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情
向京(台湾)
……
 |
表现两岸青年网恋的故事小品 |
或许我的“情”与一般人不同。因工作的关系,我每天与计算机一起生活,所以就靠网络传输,与祖国可以天天见面,日久生情,情来情往所孕育出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愫,我给它一个名字叫“电子情”(E-love)。
过去在学校念书时,只能凭想像去描绘祖国的山山水水,美丽景色。自1988年台湾当局迫于形势,不得不开放两岸人民往来,我也去过一些地方,但祖国实在太大,不是在短时间之内可以一览全貌的。可今天运用网络技术去各地访问,如同亲身到达,不但了解当地的建设与发展,也看到当地人民的生活情况,甚至还可以给当地发出鼓励与支持的E-MAIL,或是给他们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是请教一些问题。你说,我是不是与同胞们同生活、同呼吸、共同在一个太阳下成长?
……
经常会有一些朋友,爱用比较夸张或与事实不符的语言,去描写他们不甚了解的大陆情况。比如说,谈到大陆的升学竞争与课后教育的情况,总会用自己的臆测去想像大陆的教育实况,这使一些想到大陆就业的科技或营理工作者,产生了很多的疑问与猜测。当这些问题辗转到我这儿来,我便以协助处理问题的心态向他说明大陆的教育现况与升学考试的制度与内容。甚至还告诉他们,如何请家教及家教的费用,譬如教小学生每一小时人民币15元,初中生每一小时人民币20元,高中生每一小时人民币25~35元,洋老师教学生收费每一小时人民币100元等等。这些信息使他们感到相当惊讶,他们很满意得到了想要的信息,但又对我能把问题了解得这样具体深感诧异。这些都是我平常上新华网、华夏网、中新网、人民网、中国广播网等所积累获得的信息。运用这些信息服务于有需要的人,我自己很快乐。网络缩短了台湾与大陆的距离,网络让我有更多的朋友,一份深挚的“情”含蕴在网络的联系中!
……
这几年来每当我到一个城市之前,我一定上网查看这个都市的情况。先获取交通图或风景图,当我实际到达时,心中已有了谱,不会有些许的慌乱,这全拜托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是我的“报马仔”(先行哨兵)。
……
特别是面对台湾当局已将仅有可以获得大陆的信息管道又切掉了——中央电视台的第四频道的播放,只剩下无所不通的网络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之声电台等广播系统。建议应多多运用网络的特点将交流的工作做好,利用好高科技,做好沟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