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冀中红色魅力
撰文/李国文 张桦 华少君
摄影/华少君 李国文

河北省西靠太行,东连沃野,是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那里有新中国的摇篮—西柏坡;有清苑冉庄地道战遗址,安新县白洋淀及雁翎队抗战遗址、易县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处)。当年的峥嵘岁月在冀中留下许多难忘的红色记忆,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亲身体验那里的红色魅力。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西柏坡,是太行山东麓平山县的一个普通小村庄,从石家庄到西柏坡有90公里的二级公路,车行两个多小时就可到达。
进入西柏坡纪念馆辖区,首先看到的是巨臂托起太阳的大门景,它告诉我们,新中国从这里走来。气势宏伟的西柏坡纪念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中,碑名”西柏坡”系邓小平手迹。在纪念碑的两侧分别是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
宏伟的纪念馆门口有一组五大书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雕像,领袖们正是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决定人民解放战争胜负的三大战役(辽沈、平津、淮海战役),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擘画了新中国的诞生。纪念馆共分十一个展厅,主要有一、二展厅的“中央工委在西柏坡”,三展厅的“决战前夕”,四、五、六展厅的“大决战”以及七展厅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观看着纪念馆中大量的照片、函电、衣物、武器等实物,不由得使人想到了当年领袖们在此小小指挥部内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场景……
离纪念馆不远的中共中央旧址位于西柏坡村子的北边。旧址大院由若干个普通的小院组成。自东而西,依次是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的旧居,后院是朱德旧居,还有军委作战室和机关食堂等。大院里的建筑全是普通的民居式平房,素墙黑瓦,横屋厢房。看着这一切,便自然地联想到了井冈山的大井小井,想到了延安的枣园杨家岭,木桌木椅,油灯土炕,朴素简陋一如山区的农家。只是多了些笔墨、书籍、地图等物品,寻常中又显得不同寻常。屋角窗下,茂槐修竹,蓊蓊郁郁,淡泊宁静中透出一种飘逸的诗意。
在旧址旁边的一个农家小饭馆外,几个老农在闲聊。今年60岁的闫青海是当年董必武(新中国建立后,曾任国家代主席)、何莲芝夫妇救回来的孩子。那是1947年的一天,董必武、何莲芝夫妇看见了一个毫无血色小孩躺在碾子上,董老当即抱着去了村头的机关卫生所,经过半月的治疗,被认为已经死了的闫青海又回到他母亲身边,当时他只有3岁。
闫青海打小就听曾任民兵队长的父亲讲村里的历史,对曾经发生在村里的历史烂熟于心。他指着对面不到10公里的山头说,当年那里还是敌占区,进出村各路口的隐蔽处都是村里民兵把守,碰见陌生人都要进行盘查、登记。村里仅有中央警卫团,根本不出村,通信连也都在别的村里。根本看不出这个村跟别的村有什么不同,直到1949年,蒋介石也只知道中共中央在平山,倒是将平山县城轰炸了几遍。
如今的闫青海家,除了经营旧址旁边的那个农家小饭馆外,还经营一艘环保型观光汽艇。整个西柏坡村村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旅游,有开农家旅馆接待普通游客食宿的,也有摆摊卖山货、旅游纪念品的。
西柏坡,这个数十户人家的村落,静卧于太行山的绵延余脉之中。岗南水库清波粼粼,柏坡岭上松柏苍翠。这个小小山村,记载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光辉岁月,迎来了共和国的瑰丽黎明。
西柏坡,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旅行指南
行:从北京西—石家庄的火车(票价40元),石家庄—西柏坡大巴(票价20元),每半小时一趟。
住:西柏坡宾馆标准间:260元/天,也可以住西柏坡村的农家小院。
