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旅游

旅游

燕赵圣地访大钊

乌蒙磅礴走泥丸
到威海去度假


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里,李大钊墓碑文写道: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他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伟大一生的足迹,主要集中于燕赵大地。本文追寻先李大钊在北京、唐山乐亭等地的足迹,与读者共同缅怀先生伟绩。

燕赵圣地访大钊


本刊记者 李国文

乐亭李大钊故居:穿越百年沧桑
李大钊故居位于河北省东部乐亭县大黑坨村,距离县城有15公里,可以花20-30元打出租车前往。快到村口,司机会向游客们介绍大黑坨村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在村口守候了600百年。
除了几辆前来瞻仰故居的小车,大黑坨村很是宁静,让人看不出这里曾经培育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一代伟人,只有那棵老槐树亲历了伟人的成长。
迈过村东头的李大钊故居那高高的门槛,跨越百年风雨,回到了1889年,在那中院东厢房里,一个婴儿降生了。可惜婴儿的父亲没能等到那一刻,一年后,婴儿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些不幸并不能阻挠一个生命对未来的向往和渴望。这个婴儿就是李大钊。
正屋的门口一块被踏了一百多年的大理石印证了老屋的年龄,光滑的石面记录了李大钊童年的足迹。
故居后院,有一间小小的东屋,是当年李家贮藏粮食的地方,也是李大钊童年读书的地方。小方桌依然端放在矮炕上,油灯、砚台、毛笔、毛边纸摆放整齐。这个宁静的小屋,让人想起明代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
李大钊9岁时即抄录了严复的《重译富国策》,在青少年时期就有机会接触到西方经济学书刊,奠定了他救国救民、富国强民的思想。这一切与大祖父李茹珍的严格家教分不开,4岁时,李茹珍就教他背诗、认字;李大钊到了五六岁就能背诵私塾里的启蒙书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小东屋前边,有一棵杏树,李大钊的大女儿李星华长眠于树下。1927年,李星华与父亲一同被捕,父亲被杀害后,又与母亲勉力支撑家庭。1979年过世后,家人按其遗愿葬于她小时种下的杏树下。
整个故居文物中,要数1924年1月李大钊在广州参加第一次国民党代表大会时买的一对樟木箱子以及在北大工作时买的一把藤椅最为珍贵。
李大钊故居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成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大门、后门、两侧与厢房、正房之间是用一丈高的十字花墙眼儿封顶的青砖墙围砌而成。主房、配房、院墙,高矮均称;大门、二门、后门,错落有序;三院一体,层次清晰。建筑格局合理,古朴淡雅。是一座典型的明清时期乐亭县民房建筑风格的一宅两院穿堂套院。南北长55米,东西宽18米,占地面积为1010平方米。
1958年,故居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修复工作;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李大钊故居受到了严重的破坏。1978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维修。赵希文是李大钊夫人赵纫兰的侄子,多年来一直生活在大黑坨村,见证了李大钊故居的风雨沧桑。

李大钊纪念馆

在乐亭县汽车站,坐摩托车只需3元就能到李大钊纪念馆。崭新的纪念馆位于乐亭新城区,是1997年建成的,建筑风格融地方特色、民族风格与现代建筑格调为一体。
纪念馆坐北朝南,牌楼式的南大门,用黑色花岗岩做成的门匾上,镶嵌着江泽民题写的“李大钊纪念馆”六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
进入纪念馆,迎面是八根功绩柱,建在导向路南端的平台上,柱高3.8米,呈六棱形,用淡红色毛面花岗岩镶砌而成。沿功绩柱平台向北是一条通往纪念广场的导向路,导向路的北端还有四根导向柱,把集中的人流分散到纪念广场。
在广场北端,登上38级台阶之后可到瞻仰大厅。这38级台阶,象征着李大钊走过的38年人生历程,寓意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踏着先驱的革命足迹,寻找大钊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继承他的革命遗志。
瞻仰大厅内,正面安放着李大钊汉白玉坐像,高2.6米,沉静、深思的神态再现他忧国忧民的心境,和蔼可亲的面容表现他曾为一代青年的良师益友。
瞻仰大厅的东西两侧是展厅,以目前搜集到的有关实物、图片、文献等,展示着李大钊伟大的一生和光辉业绩。整个展览共分12个专题,其中东展厅5部分,西展厅7部分。
从“幼失怙恃的爱国少年”到“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领导北方中国的工农运动”到“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推动北伐战争的进展”到“为共产主义事业从容就义”,……
从展厅里一件一件实物、一幅一幅图片看过来,追随着李大钊一生的经历,无人不感慨万千。
出得展厅,在纪念馆主楼西侧人工湖北岸,建有李大钊纪念碑林,碑林运用现代建筑和石碑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碑楼、碑亭、碑廊与绿地点面结合,错落有致。
李大钊纪念馆建筑宏伟壮观,特色鲜明,园内苍松翠柏,鲜花绿草,环境幽雅宜人,既是一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也是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五峰山李大钊革命活动遗址

