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农业交流合作前景广阔
本刊记者 徐晓燕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协会与应邀前来的台湾省农会代表,6月22日在北京就进口台湾水果零关税措施所涉及到的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台湾有优质的水果,大陆有广大的市场,两岸农业合作互补互益、互惠互利。台湾热带水果一向是台湾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是长期以来受岛内市场的限制,常常在丰收季节出现滞销,使台湾果农遭受损失。针对这一问题,今年2月25日,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扩大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主张,得到台湾有识之士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大陆有关部门愿为台湾农民提供帮助
一段时间以来,大陆有关部门积极会商,抓紧研究台湾农产品在大陆扩大销售所涉及的政策及技术问题,做了大量准备工作。5月3日,大陆有关方面正式宣布,将检验检疫准入的台湾水果由12种扩大到18种,并将对10余种台湾水果实行零关税措施。
不久前在国台办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
国台办经济局副局长唐怡表示,关于台湾农产品进口涉及到的技术性业务安排,包括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原产地认证等问题可以由两岸民间行业组织进行协商,达成共识,做出安排,各自确认。考虑到水果贸易的时效性,我们也希望能通过两岸民间协商,实现两岸农产品贸易的运输直航。
农业部办公厅副主任何子阳说,大陆将进一步为台湾农民到大陆创业发展提供便利,准备在黑龙江、山东、四川、福建等省的部分地区创建台湾农民创业园,从而为台湾农民到大陆来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创业平台,并呼吁台湾方面真正从两岸农民的福祉考虑,加强两岸合作,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互补,使海峡两岸农业的竞争力在合作中不断发展、提高。
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高融昆表示,海关总署为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扩大销售方面做了积极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对拟实行零关税的水果确定相应的关税,确定原产地的标准;同时,为零关税和农产品的进口设定了一些通关的便利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可以针对台湾的农产品开辟专门的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可以设立临时进出口的专用查验窗口;
可以对台湾的水果实行提前报关; 可以实施网上支付。以上措施的实施可大大加快通关的速度。
高融昆指出,以上这些措施,实际上在今年“5·18台湾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期间,对台湾农产品通关进行了有效的检验,应该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的建设与发展
为推动两岸农业合作,发挥大陆不同地区农业资源优势与台商资金、技术与管理优势,1997年起,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农业部与外经贸部先后联合批准在福建省(福州市、漳州市)、海南省、山东省平度市、黑龙江省多个县市与陕西杨凌等建立了5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开创了两岸农业合作的新模式。
福建省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1997年由国家批准的第一个以促进海峡两岸农业经贸发展、扩大农业合作的试验区,也是成效比较好的试验区。目前,该试验区包括了福州与漳州两个分试验区。福州试验区以发展优质高效农业为重点,有水果、蔬菜、花卉、粮食、食用菌、畜禽、水产、林竹等8大产业,建立了亚热带优质高效农业合作区、山地综合农业合作区、沿海渔业合作区、城乡观光农业合作区、海岛综合开发合作区与绿色食品生产合作区等6个合作基地。福州试验区在启动福清、闽侯、浪岐3个示范区的基础上,2001年又新批准罗源、连江与晋安3个示范区。
漳州实验区以发展外向型农业为重点,主要包括发展粮食、水果、花卉、畜牧、林竹、食用菌、蔬菜与水产8大类产业,先后建立了农产良种引进隔离区、长桥农业园艺科技合作园区、南溪流域耕地综合开发合作区、东山湾水产养殖合作区、东山水产品加工贸易合作区及云洞岩、三平观光休闲农业合作区等8个合作试验区。
据统计,到2000年6月,福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计有台资农业企业892家,合同台资11. 86亿美元,实际到资7.
