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今日视点

今日视点

结缘联合国

——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首任全权代表黄华

联合国风雨六十年


2004年10月,北京,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为黄华等六人颁发了联合国特别奖,以表彰他们为联合国做出的特殊贡献。

黄华与联合国有着不解之缘: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后,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常驻联合国及其安理会的代表;1976年任外交部长,曾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过第29、32、33、35和37届联合国大会;1978年和1982年,率团出席联大讨论裁军问题的特别会议,阐述中国在裁军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并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提出了《关于立即停止军备竞赛和进行裁军的主要措施的建议》。

结缘联合国

——访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首任全权代表黄华

本刊记者 张 娟

 

在纪念联合国成立60周年之际,北京初秋一个凉爽的日子,记者前去黄华的寓所拜访了年已93岁高龄的老人。

黄老的夫人何理良告诉记者,老人近年来很少接受采访,因为他做事一贯认真严谨,为准备资料往往要付出很长的时间。对他而言,接受采访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和着窗外的秋雨,黄老缓缓忆起在联合国工作的岁月。老人年迈而矍铄的外表背后,蕴涵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交谈中,除了偶尔停顿下来仰头闭目确认一下某个事件发生的时间,老人的讲述基本上连贯的,而且思路很敏捷,还纠正了记者提问中用词不太严谨的地方。

亲历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

作为一名资深外交家,黄华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维护祖国尊严的神圣事业。上世纪30年代,黄华就开始从事外交工作,协助埃德加·斯诺等外国记者采访苏区。新中国成立后,黄华一直在中央外事部门工作。1971年,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期间,黄华参加了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的主要会谈,并参与制定轰动世界的邀请美国总统尼克松访1972年访华的公告。也是在这一年的11月,他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常任驻联合国代表,此时的黄华出任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只有4个月。

“我是从电视上看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消息的,决议一通过,会场中掌声雷鸣,当时一同看电视的人也齐声欢呼。”黄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情依然很激动。“这是历史性的胜利,打破了美国多少年来对中国的控制。”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提案。“我们都不在场啊!毛泽东主席曾有过一个精辟的概括,‘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的确,是黑人兄弟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使联合国有了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的真正代表,使联合国真正有了普遍性,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性组织。无疑,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书写了联合国历史的新篇章。正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所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绝不会成为真正的联合国。可以说,2758号决议纠正了联合国的一个重大失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吴丹随即致电周恩来总理,欢迎中国正式派遣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中国政府决定组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黄华任代表团副团长。 接到任命后,黄华向加拿大总理皮埃尔·埃里奥特·特鲁多辞别,刚担任大使就辞行,从个人感情来讲是黄华“至今仍感愧疚的事情”。“要知道,加拿大是北美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它不理会美国等超级大国对新中国的封锁与孤立,与中国建交,而我出任大使只有4个月就离开。”黄华是到特鲁多家中去向他辞行的。当时特鲁多正带孩子玩耍。“我说自己刚到任不长时间,还没来得及为增进两国的关系、交往和合作做什么工作,就有新的工作任务,自己特别内疚。特鲁多说,我们非常荣幸,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联合国代表是中国驻加拿大首任大使。”以后的日子里,黄华与特鲁多成为很好的朋友,卸任后的特鲁多曾多次来中国,“每次都会带他的一个孩子来。”黄华说。

在中国被孤立20多年后,代表团作为新中国的使者出席联合国大会,任重道远。作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黄华的感受如何?他说当时没有什么紧张的感觉,支持我们的国家那么多,朋友那么多,不懂的东西我们可以学。当然同时感到身上担子的分量:任务重、生疏的环境、面临着多边外交及众多的新问题等。其实对于黄华来说,这不只是出席二十六届联大,也是他以后在联合国工作期间要面临的问题。

二十六届联大期间,中国代表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他们以灵活、真诚和充满协调精神的外交姿态,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了新中国。

