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民营经济这个家
曾平 王小章
“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需要有中石油、中国电信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也需要成长起一批中国民营企业航母,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竞争。”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日前在接受《今日中国》专访时,着重指出。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最大的官方机构当家人,黄孟复指出:当前中国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国民经济过半的产值,承担了中国税收的50%,解决了中国三分之二的就业问题。这样一种规模和贡献,意义重大,全国工商联要发挥好服务的功能,大力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
民营经济就是百姓经济
 |
民营企业发展备受关注 |
黄孟复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知识分子型领导人。身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之孙,全国工商联创始人的家世背景,使他具有深深的民族工业情结;在大型国企从炉前工干到高级工程师和担任南京副市长分管工业科技的履历,又使他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一个宽而高的视角。近年来他奔赴全国各地,深入基层,做了许多调研,对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有了深入的了解。
黄孟复亮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三张"硬牌":一是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基础坚实;二是非公有制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发展强劲;三是广大民营企业家,特别是其代表人物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管理水平近年都有明显提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民营企业初步完成了量的积累过程,不再以迅速扩大为主要内容,而开始进入质的提升阶段。”他说,民营企业由弱到强、由分散到集中,不仅出现了一批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品牌优势明显的企业集团,也有一批迅速崛起的科技型或服务型的企业,还有数量众多的分布于各行各业的中小型企业。
民营经济的实质是什么?黄孟复认为:“就是百姓经济,千千万万老百姓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是必然趋势,中国的小康社会需要动员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实现。把百姓经济发展好、支持好、实现好,就是代表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近年来,“浙商”概念受到舆论的热炒,浙江成为向全国乃至世界输出资本的经济高地,发展势头强劲。黄孟复说,浙江经济奇迹的秘密就是发展了、支持了、实现了老百姓经济,浙江数以万计的民营企业家都来自民间,是在富民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增长的根基在于国内需求,国内需求的根基在于众多民间投资者。成千上万的民营经济大军每天都在投资和消费,正是他们推动着中国经济的繁荣。
“社会要对民营企业多理解,特别是对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要宽容一些,这些企业底子很薄,创业很艰难,需要鼓励尤其是需要舆论的支持。”黄孟复强调说,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和政府管理的助手,一定要发挥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功能,服务好会员,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舆论界有一种关于民营企业“原罪”的声音,认为现在的贫富差距拉大问题是先富起来的人造成的,民营企业经营者在创业初期以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其财富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争议如潮。
看到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受到影响,黄孟复对此作出公开回应。
他说:“党的十六大以来,非公经济发展的各方面环境都在得到改善,但舆论环境相对较差,社会对民营企业家仍存在着一些偏见,出了问题就把他们说成是从来就不守法的人,用不实之辞渲染对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偏见,在广大民众中造成不良影响,模糊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作用。”
“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先富阶层造成的”,黄孟复认为,如果不发展非公经济,贫困的人会更加贫困。现在还有一部分人没有富起来,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让他们富起来。
一个民营企业家如果出现了问题,触犯了法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他的企业不能因此而垮台。现在一旦民营企业家出了事,银行、客户、工商等部门都来清算,而搞垮了企业对国家、职工、股民、就业都没有好处。他表示,工商联一直在教育引导先富起来的人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全国工商联的民营企业家还发起了让百万农户脱贫、百万居民就业的活动。
他驳斥说:“所谓民营企业家有‘原罪’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这是一个伪命题,假命题。”
黄孟复认为:"原罪"本来是基督教教义中的一种提法,按照这种说法,人类生来有罪,遍及全体,也无法自救。如果将这样的概念借用过来,套在民营企业家头上,逻辑上是错误的,政治上是有害的,更不符合历史。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在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家是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走上创业之路的,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遵纪守法的,是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诚实的劳动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一些人认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是一个暴富阶层,从一起家便是违法乱纪,创业初期的财富都是靠违法犯罪取得的,如此等等,把个别人的问题扩大到全体,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问题否定发展,这是非常错误的。”黄孟复说。
在广泛的调研中,对比福建石狮、浙江温州等一些地方,从当年屡遭质疑,到今天走上富裕之路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黄孟复强调指出,群众中孕育着无穷无尽的创造美好生活的激情和智慧,在富民政策指引下,民营企业家带头创业,白手起家,创造了让世界为之惊讶的经济奇迹,不仅不能用所谓"原罪"去无端指摘,还需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民族工业这条腿不能缺
近年来,一个醒目的表述——“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在替代“民营经济”。可是,多年来各界议论、呼吁颇多的废除现实制度中对民营经济的种种隐性歧视,却仍然根深蒂固随处可见,并对“外资属于个人资本,却长期享受着远比国企还要多得多的优惠”这一情况,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之音。
对此黄孟复的观点与众多评论不同:一些拉美国家曾被西方的新自由主义误导,对外资无限制开放,对自己百般限制,在处置国有资产的时候,宁肯卖给外资,却极力限制与民营合资。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不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政治现象,是为发达国家进行全球资源整合服务的理论工具,它针对的目标是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和国有资产。”
“拉美经济的‘空心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了民族工业这条腿,国家经济命脉基本被外国资本所控制,金融、石油都在外资手里,这是最危险的。比如阿根庭1300亿GDP收入,却有1800亿美元外债,这个比率等同于国家破产,这就是所有制结构出了问题。”
黄孟复高屋建瓴地指出,一个国家若既无强大的国有经济又无强大的非公经济与外资相抗衡,并且对外资的进入不加限制,一旦哪个环节出问题,外资发生大逃亡,整个国家经济将会面临崩溃的局面。据此他提出,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一盘棋,是一个应该在未来的国家规划中进一步加以明晰的问题。
如何调整?对此他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工程结构上讲三角形架构最稳定,社会结构也可以这样考虑,国有、民营、外资在所有制结构中要比例适当,形成三角架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有利于经济平衡发展。”
他进一步提出:外资所占比例应该充分考虑国家安全,10—15%的比例比较合适,要吸收那些真正能够提升管理和技术的外资,而在一般竞争性领域要对外资设法进行限制。
从目前所有制全局来看,国有企业占35%,有15万家之多,黄孟复感到这个比例过大,应该继续将效益不好,竞争力不强的国有企业转制或退出,而进一步做大做强国家必须掌控的公共产品领域中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国企。只有这样企业才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
有关部门还应该积极研究如何将竞争性领域向民营企业公平开放。“中国人很聪明,我们的民间也不缺钱,为什么不能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呢?”
