亿元,比上年增长30%,带动了全县玻璃钢及相关行业的发展。

小县城里的大生意

在去年举行的“2002年香港国际毛皮服装展览会上,由县委书记邹立基率领的枣强县的14家皮毛商与意大利、德国、芬兰、美国、俄罗斯等国签下了26张订单,总价达4300万元。

素有“天下裘都”之称的枣强县大营镇历来是皮毛加工的大本营,皮毛加工业已有3000多年历史。明朝(1368-1644)郑和下西洋,营裘以其皮板柔软,毛眼遂适,色泽协调时尚而进入欧洲上流社会。清道光五年(1825),大营皮裘发展到鼎盛,英、俄、日、荷等10多个国家的客商在大营设有客栈。目前,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户90%的收入来自皮毛业。

1995年以来,枣强县连续成功举办了四次中国大营国际皮革交易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云集大营参展交易,共同探讨国际皮毛市场的需求。目前,大营与上百家企业、60多家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和大公司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引进新技术、新成果,使昔日作坊式的小型皮毛作业演化成了今天跨洋过海的皮毛大生意。

“以皮毛为生,以皮毛为荣”已成为枣强人的共识。枣强不仅仅有大营,还有皮毛专业乡新屯,该乡3000多户皮毛家庭占到了全乡农户的40%,从业人员达到1万多人,人均收入的40%以上来自皮毛

商品交易会也吸引了大洋彼岸的贵宾

为了把皮毛生意做足做透,新屯乡甚至立下了三年内在全乡消灭皮毛空白村的“军令状”。同时,制订了每年实行“256工程的计划,即每年建成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两家,每年建成5个皮毛专业示范村,每年消灭6个皮毛空白村并新增皮毛业户600户。2001年新屯乡皮毛销售额达到2.7亿,上缴税金450万元。

除了办好每年的国际皮草交易会外,枣强县还经常组团参加北京、广州、大连、香港的国际裘皮制品、服装展示会。为了与国际市场接轨,去年他们从意大利、加拿大引进34条先进流水线,改进了皮革工艺,实现了网上选款选料、微机鞣机剪裁,并开发出30多个国家级科技新产品。现在,皮毛业年产值超过15亿人民币,年创汇5100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生机勃勃的枣强日益展现出它对世界的承诺:用一流的产业塑造一流的形象,以此提高枣强的知名度,而优良品质则是这一知名度的支撑,有了它,枣强人就有了进取的尺度和标高,枣强造则有了令人放心的质量保证书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