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1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编织火红的中国结
向世界发出华人之声
血脉相连,星光闪烁
永远的中华魂


 

编织火红的中国结

——凝聚世界华声、侨力、华人

在海外,每到中国的节日,许多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都会挂起中国灯笼、中国结,人们穿起唐装,品尝中餐美食,舞动红绸,欢庆节日。

此时,也是中国母亲最想念生活在海外的3500多万中华儿女之时。今年“十一”国庆节前后,长沙和北京,先后举办了“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表彰活动”、“海外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海内外传媒、工商、企业、社团等业界精英人士欢聚一堂。

从会内会外的畅谈与交流之中,我们感受到了地位日益提升,实力日渐增强,声音逐渐宏大的海外华人世界;从流动的亲切乡音,眷恋乡情,不尽乡思中,我们看到了快速发展的中国对于海外华侨华人的鼓舞和凝聚力量,真切体会到了海外华人心中那挥之不去的火红的中国结!

向世界发出华人之声

——从“论坛”看海外华文传媒的新发展

本刊记者 刘东平

美国大纽约侨声广播电台总经理薛纯阳先生(右)在论坛上演讲后与同业代表就世界传媒发展交流看法。 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张雁在华文传媒论坛上宣读论文。 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在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座主体发言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华文传媒。

不久前,世界15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精英集聚长沙,在“第二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出了吸引世界关注的声音。

如今,在这个流动频繁的世界中,生活流动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正呈迅速增加之势,总数已有3500万人,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华人的足迹身影。海外华文传媒也随之竞相发展推进,呈现繁荣稳步的态势。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地出版的华文报刊共有500多种,其中日报100多家,期报180多家,各类刊物230多种。海外华语广播电台目前已发展到70多家,华语电视台数十家,网络媒体之多更是难以计数。古老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全球华文媒体的手中维系、传承、播撒、延伸着,编织起一个通达四海的中国结。

繁荣稳步的新时代

如果从1815年在马来西亚马六甲创刊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算起,海外华文传媒已有近200年历史。在这期间,海外共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办过华文报刊,累计总数4000多种。

华人落脚海外首先要做“三件事”:“开中国餐馆、兴中文学校、办华文报刊”。泰国最大华文日报《星暹日报》总编辑马耀辉说,一开始华文传媒多是因华商的“华文情结”而办,华商资助华文报纸,纯粹就是因为“看华文的感觉很好”。搜狐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也在论坛上回忆说:“我在美国9年,如果没有华文报纸的话,我的生活会非常单调,阅读中文的感觉真好。”

而今天的情形有所不一样了。在泰国,华人的地位较高,有6家华文日报和数家华文期刊,华文报纸已跻身主流之列,可与当地主流报纸同步报道当地新闻。马来西亚的华文报社现有18家,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充分显示了华文媒体的繁荣与生机。在马来西亚,华人只占这个国家人口总数的28%,但18家华文报纸的日销量却超过了马来文报纸和英文报纸。另外还有63种华文期刊,4套华语广播和3个电视频道定时播放华语节目。

在欧洲、拉美等地,近年来随着华人新移民的增多,华文传媒也日渐增多。如美国目前有《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等华文日报7家,还有40到50家免费派送的周报;在加拿大,华语已经成为第一大非官方语言,目前拥有各类华文报刊50多种,华语电台电视台10余家。即使在一些非洲、大洋洲国家,如毛里求斯、斐济等,也可见到华文报刊。

在香港这个传播业十分发达的世界咨讯中心城市,不仅众多的传统报刊传媒在不断变革中此消彼长,竞争发展,一些跨地区的华文媒体也利用香港资讯中心地位优势向世界各地拓展,香港凤凰卫视以“拉近全球华人的距离”“构建两岸三地桥梁”为宗旨,通过《飞越黄河》、《千禧之旅》、《寻找远去的家园》、《永远的三峡》、《唐人街》等一系列大型采访节目,精心打造全球华人认同的华人文化,那就是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崇尚,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向往,对祖根的寻觅追求。这些颇富创意和文化品位的节目,在海内外华人圈内引起了强大反响,真正拉近了全球华人的距离。

香港凤凰卫视已从6年前创办之初的单一频道发展到今天包括中文台、电影台、欧洲台、美洲台和资讯台5个频道的华语电视平台,节目进入了亚太、欧美、北非7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了这些地方的华人主要聚居区,成功实现了由区域性电视传媒向国际化跨国电视传媒的飞跃。

