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点――中国加入WTO
中国“入世”前加快清理涉外法规
中国“入世”前,正在加快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法律框架,以履行对加入世贸组织所作出的“遵守规则、开放市场”的承诺。这在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正在审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修正案(草案)》中可见一斑。
这部被称为中国涉外经济第一法的法律,在中国的外经贸法规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为适应对外开放需要,对其进行修正,修正的主要内容包括:取消外汇自行平衡的限制,修改关于“尽先在中国购买”的规定,取消关于外资企业产品必须全部或大部分出口的规定,删除关于“企业生产计划备案”的规定等。这意味着“三资”企业将享有更大的产品内销权、原材料采购权和经营自主权。
除“三资”企业法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已根据世贸规则和中国政府的承诺修改了专利法、海关法,审议了著作权法和商标法的修正案草案。初步统计,拟修改的外经贸法规、规章共有140多件,拟废止的共有570多件。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建徽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制定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和保障措施条例等,还将根据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需要,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如制定反垄断法,修改对外贸易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
各地代表讨论应为入世做何准备
加入世贸组织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来自各方,参加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和委员讨论各地为入世所做的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天津市市长李盛霖代表说,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但市场开放将使天津一批竞争力较差的制造行业和企业受到严重冲击,特别是汽车、机械、石化、医药等行业面临很大压力。服务业对外开放,将引起金融、商贸及社会服务领域发生重大变化。他说,为了提高竞争能力,天津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支持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上市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
广州市外经贸委副主任翁文祥代表说,“入世”后广州市在外贸引资等方面的工作将有六大调整,包括:大幅降低进口关税和进口调节关税;缩小主动配额、许可证制度的应用范围;取消外贸公司的进出口代理,取消外资企业的出口申请;扩大外商外资领域的市场准入;提高外贸政策的透明度。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经委主任黄奇帆代表说,“ 入世”谈判十多年,给了上海充裕的调整期,尤其进入九十年代后的十年间,整个政策经历了大转型。十年间,关税从百分之四十四经过三次调整后降至目前平均水平百分之十五点三,在今后五年间再降百分之八左右将是又一次“软着陆”,不会有太大波动;世贸组织成员国必须取消配额制度的规定,上海也已有充分准备,十年间一千多种配额项目已解除了百分之六十,今后五年内取消剩余的三百七十余种配额将水到渠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