16亿美元 ,估计目前台资企业超过1000家,合同台资在15亿美元,实际投资在10亿美元,显示台商在福建农业领域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两个试验区内。
山东平度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1999年3月获准兴建。该试验区以农副产品加工、种植、养殖为主,划分为七大合作生产区,即优质葡萄合作生产区、绿色食品花生合作生产区、名优水果合作生产区、名优花卉合作生产区、无公害蔬菜合作生产区、良种畜禽合作生产区,优质种子(苗)合作生产区。另设有四大功能区,即鲁台农业科技信息交流中心、鲁台农副产品展销中心、农业高薪技术合作试验区与台资农副产品加工区。到2000年底,平度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有台商投资农业企业105家,总投资2.
25亿美元,合同台资1. 9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7081万美元。其中台湾大华农业公司已租用了8000多亩土地,引进日本优质苹果与水梨等种植,产品大部分出口。由于该试验区具有较好的资源优势,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黑龙江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呈现点状分布,包括了哈尔滨市、牧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与黑龙江省农恳总局。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畜牧业与林业生产基地,正好是台湾缺乏的领域,为具备资金与技术优势的台商在此一地区开发提供了条件,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东北是台商在农业领域投资的一个重要地区,他们主要是利用这里的粮食、大豆等农业原料发展畜牧业、饲料加工与食用油生产,估计投资额在1亿美元以上。台湾知名的饲料与肉类加工企业大成公司于1990年前往东北投资设厂,在东北计有7家企业,现已合并为大成东北亚公司,员工达到1万多人;2005年,大成东北亚公司将有7个肉鸡加工厂,每年屠宰肉鸡2亿只,生产饲料200万吨,将成为亚洲最大的农畜公司。
海南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是唯一以全省为范围的试验区,于1999年初设立。海南省与台湾气候条件类似,是发展热带农业的最佳地区。台商投资已初步形成优良品种引进繁育场、热带水果开发区、热带花卉开发区、水产品养殖开发区、休闲农业开发区、农产品加工保鲜区、甘蔗种植区、蔬菜开发区等“一场七区”的雏形。台资企业还形成十多个较大规模的制种育苗基地,如猪苗繁育基地、鱼苗繁育基地、无性繁殖兰花和单细胞培育香蕉苗基地、蔬菜种苗基地、西瓜及洋香瓜制种基地与芒果种苗基地等。台资农业企业已成为海南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销市场与外销创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陕西杨凌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2000年批准,正式成立于2001年。该试验区内设立农业科学园区、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及社区建设示范园区、农产品储运与营销园区、农业推广辐射园区和农业观光休闲带等六大专业区。杨凌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有雄厚的农业科研力量,在未来西部开发中对于促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该试验区刚刚起步,需要充分利用杨凌的科研优势与西部开发机遇,以此开发区作为基地,加强两岸在西部农业领域的投资与合作。
台湾水果在北京
来自宝岛台湾的7种零关税水果30日在北京物美集团旗下的5处卖场上架销售。据悉,这是首批进入北京市场的台湾零关税水果。
物美大卖场生鲜处经理毕海平说,此次通过厦门贸易商引进的7种水果包括番石榴、青柠檬、杨桃、白兰瓜、茂谷柑等,总量超过2吨。
毕海平表示,这是物美集团根据市场需要首次尝试引进来自台湾地区的零关税水果。随着时令的变化,物美集团今后还会不断引进不同种类的台湾水果进京销售,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多的新鲜台湾水果。
这批水果当天同时在物美旗下的“华天”、“志新”、“城建”、“家和”、“慧新”等五家卖场上架销售。上市青柠檬每斤的价格为10.95元人民币,番石榴为8.95元。据物美集团营运处副总监杨进隆介绍,虽然这批水果享有零关税,但由于是从厦门空运抵京,运输成本高,因此水果价格稍贵,必须等日后台湾水果运输渠道步入正轨,价格才可能逐渐正常化。
来自销售现场的消息说,许多顾客对首次出现的台湾水果颇感兴趣,不少人尝试性地买了一些回去尝鲜。近一段时间,零关税台湾水果已先后进入福建和上海等地市场,并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