影响和融入主流社会

海外华文媒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只限于“唐人街”,随着华人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数的增多和对自身权益的重视,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越来越大。 今年5月,加拿大卑诗省政府公开修正了一项决议,决定继续保留原有的华文省级考试制度。一位加方教育厅官员说,这个决议的修正,是与当地华文报刊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在今年年初,卑诗省政府为削减开支,平衡财政预算,计划取消部分第二语文考试,其中包括华文。消息一传出,就引起了华人社区的强烈反对。由大陆新移民张雁女士创办的华文报纸《环球华报》,用大量版面紧密追踪华人社区对此事的意见和反应,深入报道调整省试的相关背景情况,并专门发表社论指出,“废考中文,不利于华侨华人在加的生存和发展,削弱下一代在国际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与全球中文热的大势背道而驰,更有违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

为进一步引起省府的高度重视,《环球华报》在读者中发起了签名活动,有数千华人热烈响应和签名,一致要求省府重视民意,保留中文省试。结果在各界努力下,省府终于保留了中文省府考试。事后,《环球华报》社长张雁女士非常感慨地说,这一事实表明,为维护广大华人的正当权益和意愿,我们非主流华文媒体完全可以对主流社会甚至政策导向发生影响。

影响主流社会,融入主流社会,这是许多海外华文传媒正在探寻的成功道路。“经过多年的曲折探索,我们找到了一条合作、融入的路子,只有与主流媒体合作,我们才能真正把握市场,才能找到有效的发行渠道,这才是传播中国更有效的捷径。”《欧洲时报》的总编辑梁源法这样说。

自2000年,这家有20年历史的法国华人报刊《欧洲时报》有了一个大转变。他们开始与法国主流媒体最大的杂志《巴黎竞赛周刊》合作,出版介绍中国的法文刊物《中国周刊》。中法双方紧密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中方负责一些选题的策划和采访联络,法方负责出版发行。《中国周刊》以崭新的面貌问世后,凭借《巴黎竞赛周刊》强大的发行网络,每期发行达12万份。全法国上千家报亭都在销售《中国专刊》,一个真实、变化发展着的,让法国读者欣然接受的中国走进了主流社会读者的视野。特别是由《欧洲时报》策划并负责与中国方面联络安排,法国记者亲自深入中国云南、内蒙古和三峡等地采访,以亲身感受和法国读者熟悉的语言和思路,以蓝眼睛的观察写出的数篇报道,深深打动了读者,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反响。“尽管合作、融入当中有碰撞、磨合和妥协,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良好经济效益是从前我们自办报刊所难以达到的。”《欧洲时报》社长杨咏橘感言。

最近,《欧洲时报》又与法国东方语言学院的学生合作,创办了一份《新眼光看中国》法文季刊。继续为培养新一代中法交流的人才出力,受到了法国大学生的欢迎和支持。

拓展“中华文化地图”的疆域

曾有人提出“中华文化地图”之说,即指中华文化在全球占有的位置有多大,在世界的传播范围有多广。作为以华文出版的报刊,海外华文报刊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体现者、传播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者。中华文化地图就在这些海外华文媒体的手中传承延伸开来的。

正如加拿大《环球华报》社长张雁所说:“在海外,人们接触中华文化的最直接途径是阅读华文报刊。所以华文报刊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中华文化在的海外的形象。”《环球华报》从创刊至今,始终坚持高质量和高品位的办报方针,忠实坚守使命,努力将中华文化最灿烂最优秀的一面呈现给读者,使西方主流社会了解真正的中华文化;让第一代华人移民在海外寻找到文化归宿,第二、三代华裔为自己传统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

