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手未来牵手希望
--两岸青年夏令营侧记
本刊记者 徐晓燕
2005年,台胞青年夏令营活动结束了,美好的时光虽说短暂,但说不完的感怀,道不尽的留恋,将伴随那万紫千红的大陆风光,永远铭刻在营员们的记忆深处。
两岸4000大学生在京大联欢
7月14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色彩缤纷、歌声阵阵。身着不同颜色服装的4000多名两岸学子欢聚一堂,参加“牵手未来、牵手希望--海峡两岸大学生大联欢”活动。
从7月7日开始,来自台湾121所高校的2500名大学生与大陆20所高校的1500名大学生陆续在北京、上海、江苏、湖南、陕西等地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活动,14日又同台演出,将这次20多年来在大陆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两岸交流活动推向了高潮。
在高亢激越的《长江之歌》声中,联欢活动拉开了序幕。两岸学生轮番登场,演出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台湾原住民风情的舞蹈成为整个联欢清新的亮点。中央民族大学的同学舞起了情意绵长的《五彩云霞》……
既然是“牵手”,不如大家合作演出。一把吉他,几位同窗,好像在校园里轻吟,来自台湾世新大学、辅仁大学的同学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唱起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那首《乡愁》。更别有意味的是,在台湾著名歌手罗大佑《乡愁四韵》的歌声中,一名大陆男生和一名台湾女生走上舞台,分别以普通话和闽南语朗诵起这首在两岸广为流传的诗篇。
在大合唱《外婆的澎湖湾》之后,活动接近尾声。此时,一个大蛋糕被推上舞台--活动的主办方要为当天过生日的两名台湾学生和一名大陆学生送上生日祝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和国台办主任陈云林等也走上舞台向三名学生祝贺生日,并与全场师生同唱生日歌。
看不够的新鲜与神奇
在全国台联2005年台胞青年千人夏令营开营仪式上,来自台湾政治大学的学生代表王乃雯的发言表达了大家的共同心声:踏上祖国大陆的土地,祖国的地大物博、人文荟萃,总是让我满载不同的感动与惊奇。我来这里是因为向往那失落已久却又唾手可得的亲切感;我来这里是因为相信我们可以抛开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单纯地和新朋友谈天说地,把酒言欢;我来这里,是我相信那一湾浅浅海峡不是遥远的距离,对于这片土地的每一份感动和认识,都将成为为两岸搭桥的一份动力……
看不够的新鲜与神奇
第一次走进北京的台胞青年处处都感到很奇鲜。北京的街道、来来往往的车辆、充满传奇色彩的名胜古迹,都促使他们睁大眼睛,仔细地观察和回味。北京的颐和园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仅可以欣赏千姿百态的湖光山色,雕梁画栋的轩榭小亭,还可驾一艘汽艇,体验泛舟碧波荡漾的乐趣。在园内一条长廊顶上,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随着导游的讲解,这些台胞青年都看得入了神,他们所熟知的“岳母刺字”、“武松打虎”、“西游记”等许多故事,以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展现在面前。
对爱美的台湾女孩子来说,大陆的许多精巧的小饰品让她们大开眼界,爱不释手。在游览八达岭长城时,许多女孩来到卖小饰品的小摊前,水晶手链、平安结、贝壳钥匙链,让人眼花缭乱。以至在临走时,其他同学来督促了几次才登上汽车。另外,这些台胞青年也好好地过了一把侃价瘾。
台湾学生们还先后参观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八达岭长城和故宫,“大”、“气势磅礴”、“恢弘”等成为这些学生们心目中最直观的印象。
台北科技大学的刘育杰同学对大陆高校的印象是:“校园很大、很漂亮,马路也宽,教学设备先进而齐全,学习的氛围很好,”他并表示有想法要到大陆的高校进一步深造。谈到与大陆同学的交流,他说,一路上觉得跟
他们很能沟通、很好交往。
“原来你们这么现代化”
“我们以为你们还是人民公社,大家都在吃食堂呢。”“北京看来并不比台北落后啊!秀水街的东西真不错,原来你们这么现代化!”
在营员和来自北京高校的志愿者之间,记者听到不少这样令人颇感意外的问题和对话。
来自台湾铭传大学的刘兴华同学说,来前对大陆的印象应该是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来了之后发现,“真的是太不一样了,感觉很亲切。”
台湾年轻人何以对大陆有这样的印象?“我们中学课本里有关大陆的部分好多年也没有改过。”中华艺术学校大众传播科的林昱伶告诉记者.
“在电视里看不到有关大陆的内容吗?”
“有。比如《大陆寻奇》,介绍大陆的自然风光啊,旅游啊。有好多这样的节目。”台湾义守大学的一位男生说。“不过我从连战来大陆的新闻里看到,长安街非常非常地宽。”
参加夏令营的孩子有不少是初次来大陆。岛内关于大陆资讯的闭塞使他们对这里的认知发生了偏差。不过夏令营活动很快改变了营员们的看法。
台湾大学三年级的邵匡执参观每一处都很认真:“高中时我就想来大陆看看,现在终于如愿以偿。这里的每个地方似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历史的教训不能忘却
今年是抗战胜利60周年。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是夏令营的一项重点活动。
11日下午细雨蒙蒙。营员们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伟大胜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主题展览。
营员们簇拥在讲解员身边,对于60年前的那段历史记录静静地听,细细地看,并且不时举起相机摄下眼前的抗战实物和照片。
在“日军暴行惨绝人寰”展厅,大家被震撼了。照片中记录的是日军欠下的笔笔血债,展厅中陈列的是侵略军残害中国军民的刑具原物。参观的队伍缓慢地移动。“好惨好惨!”有声音低低在说。有的营员甚至扭过头去不敢再看。
台湾铭传大学李茂源的看法理性,得到在场不少同学认同:“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回顾历史,我们看到了侵略的可耻和战争的残酷。仇恨也许可以化解,创伤也许可以弥合,但历史的教训不能被忘却。”
突出民革特色的参访团
7月11日,“台湾高校杰出青年参访团”一行50人开始对大陆进行访问。这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组织的又一个促进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的大型活动。
民革中央曾经在2004年2月开始举办“首届台湾高校杰出青年赴祖国大陆参访团”活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参访团的成员都是青少年,出门在外多有不便和不习惯,民革随团的工作人员以父兄之爱无微不至地关照每一个人。
在北京,参访团必与民革中央、国台办等有关部门领导座谈。
在南京,参访团必拜谒中山陵。他们向中山先生的灵寝敬献花圈并在陵园植树留念。
古城西安,是台湾学生最喜爱的地方。在陕西博物馆参观时,具有几千年历史的件件展品使同学们叹为观止。
祖国大陆曾经的兴盛和今日的辉煌,祖国大陆曾经的苦难和耻辱,点点滴滴激荡着同学们年轻的心。
参访团有位同学平时不爱说话,可她回到学校后通过电子邮件给民革中央联络部发来一封感情真挚的信,她在信中说:“因为爱这块土地,
我们选择了来此学习, 因为心灵深层的历史纠葛, 借由学习, 寻找失落的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