大黑坨村北望,隐约可见耸峙一方的碣石山区,毛泽东《北戴河》词"东临碣石有遗篇"中的碣石指的就是这里。碣石山中有五峰山,五峰山中有纪念一千多年前唐代大文豪韩愈的韩公祠。虽然在昌黎县境内,但五峰山距大黑坨只有30多公里,李大钊童年时对这里就很神往。
1907年,李大钊与同乡第一次来到五峰山。从此他就与五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研究者考证,李大钊先生曾七八次来到五峰山,或者山居避暑,或者政治避难。
初夏的五峰山还有一些寒意,沿路到处摆满了正在装车的花卉,种植花卉已成为这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上五峰山的道路并不难走,车可以直接开到半山腰。当地人说,这是新修的路,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方便了人们寻找李大钊的足迹。
用石头砌成的山路一级级把我们引向了对面的山腰,迎面一个白色大理石雕像迎风伫立,八字胡和深邃的双眸雕刻出了李大钊山一般刚毅的脸庞---让步履更轻一点,担心今人的浮躁惊动了他的沉思。
看守韩公祠的一个老伯指着山腰上的山洞说,就是那个山洞让李大钊躲过了通缉之难。1924年,被通缉的李大钊又回到了五峰山的怀抱,就是在那个山洞里,他写出了著名的《再论问题与主义》,相信也只有在五峰山这个给他安全感的地方才能够赋予他思考和写作的灵性。
我们的攀登正对应了李大钊当年的这种情绪。怪石嶙峋的五峰山,丛丛新绿随意插在乱石当中,呈现出山野之美。登山东望,沧海隐约可见,广袤平原更是莽莽苍苍。
置身于这个历史和现实的场景中,还原是不可能了。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努力地想象彼时彼地,那个行色匆匆的眼镜先生,大黑坨李家的、北京大学的教授……

李大钊烈士陵园

李大钊烈士陵园坐落在北京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内,走进陵园,仰望圣洁的烈士汉白玉雕像,一种崇敬的心情油然而生。雕像后是烈士及其夫人赵纫兰同志墓,墓后为纪念碑,由邓小平题写。碑的北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碑文。
庭院正西房为"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陈列室",通过大量的文物图片资料介绍了李大钊烈士一生战斗里程和丰功伟绩。陈列室分为两个展厅,举办有"李大钊烈士革命事迹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李大钊烈士生前的革命事迹。
早在1933年4月,由中共地下党秘密组织及李大钊的家属和生前好友出面,为李大钊在香山万安公墓举行公葬。如今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于1983年建成,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为仿古式庭院建筑。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

坐落于北京市区沙滩路口的“北大红楼”2002年起又多了一块牌匾———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1918年8月红楼建成后,用作北京大学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组成北大文学院,故被称为"北大红楼"。当时红楼集中了新潮社、新文学研究会等许多革新团体,《新潮》等进步刊物就在地下室的红楼印刷厂印制。在北京,提起红楼,大家都能说出一些和它有关的事情:比如著名的五四运动,学生们是从这里的大门出发;比如中国当代响当当的人物,蔡元培、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他们曾在这里工作和学习;还有毛泽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这里做图书管理员。
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复原了当年的李大钊办公室,复原的李大钊办公室基本保持当年的原貌,办公桌、座椅、桌上的按铃等据说都是当年的原物。新布置的期刊陈列室展出了20多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报章、杂志。新文化运动陈列室展出90多张图片、60多件文物。

李大钊在北京的故居
李大钊在北京生活了十几年,迁居5次,1920年开始在西城石驸马后宅35号居住,长达3年,现已改名方华胡同,被定为李大钊故居。这是一所三合院,正房三间为卧室,东厢房为客房,西厢房为书房和会客室。1979年被北京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李大钊在北京的其他住处:
1918年,回回营3号
1924年,铜幌子胡同甲3号
1924年,邱祖胡同
1924年,府右街后坑朝阳里4号

旅行指南:
行:北京——唐山大巴(票价50元),唐山西——乐亭县大巴(票价24元);自驾车从北京到唐山乐亭,走(北)京沈(阳)高速,在唐山东出口后转(天)津唐(山)高速,在滦南出口后再转唐山、京唐港高速。
住:在乐亭可住乐亭宾馆, 160元/天/间。
推荐景点:乐亭月陀岛,观日出,赶海拾贝,乘船出海打鱼。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