为了不断传播中华文化,培养新一代文化承继者,使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生生不息,加拿大《环球华报》特别开辟了“中文教育”专版,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遗产宝库中精心选取了易于为儿童理解和阅读的故事、诗歌和小品,这个专版深受家长们的欢迎,共同阅读这个专版成为许多华人家长和孩子们接受中华文化熏陶的必修课程。《环球华报》还经常举办征文比赛和绘画比赛,比如以“我的两个家”为主题的绘画创意比赛,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怀念之情,深受各界华人的欢迎和赞赏。 在《环球华报》的办报过程中,社长张雁特别注意到,在加拿大新移民和下一代当中,东西方文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发生,于是报社特别连载了美国著名华裔作家王伯庆的名著《我家有个小鬼子》,描绘了作家女儿“小鬼子”王可怎样在西方社会中,通过东方父母的交互式教育,从哑哑学语到踏上哈佛的成功之路,并特别邀请王伯庆父女和读者见面交流,有200多位家长带着孩子参加了“一个东方孩子怎样在西方接受教育并走向成功的讨论”。这样的连载和活动积极倡导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海外华人强烈的中华文化认同,使海外华文传媒自觉肩负起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每年都主办200项传扬中华文化的活动,并主办“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活动,借此为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尽一份力。让中华文化的传扬成为维系全球华人的纽带。

华文传媒的话语权之梦

由于海外市场的相对狭小,海外华文传媒面临着生存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2002年,创办8年之久的澳大利亚《自立快报》宣布停刊,墨尔本的华文报纸打开价格战,大部分都采用免费派送的方式。在匈牙利,华文报纸相继扩大广告版面比例,降低广告收费,展开广告战。美国的华文杂志则几乎都患有先天的读者匮乏症,华文期刊《彼岸》每期印发3000份,每份成本3美元,实际只能收回2美元。

香港经济暂时困难的局面,使媒体的经营也入困境,许多香港报章出现巨额亏损,不少报章停办或转手经营。有40年历史的《天天日报》停刊,有60多年历史的《星岛日报》控股权已被泛华科技收购,不少报纸采取减少版面、削减员工来缩减开支。

在加拿大有100万华人,大约只有相当于中国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且散居在加拿大997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加拿大的华文日报却有数家,40余家华文报刊竞相开办,生存竞争异常激烈。不少华文传媒诞生不久,便在资金匮乏、报刊质量差、发行和广告市场局限的困境中夭折。

尽管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华人,但从目前世界媒体的格局看,英语媒体占了80%,整个世界的话语权几乎掌握在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传媒集团手中。与西方媒体在全球传播体系中的强势地位相比,华文传媒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华人的声音仍显得微不足道。这与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影响,与中国和华人在世界上的作用与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另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随着海外华人的数量的不断激增,文化素养和消费能力的大大增强,中华文化版图的扩大已势在必行,同时世界各地都出现了华文热,全球有4000余万洋人在学习汉语,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大幅增长并吸引全球投资的佐证,也是全球多元文化格局越来越需要中华文化提供丰富文化产品的写照,更是华文媒体在不远将来能赢得更大发展的预言。“我们盼望有一天,华文媒体的合力变成风、变成鼓——卷过地球每一个角落,敲响世人不能忽视的节奏,发出强大有力的‘中国的声音’!” 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的激情言辞喊出了全球华文媒体人的共同心声!

华文传媒精英精彩言说

“一旦海外华文传媒真正成为3500万华人华侨与祖国之间的‘绿色通道’,中华文化这片肥沃的春泥就能滋养出海外华文传媒的奇葩,海外华文传媒的春天也就随之到来了。”

——《香港商报》总编辑陈锡添

“如何抓住机遇,参与这场新世纪的冒险,来跳出一场动人的舞蹈,正考验中国的新闻精英。”

——香港《亚洲周刊》总编辑邱立本

“海外华文传媒人在纪录历史的同时,本身也在创造历史。”

“文化的自觉与自律,是装载在人心中的发动机,海外传媒人理当具备和努力提升中华文化的自觉。”

——美国《中美邮报》总编辑屠时新

“我们盼望有一天,华文媒体的合力变成风、变成鼓――卷过地球每一个角落,敲响世人不能忽视的节奏,发出强大有力的‘中国的声音’!”

——香港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

“有华文媒体的存在,就有中华文化与主流社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交流与融合,才能使我们辉煌的中国文化得以更广泛更有效的传播!” ——法国《欧洲时报》社长杨咏橘

“海外华人需要祖国的声音,最为亲近的中国声音,全世界需要中国的声音,最为可靠的中国声音,最让当地人接受的中国声音。

每个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都有义务成为中国的‘形象代言人’!海外华人、全球华人,与中国荣辱与共,永不割离。”

——加拿大星星文化传媒集团总裁袁志强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