食:西柏坡、东柏坡村民开有很多农家饭馆。
|
水上奇兵—白洋淀雁翎队
夏天是最适合到白洋淀来旅游的季节,泛舟于淀上,天蓝水清,苇绿荷红,一派水乡田园的风光。
白洋淀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境内,在北京正南方向,距北京约2小时路程。正是这里的千顷芦苇和满淀荷花成就了白洋淀儿女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电影《小兵张嘎》、散文名篇《荷花淀》、小说《雁翎队》这些激励着新中国几代人的文艺作品,反映的都是白洋淀人民与日寇斗争的故事。
当年,雁翎队正是利用淀内沟壕纵横,港汊众多,芦苇和荷花这些得天独厚的天然屏障,发挥白洋淀人谙习水性的特点,开展水上游击战,与侵华日军展开了一场场荡气回肠的殊死斗争。雁翎队的队员大多数是从淀里各村选出来的猎户,武器是自带枪排子、大抬杆、火枪。因为这些武器引火处易被水打湿,需要插上雁翎,又加上猎户过去打猎时,小船呈雁群飞翔的“人”字形行驶,因而便有了“雁翎队”的名字。
在战争最残酷的时候,雁翎队为保存实力在芦苇荡里隐藏了61天,他们就靠吃苇根、鸡头米、河鱼等艰难地生存下来。如今到白洋淀旅游,还可以穿上军装,模仿雁翎队员,穿行在芦苇,荷花之间,体验雁翎队当年艰难的生活和英勇杀敌的过程。
雁翎队纪念馆里收录有许多关于雁翎队的英勇事迹以及文物、实物、图片等。该馆创办人袁大炳就出生在白洋淀边,60多年前在这块土地上发生的血腥战争令他产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为此,他搜集整理有关当年雁翎队生活、作战的图片以及珍贵的实物,并对健在的雁翎队队员进行采访、录音。还从队员家里搬来了的大抬杆、火枪、枪排子和鹰排子等他们使用过的武器。
雁翎队纪念馆不远处便是嘎子村,那是在拍摄电视剧《新小兵张嘎》时,按抗战时村子风格建成的外景地。整个小村建筑很有特色,都是北方典型的水乡渔家小院,用于接待游客,有的是三合院,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平顶房子,上面可以晾晒粮食,也有的是人字形瓦房。游客在这里可以体验到《荷花淀》里描写的女人们编织苇席,身临其境地感受恬美静谧的意境和渔家生活气息。
在白洋淀旅游码头不远处的那个曾经诞生了雁翎队的大张庄,已有渔家大娘忙活着早饭。在这样宁静的清晨,战火的硝烟已成老人们的记忆。来这里旅游的人都喜欢在这里消磨几天,随渔家驾舟捕鱼,品尝白洋淀特有的美食—全鱼宴。
旅行指南
行:北京—保定火车(票价25元),保定—安新县大巴(票价10元),15分钟一趟;自驾车可以走京石高速,转入保津高速容城口下辅路至白洋淀。
住:嘎子村80元/人/天,淀边大张庄的农家20元/人/天。
食:当地特色炖杂鱼,鱼肉馅饺子;荷花宴。(二水餐厅)
景点推荐:荷花大观园、王家寨民俗村、白洋淀禽鸟自然保护区。
|
平原奇观—冉庄地道战
冉庄位于保定西南,距保定30公里。
冉庄人挖地道与他们种植的农作物—红薯有关。每到秋冬红薯的收获季节,辽阔平坦的平原上变得光秃秃的时候,人们便在自家的院子里挖地窖把红薯储存起来以备食用。
从这样单纯的储存粮食的地洞发展到单口、双口、多口的用于防备敌人袭击而挖筑的隐蔽洞,是在1937年日军对华北平原展开了大规模武装侵略之时。再后来,冉庄地道逐渐发展成了以村十字街口为中心,拥有4条主干线和24条支线,户户相连,村村相通,上下呼应,能进能退,长达16公里的地道网;形成了能打能藏,可攻可守的地下长城。
在冉庄地道战遗址内,最让人称奇的是地下兵工厂。它是冉庄民兵为了解决弹药不足,自已动手建立起来的。起初,地下兵工厂设在民兵连副连长梁连恒家的红薯窖内, 1939年被敌人发现遭到了破坏。后来就将地道口通到炕上(北方用土坯和砖砌的床,下面可引炉灶的余热取暖),可以从屋内炕上的地道口进入地下兵工厂。
当年兵工厂铸造的第一批地雷就是用从京汉铁路扒回来的钢轨为原料的。在锻轧和铸造时会产生大量的烟,为了不让敌人发现,民兵们设计好将烟先引导至空心院墙里,墙上留有排气孔,由空心墙上的气孔排出。如今在当年的工厂里还可以看到一口防爆井。当时制造武器的工具和方法简单落后,弹药一旦在组装中出事,可以立即投入井中,以防伤人。
最让游客们吃惊的是这里的土坦克,那是数层用水浸湿的棉被盖住木桌做成的,抱炸药包的人在木桌下顶着桌子冲锋,用以防子弹。1945年,攻打黑风口据点时就用了这种土坦克。
从地道战遗址出来,一眼便能看到十字街头上两棵哨兵一般威严矗立的大槐树以及悬挂在上面的大警钟。老槐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说,当年老槐树枝繁叶茂,过往行人都愿在树下歇脚。
