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
你现在位置: 首页 > 社会>

社会

为了母亲和孩子的微笑--记第十二届宋庆龄樟树奖获奖者

慈善超市悄然兴起
学中医:白领一族新时尚


 

慈善超市悄然兴起

刘珂

买一份物品献一份爱心

慈善超市,是指面向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低价销售或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这一名词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并不陌生,近年来这一社会捐助模式在中国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自2003518日中国第一家慈善超市在上海开业,其后,慈善超市在中国逐步建立起来。20047月,民政部要求各地民政部门在中国大中城市推广建立慈善超市,加强对城市困难群众的经常性生活救助。

慈善超市在中国生存与发展状态如何?我们走近上海的“爱心慈善超市”,期望能窥一斑以略全豹。

上海“爱心慈善超市”:市场化的运营模式

牛仔童装一件5元、节能灯一只8元、全毛料一米1.5......即使超市里的商品标价如此低廉,由于顾客盈门,开业四天内的日均营业额也达到了7000多元。“奇迹”出现于上海镇宁路405164号,这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开出的首家“爱心慈善超市”,也是全国慈善超市的起点。目前,慈善超市已遍布上海各个角落,在上海著名的商业超市“华联超市”大卖场里,也有了慈善超市的身影。

上海的这些慈善超市真正按超市一样进行经营管理,有专门的收银台、引导员,超市收入全部划入慈善助困资金,实现了募捐、帮困和变现功能。超市所有商品均是慈善募集的物资,这些物资通过慈善估价后,任何人均可购买。特困户可凭社区发送的“助困券”无偿领取或超低价购买所需商品;愿意献爱心的市民也可以选购高价的商品间接捐赠。上海慈善基金会新闻发言人马仲器说,把商品变成资金,是慈善超市运作的主要功能。在这种市场化经营的运作过程中,捐赠物资得以快速变现,实现两次助困:既让低收入者购买到超低价生活必需品,变现的资金又能帮助更困难的家庭。

上海慈善超市有自己专门的慈善估价师。商品标价要科学,标价太高,不利于困难人群购买消费;标价过低,会让投机倒把的人“钻空子”。超市里所有商品均通过严格的消毒、整理、维修、包装等工作,然后才上架销售,保证了商品的质量。超市对食品的安全非常重视,只有贴(印)“QS(食品质量安全的英文缩写)标志的食品才能在超市销售,米、面、油、酱油、醋这5类产品是第一批强制执行的食品。另外,为保证货源,上海慈善基金会捐赠物资服务中心在全市各区的主要街道都设立了经常性捐赠接收点,“慈善超市”的爱心直通车也在双休日走街串巷,接受市民的点滴爱心。这些举措与慈善超市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慈善超市的市场化运营。

慈善超市是非盈利机构,但它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非盈利机构,必须讲求成本和效益,按市场规律办事。把市场化引入慈善事业,这种设想在上海“慈善超市”的运营过程中已经卓见成效。据统计,自首家慈善超市成立起到2004年夏季的短短一年内,它们不但经营状况良好,募集物资价值826万元,物资变现收入175万元,而且资助50多名患白内障的贫困老人实施了复明手术。

上海慈善基金会:政府支持下的民间行为上海的慈善超市不是由政府、街道组织发起的,它是上海慈善基金会这一民间组织为探索慈善帮困之路而采取的新举措。近年来,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面,上海政府改变了过去由政府与企业包办各种福利救济的传统,放出自己的部分职能,将民间组织引入社会救助工作,改为政府政策指导、政府服务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上海慈善基金会正是被 “伯乐”相中的一匹“千里马”。于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慈善基金会一直在为这个城市的社会救助工作而努力。慈善超市,是目前重要的一项尝试,它将上海的城市助困网络从市、区向社区、街道三级机构延伸,依托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这个中间站,通过民间渠道,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去。

虽然上海慈善基金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慈善超市这种救助平台之所以能如此良好地运作,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支持。事实上,通过契约化的管理模式,政府与上海慈善基金会各自明晰自己的权利、义务,由政府监管并给予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慈善基金会具体操作。这种办法极大地节约了政府的行政成本,发挥了民间组织的社会力量,也使广大的城市困难群体成为继政府与民间组织之后最大的受益者。

