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6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广角> June 2001
 
禁毒:林则徐的事业在继续

本刊记者 侯瑞丽

1839年6月3日中国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共化去烟土119万公斤,如此大规模地销毁鸦片史无前例,林则徐由此成为国际禁毒先驱。6月,让我们缅怀英雄的伟绩,与世界人民一起痛诉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联合国把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记者近日采访了林则徐的五世孙凌青先生和他创办的林则徐基金会。

在凌先生摆满古籍的客厅,一祯林则徐的彩色画像引人注目,给幽暗的客厅增添了亮色和生气,使人感到林则徐的事业仍在继续并蓬勃发展着。的确,今天禁毒已经成为世界人民一项共同的事业,凌先生更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纪念家族伟人,禀承伟人的业绩。1995年凌青在中国福建林则徐的出生地建立了“林则徐基金会”,通过基金会,年愈古稀的凌先生游走四方,与毒魔抗争。

1923年生于古都北京的凌青原名林墨卿,曾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系,在未名湖畔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启蒙。日寇发动侵华战争后,林墨卿自愿放弃学业,与胞姐辗转到了晋察冀边区,从此改名为“凌青”。

这位儒雅温和、思维极清晰的老者是一位毕生从事外交事业,成绩卓著的外交家,他当过首任驻委内瑞拉大使、常驻联合国代表、驻美国大使等要职,还与同为外交官的夫人张联一起成为中国近700位驻外大使中第一对“伉俪大使”。

早在延安时代,凌青便以英语译员的身份涉足外交。1949年年仅26岁的凌青被周恩来总理任命为新中国第一届“内阁”的外交部长(兼),直接主管美国事务。凌先生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当我被介绍是林则徐的后代时,总理说:“林则徐的后代搞外交,就更要爱国了。”

50多年前总理“要爱国”的叮咛始终萦绕在凌青耳畔,当大使的时候,他以独立、主动、自信的形象维护国家尊严;退下来后,他选择肃毒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每当回顾先辈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凌青都十分动情。1806年,林则徐在厦门第一次接触到鸦片走私和烟毒泛滥的情况,就被烟毒产生的“丧威仪,失行检,掷光阴,废事业,耗精血,荡家资,亏国课,犯王章,毒子孙”的恶果所震动,愤而销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化去烟土一百多公斤。在销烟过程中,林则徐还邀请了外国传教士和商人来参观,这些人“在池上看视化烟,并至厂前,以夷礼摘帽见”,表示极度的钦佩。马克思曾热情地赞扬说:中国历年禁烟措施的顶点“是钦差大臣林则徐到达广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没收、焚毁走私鸦片”。

此后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正是在这样一种精神鼓舞下,与形形色色的毒魔作斗争,并始终伴随相关的法令和措施。但日本侵略中国时,在沦陷区公开贩毒,毒害中国民众,掠夺财富,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后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对毒品进行了彻底、认真的查禁,1952年,新中国的政务院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大规模的禁烟运动,封闭烟馆,收缴烟具、烟土,铲除烟田,归田种粮,依法惩办了8万多制毒贩毒犯,处死800多名罪大恶极的罪犯,挽救了2000多万吸毒者,使新中国成为史无前例的“无毒国”。30年后,毒品又乘机侵入。据统计,截至2000年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已达86万,比上一年增长26.3%。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凌青举起林则徐的旗帜,以基金会的形式参与到禁毒斗争之中。凌青说:“林则徐作为民族英雄得到中国人民的敬重,作为一个国际禁毒先驱也得到国际上广泛的承认。纽约唐人街的广场上立了林则徐的塑像,新加坡将要建立中国十位历史名人塑像,其中也有林则徐。而据我所知,目前在海外建立塑像的中国人只有孔夫子和林则徐。去年中科院一名院士发现了一颗新的星体,国际天文学会学会规定,新星体的名命由发现人提名,林则徐作为国际禁毒先驱被提名并得到批准。”

凌青还介绍了林则徐基金会在禁毒方面所做的工作,他说:“基金会成立后,在港澳台侨的同胞中反映尤为强烈,他们纷纷捐资赞助,搞禁毒的宣传和研讨。为了挽救受毒品残害的青少年,使他们摆脱毒魔,走向新生,从1998年6月开始,基金会筹办建立了一所自愿戒毒所——则徐戒毒中心,是一个颇具规模的民办自愿戒毒机构。开业以来,接收了数百人次,经过药物治疗、思想教育和开展文化体育活动,效果甚好。”

那么凌先生对当今中国的禁毒工作有何建议呢?他简明地概括说:应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使其互相促进,在戒毒方面处理好政府与民间的关系;打击贩毒方面处理好惩处与宣传教育的关系;禁止吸毒方面处理好戒毒与康复的关系。 凌先生因基金会的研讨活动,结识了不少海外的禁毒专家,对海外的禁毒情况有一定了解,他认为海外依靠民间力量进行戒毒的方法值得借鉴,他说:“香港的戒毒机构一般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政府鼓励民间办戒毒机构,那里的许多戒毒所是教会办的,成功的政府给以奖金。在政府看来,减少一个吸毒的人就等于减少一个犯罪分子,因此对民办戒毒非常支持。中国大陆还没有大规模发展民间戒毒,戒毒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政府承担,我想,条件成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大力发展民间戒毒,为政府分忧。”此外,他还介绍了海外在禁毒方面的其他特点,他说:“港澳台地区戒毒的另一个特点是重视康复,由于环境与心理的因素,戒毒的人容易复吸,当他们遭受歧视,找不到工作,或遇到其他困难时,容易发生复吸,这不是药物治疗能够解决的。因此他们注重给戒毒者提供职业训练,加强他们求生的本领,并在精神上帮助他们,使其有精神的寄托。” 最后,他信心十足地说:“在港澳台地区贩毒集团往往与黑社会密切勾结,因此那里的禁毒工作是时刻受黑社会威胁,有一定风险。大陆的情况就要好得多,可以大张旗鼓地进行,我们利用这个优势可以把禁毒工作搞得更好。”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chinatoday@263.net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