 

在联合国的日子里

二十六届联大后,黄华留在联合国开始了为期5年的工作。尽管同样从事外交工作,谈起在联合国当代表与在其他国家任大使的区别,黄华说这两个角色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比如说多边外交、国际合作等都是新内容,“我们不是从零开始工作,而是在一个进行状态的国际机构里工作,作为常任理事国,对各种问题要有自己的看法。”黄华说需要看很多东西,要与每个委员会联系,要注意和中国有关的议程。

黄华特别谈到关于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当时,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拟将香港、澳门列入“殖民地”名单。1972年3月8日,黄华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主席,严正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的范畴。因此,不应列入反殖宣言适用的殖民地区的名单之内。”4天后,黄华又在联合国大会上重申了这一立场。6月15日,联合国非殖民化委员会通过决议,向联合国大会建议在上述名单中删除香港和澳门。11月8日,第二十七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批准非殖民化委员会的报告,确认中国对香港、澳门的立场和要求,排除了国际社会参与中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进程的可能性,从根本上避免了关于中国对香港、澳门拥有主权这一无可争议问题的复杂化,为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奠定了基础。

“有时候先发制人是很重要的。”93岁的黄华谈起这段历史时,语气中更多的是平静,但从他的叙述中,我们感受到这位外交家在复杂外交斗争中纵横捭阖、正气凛然的风采。

在这位老外交家的眼中,中国在联合国这个大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怎样呢?“越来越重要”!记者提问话音刚落,黄老迅速地用五个字做出了概括,并朗声笑了起来,不知是日渐强大的中国及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让他由衷地欣慰,还是得意于自己思维的敏捷,老人笑得很开心,并持续了很长时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随着我们国力的强大、加入世贸组织,我们在国际上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为和平、稳定、发展,不仅是中国发展的主流,也是世界的主流,追求和平、保持稳定、促进发展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发展都不能脱离人民的愿望。”

现在最关心科技发展

黄老对时事很关心。他非常爱看书,并经常“上网看点东西,看看新闻,看看评论。”老人很关注近日广东等地的“油荒”,“当年我们在美国时,石油比纯净水还要便宜,现在居然涨到67美元一桶。”由此他谈到用科技手段解决新能源和科学地利用能源的问题。“现在的油价这么高,煤的‘含血量’又过高(指矿难频发),水电、沼气、风能、地热这些可持续使用的能源能不能科学地利用起来?”记者发现,闲赋在家的老人家的信息量一点不亚于关注时事的年轻人。

“我现在最关心科技发展问题。”黄华的关注是具体的。他从新华社内参中看到一则消息:贝宁教育部采购一批中国产的赛迅软件(ScienceWord),这是贝宁政府首次正式采购外国软件为本国教育信息化服务,也是中国软件首次获外国政府采购。同时,贝宁政府发文向全国中小学推广中国软件,这也是中国软件首次获外国政府推荐使用。

黄老马上让秘书去购买这套软件,但市场上没能买到,老人想办法联系到采写这则消息的记者,并通过记者联系到软件的研发单位。经了解得知,赛迅软件被列为国家“863”计划重大软件专项,科技部将其定为“2004年度国家级火炬项目”。它是全球唯一的科技文档字处理软件,它可以将文字、公式、曲线、逻辑图形结合在一起,一次性连贯完成对文字、公式、图形的所有编排。“我向中国工程院的徐匡迪院长推荐了这个软件,是不是可以让院士们来试试,看看有问题没有,试用满意再推广。同时我还会向教育部、科技部建议在学校和科技界推广。”老人很执著,他认为中国自主研发的优秀产品应该能够迅速占领市场,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技发展服务。



-+-+-+-+-+-+-+-+-+-+-+-+-+-+-+-+-+-+-+-+-+-+-+-+-+-+-+-+-+-+-+-+-+-+-+-+-+-+-+-+-+--+-+-+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