上海社会各界:完善监督机制下的授与受

低保户凭社区发放的爱心卡到爱心超市领取社会各届捐赠的生活用品

在上海,“慈善”已被打造成一种品牌。据调查,全市共有四分之三的市民参与过市慈善基金会组织的慈善募捐活动。“慈善”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上海精神”的一种体现。

慈善超市,这种新的城市慈善救助平台又一次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

许多以企业冠名的爱心窗口设在慈善超市里,这些企业常年为超市捐赠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随要随捐。许多人专程从很远的地方赶到慈善超市,不为别的,只为买一份东西献一份爱。也有许多人愿意义务为慈善超市工作,不求任何回报,对此,有一位志愿者说:“别人捐的是钱是物,我捐的是时间。”

一份份善良的爱心在慈善超市里凝聚起来,送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一个家境贫困的孩子在考上大学后,得到了慈善超市送来的衣服、棉被后,感动地说,他会记住这个社会给他的帮助。

为什么上海慈善超市运作得如此成功?爱心的付出与接受都显得如此自然流畅,充满信任。这难能可贵的信任,正是慈善事业发展的坚厚基石。作为慈善超市而言,信任即指捐赠者对慈善机构、受捐者的信任,同样,也包含着慈善机构、受捐者对捐赠者的认可。

这种彼此信任来自于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慈善超市上设一个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及补充货源、发放“领用券”及与其他捐赠点的调配工作。领用券是由该管理委员会发放给居委会的,而持券人的贫困身份是由居委会和社会救助管理所两级认定的。这个中间环节从政府到民间组织再到个人,都有一套严密的办法,保证了捐赠物资能到达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手中。

于是,完善的双向监督机制构筑了授、受双方的信任基础,而信任使得社会捐募工作得以规范而有序地运行,让慈善超市在盛极一时之后仍然拥有充足的货源和后续资金。

未来:让慈善超市走得更远

慈善超市起源于1902年成立的美国“好意慈善事业组织”(Good Well),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经营管理模式已经相当成熟和完善。它主要以接受居民捐赠为主,一般采用“前店后厂”的慈善超市形式,洗涤、整理、修配、估价一条龙,吸收了三到五万失业人员和残疾人从事这项工作。每到周末,总有很多居民去“慈善工厂”捐物,凭收据可享受免税政策,也可去“慈善商店”购物。因此居民捐赠的积极性非常高。西方发达国家慈善超市的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可供借鉴的经验,中国正在探讨法律政策方面对慈善超市的相应鼓励,如适当减免税收等,使企业和个人提高捐助的积极性,扩充捐助物资的来源。

除此之外,为使正在发展阶段的慈善超市得到更好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在不断地努力和尝试。

在上海市,上海慈善基金会正在申请慈善超市的服务商标,慈善超市也正以前店后厂模式完善自身的慈善救助机制,接受各单位的积压产品,经专业评估师评估验收后销售,工作人员也将以下岗人员为主,他们自身就是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的受助者。

在辽宁省,慈善超市正倡导“你提需要,我来捐助”的人性化服务,依据困难家庭的需要来进行募捐,使捐赠更有针对性,发挥了捐赠和被捐赠者双方的积极性,也使各慈善超市之间互通有无,物尽其用。

在广东省广州市,为保证真正实现扶贫帮困,慈善超市成立了专门监督机构,防止冒充低保人员到超市购物,或是将购来的大件物品转手倒卖。

在陕西省,民政部门将在两到三年内,在全省50%以上的县城内各建一个慈善超市。目前,各地正着力解决“慈善超市”的布局和设点、场地、人员等问题。

-+-+-+-+-+-+-+-+-+-+-+-+-+-+-+-+-+-+-+-+-+-+-+-+-+-+-+-+-+-+-+-+-+-+-+-+-+-+-+-+-+--+-+-+
返回页首

地址:北京百万庄路24号,100037
电话:(101)68996346 68326086
网址: www.chinatoday.com.cn
E-mail: news@chinatoday.com.cn
今日中国杂志社中文部.