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企业西进路商机无限
文/来建强
 |
在2003年第五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上,180多名台商参加了海峡两岸产业对口洽谈。 |
十年来台湾企业界在祖国大陆投资近1000亿美元,现在大陆的台资企业愈6万家。大陆市场已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地,约占台湾总出口量的二成五,同时也是台湾出口市场中增长最快的。然而,台湾当局无视市场规则,处处对与大陆经济融合设限,先是有“戒急用忍”、后有“六年国发计划”,还有盲吹“南向政策”、“强本西进”,提供所谓“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等。台湾企业西进到底是为了谁?是“空洞化”台本岛产业“便宜”了大陆,还是台湾经济的“自救”?
大陆经济快速崛起,台湾引以为傲的半导体制造业,也开始失去优势。据“台湾经济研究院”的研究,2002年台湾半导体业具竞争优势的产值比例由两年前的74%快速下降至19%,显示两岸产业发展已出现此消彼长的现象,而且台湾已无任何一项产业具有绝对的生产优势。
“台经院”在重估两岸产业的竞争态势中,不得不承认,大陆近年来锐不可挡的经济发展力道,已大幅提升各类型产业的竞争实力,在每百元产值的半导体产品中,台湾仍有竞争优势的比例,已从74%大幅滑落至19%;两岸都具比较利益的产品则占48%;至于台湾可能遭大陆取代的半导体产品比例,则由零跃升至34%。
西进浪潮“第三波”
9月8日,在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福建厦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来自美国、日本、德国、加勒比海等58个国家和地区的240多个境外客商团中,最积极、活跃的就是台湾客商团,到会人数近2000人,约占境外客商总人数的五分之一,而其中大多数为台湾高科技企业。而本届投洽会,据商务部办公厅副主任、组委会新闻发言人温再兴说,是作为“非典”在中国得到有效控制后举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全国性国际投资促进活动。四天之中,记者从台塑集团、台湾泰和电子、微星科技等一批知名台湾企业或上市公司的负责人口中听到最多是“产业转移”、“两岸合作”,投洽会无疑为渴望在大陆大施拳脚的台商们提供了一个接触四海商客的绝好机会。根据投洽会期间发布的一项台湾产业调查显示,台湾5000多家IT企业中,3500家已经在大陆设点,90%的台企表示将投资大陆高科技产业。去年,台湾电子信息产业470亿美元的全球销售额中,有183亿是由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企业创造的。据统计,仅两岸机电贸易一项,去年达到159.9亿美元,主要产品增幅均在20%以上;受台商投资带动,加工机床增幅高达118%。
面对台商“搬家”忙这一事实,台北市电脑商业同业公会副总干事黄钡则向记者历数了台湾到大陆投资经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福建省试探性产业结构调整转移,转移的是一些附加值较低的IT硬件产品;第二阶段是把附加值较高的IT硬、软件产品转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生产;第三阶段就是现在掀起的西进“第三波”浪潮,把包括IT在内的台湾岛内年产销负增长的机电产品全部转移到江、浙、沪、鲁等地。其中转移的许多产业都是台湾的优势产业,像微机的鼠标和键盘,台湾产品占据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LCD(液晶显示器)产业,占50%;笔记本电脑,占52%。另外还有半导体、材料制造业等等。据估计,在未来2到5年内,台湾大部分大企业会到大陆寻求发展。
与以往不同的是,在“第三波”西进浪潮中还涌现了新特点,第一,为了到大陆市场卡位,增强在大陆市场的竞争能力,岛内许多大型企业加快了转移大陆的步伐。其次,在高科技龙头企业“群聚效应”的影响下,台商投资大陆已出现“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势头。另外,因为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以其优惠的投资政策、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廉价的土地、劳力等优势,对台商将形成新的吸引力,西部城市兰州在投洽会期间签了两个大合同,其中一个就是台湾大泓有限公司与兰州一家本地企业的共建项目,总投资达3.3亿人民币。加入世贸组织后台湾产业转移大陆逐渐向中西部地区渗透,并形成点、线、面交织的全方位的投资格局。
大陆产业升级中的台湾因素
进入新世纪以来,祖国大陆产业正步入以“质量效益”为第一目标的传统产业升级的新阶段。台湾当局有人疾呼,台湾高科技企业大举西进是在“空洞化”台湾本岛产业,而“养肥”了大陆,那么,在大陆产业升级关键当口,台湾因素有多重呢?在原国家经贸委2002年发布了《关于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实施意见》之后,原信息产业部吴基传部长在去年“信息产业部召开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工作会议”上曾透露,“十五”期间(2001-2005),改造传统产业的市场规模以人民币计大约是5000亿元。据有关经济学家估计,尽管台湾因素在大陆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大,但是在这块“大蛋糕”中台湾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大陆产业升级更多的是依赖内部因素,比如深化企业内部机制改革和创新、激活内地市场活力以及随着政策、法律环境的不断完善,公平、公正使用社会资源的新体制逐步确立后不断增长的民间投资。
西进“借力用力”促“双赢”
尽管欧美经济低迷、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但是,台湾高科技产业仍然找到了一条“突围”之路:在扭转销量下滑、提升产品品质和加快掌握新技术方面,祖国大陆成为他们获得持续竞争力的有力保障。随着北京“科技奥运”的临近,大陆台企将迎来更大的商机。上海东亚研究所的经济专家钟焰说:“借助大陆,台湾不仅找到了降低成本的生产基地和庞大的成长型市场,也大大化解了高科技产业成长的风险。而且,两岸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合作必能创造出有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改变台湾仅是国际分工链上一环的被动局面。”
在科技创新方面,不仅台湾岛内硬件业普遍在大陆设立研发据点,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等地,宏集团、英业达集团为代表的100多家岛内软件业者都设立了软件研发中心,依靠大陆的高科技人才,培养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原创力。
目前,为吸引不断活跃的国际投资和迎接台胞台企新一轮产业转移,“投洽会”上,沿海省份山东、浙江,以及西部省份甘肃等大陆代表团在投资环境的大比拼上铆足了劲。东道主厦门则承诺,对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免费服务、跟踪到底、24小时受理投诉,并成立“大通关”协调领导小组。而作为国内税收政策最优惠的海南省,该省商务厅负责人在会期间的一次投资项目推介会上表示,允许境内外投资以合资、合作方式投资建设港口、码头、机场、公路、铁路、电站、煤矿、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独资经营专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