令人感慨的是这两棵老槐树在见证了惨烈的地道战,并参与了电影《地道战》的拍摄后便死去,似乎它们早已知道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了一样。但是,人们仍然能从残存的苍劲挺拔的躯干上看出当年凛然傲岸的风骨。
参观完经历战火洗礼的地方后,走进庄里老乡家,能找到很多当年参加地道战的老人,听听他们关于战争往事的口述与回忆。85岁满头银发的张景芝曾是冉庄妇女自卫队队长。张景芝说,当年日本兵一进村,一个村民都没有看见,就已经死了好多人,鬼子特别害怕这种“耗子战”。如今,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出息了,大儿子是大学教授,二儿子是保定市某公司的领导,女儿在上海工作。
旅行指南
行:保定—蠡县大巴,在张登站转乘到冉庄的公交, 40分钟,票价共10元
食宿:住农家火炕;高家庄的冀中抗战套餐:特色小吃抗战窝头、高家庄烧饼、玉米粥等,蔬菜都采自院内的菜园子。
景点推荐:地道战纪念馆20元/人,野外战场遗址20元/人,侵华日军在冀中罪行展15元/人。
|
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狼牙山位于保定西北约50公里的易县境内。因其群峰状似狼牙,直刺云天,故得名狼牙山。 没有一座山会像它一样,因为有人跳崖而闻名。1941年,五位民族英雄从山上纵身跳下,书写了中国革命史上最为壮烈的一笔。他们是当年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五名战士: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据说,连残暴的敌人都被这一壮烈的举动所震撼,向他们跳下的地方深深地掬了个躬。
有言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狼牙山不高,主峰莲花瓣海拔1105米,却因为5位战士宁死不屈,舍生取义的壮举而名满天下。狼牙山西、北两面均为峭壁悬崖,山势险峻,东、南两面稍缓,各有一条路通向主峰。每个游客来到狼牙山,都希望顺着英雄的足迹登到山顶,瞻仰纪念塔,站到跳崖处,体会那种回荡在山间的豪气。顺着东面的石阶登顶大约要两个半小时,一路上山花烂漫,绿树荫荫,山里很安静,但一块块裸露出来利石仍然在提醒着人们,在祖国被侵略的时候,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捍卫尊严的殊死搏斗。
来到棋盘坨顶峰,五勇士纪念塔巍然耸立,塔高21米,在山顶上就更显得苍劲和挺拔。塔正面有聂荣臻手书的”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九个红色大字。棋盘坨下的牛盘峰巅,三面绝壁,异常险要。当年,八路军战士与日寇殊死搏斗,在弹尽粮绝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五名战士摔烂枪支纵身跳下了悬崖,三人壮烈牺牲,两人侥幸生还(宋学义于1978年去世,葛振林也于今年三月因病离开了人间)。如今,站在跳崖处眺望,脚下是万丈深渊,远处错落着狼牙似的群山,山风吹过,眼前浮现出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中英雄跳崖的一幕一幕,一种悲壮的心情油然而生—为了掩护别人,与敌人血战到底,那是需要多么坚定的信仰和多么巨大的勇气啊。到了今天,这种精神似乎已经融化在了群山之中,仍然震撼着每个游客的心灵。
最近,某地小学课本中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之所以引起争议,大概是因为狼牙山的精神已经融入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血液,人们希望这种精神能继续在一代又一代中传承。
其实,除了五壮士的精神值得去体验,狼牙山本身也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像位于半山腰的红玛瑙溶洞,形成距今已有16亿多年的历史。溶洞通高90米、宽50米,共设6个景厅,进得洞来,拾级攀援而上,既能观赏惊险奇绝的景色,又可当作登狼牙山的必经通道。
山下建有“狼牙山五勇士纪念馆”,馆内有一些珍贵的资料和图片让游客能更好地了解那段历史。
旅行指南
行:保定—易县—狼牙山 ,长途车大约3个小时 ,票价大约20元/人。
食:炖柴鸡、 炖野兔
、摊柴鸡蛋 、炸腊肉。
住:山下的狼牙山宾馆,标准间160元/天。或田园农家小院10元/人/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