中国应涌现出更多的创业者
中国民族工业的振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黄孟复不仅为改善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而呐喊,还为青年人的自主创业而积极奔走。
据教育部统计,2004年高校毕业生将达280万,比2003年净增68万人。加上往年未就业的毕业生,2004年要找工作的毕业生将突破300万人。当今全国的人才市场,人头攒动,求职简历处处堆积,就业难已成为近年来突出的社会问题。为此,全国工商联一方面引导民营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社会多创造就业岗位,同时和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共同主办"中国民营企业家创业论坛",以"创业精神与实践"为主题,走进各大校园,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自主创业。
活动得到了民营企业家的大力支持,在论坛上,重庆力帆集团董事长尹明善、浙江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朝阳、上海复星集团副董事长梁信军等纷纷现身说法,向大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为立志创业的大学生们带来启示,鼓励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就业观和创业观。
黄孟复向我们介绍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宏伟的创业经历:1978年10月,黑龙江呼兰县的农家子弟张宏伟到省城哈尔滨找活干。当身上只剩2元8角钱时,他被介绍到哈尔滨动力区酱菜厂,承揽建造两层厂房的工程,他答应厂方先干活,看着好再付钱,就是这个项目成就了一个著名民营企业家。
“绝大多数企业家以前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基层干部和复转军人,他们中还有修鞋匠、小商贩、小木匠,他们当初的情况恐怕比许多现在的大学生还差很多。”黄孟复希望青年们在创业中保持理性的思维,不能做井底之蛙,自命不凡;也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要培养自己勤奋、积极、乐观、谦虚、利他的人生观。
他说,做事先做人,而且做事要不因事小而不为。有很多企业家就是从很小的事情做起,不断发现机会,逐步发展扩大起来的。无论干哪一行,只要他做的工作是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有益于社会,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中国需要千千万万创业者,要营造一种让人们干事业和干成事业的氛围和环境,希望中国涌现出更多的创业者。
要把民营家业做得更大
发挥统战职能和民间商会的作用,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为民族工业的振兴鼓与呼,是工商联的重要职责,在黄孟复的主持下,2004年全国工商联分别举办了"全国民营企业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合作交流会"、"全国大中城市民营企业(成都)合作交流会"、"全国民营企业西安投资洽谈会"等活动和专题讲座,此外还组团出访了德国等国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加强了与海内外工商界的联系与交流,为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积极推进的扶贫工程“光彩事业”在去年迈上了新台阶,据统计,2004年实施光彩事业项目11849个,参与企业数16504个,累计到位资金1626.8亿元,培训271.74万人,实现就业276.91万人,脱贫538.41万人,再就业34.96万人,各类捐赠96.88亿元。
在新的形势下,2005年全国工商联的工作思路也有了新的调整,黄孟复表示,“要切实强化商会职能,发挥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服务的优势”,还要加强组织建设,推进基层组织和同业公会、行业商会发展,代表和维护广大会员合法权益,进一步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
密切关注着民营经济成长步伐的黄孟复,欣喜地看到在中国经济强劲发展的大形势下,民营企业表现活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其优势日益明显。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高速增长时期,中国民营经济也处在历史重要转折点:民营经济将出现数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局面。”黄孟复充满信心地指出,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中国民营经济将会大显身手,“为社会财富象泉水般涌流做贡献,为老百姓人人成为有产者做贡献,为中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做贡献。”
黄孟复简历:
男,汉族,1944年生,上海市人,民建成员、中共党员,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钢铁冶金专业毕业,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历任南京钢铁厂副厂长、南京市副市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等职。2003年至今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